每天学点心理学之990:自私母亲患绝症求儿捐骨髓救命被拒,情理法如何解读,/婚恋幸福源于心理完满
获得真爱的内在素质
心理健康就是能够接纳自己,相信自己,热爱自己。能够自然地接受自己的任性,认识缺陷与理想之间的差异。能够理解、认可他人的脆弱、虚弱,甚至罪恶。
自信使人拥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有魅力,能够主动去爱和接受爱。自卑令人躲避自己的爱和他人的爱。
只有相互理解,爱情才能不断升华。学会专注于他人的情趣,共情他人所有的感情。
以自我为中心,总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就难以理解他人。理解需要双方的关心和交流。
要有欣赏情怀,它会使你感到愉快、奇妙和疯狂。不仅会欣赏对象本人,也会喜欢周围相关的人和事。懂得欣赏,懂得赞美,才能拥有甜美的婚恋之情。独立源于自信,当遇到理想对象时,会毫不犹豫地表达爱意。不求情意绵绵,朝朝暮暮,自会努力奋斗,重建幸福家园。
独立是心理成熟的表现,能够承受挫折的打击,会很快从感情失败中站立起来。
爱情需要彼此参与,将自己的一切给予对方,并取得对方的一切。欣赏优点,接纳缺点,相互包容,相互理解。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全球确诊病例累计23084万余例,死亡473.1万余例。境外输入8935例。
马女士在儿子五岁时,与丈夫离婚,儿子随父亲生活。十多年来,一直没有与孩子和丈夫联系,孩子童年没有得到过应有的母爱。
马女士因患白血病,必须进行骨髓移植手术,才能延续生命。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想让分离十多年的孩子,儿子为其捐献骨髓,挽救生命。
她带着儿子到医院验血,进行骨髓配型。没有将实情告诉儿子,如果配型成功,再如实告诉儿子。
母亲离开家后十多年来,从未回过家,一直由父亲抚养、供其读书学习。
他读书很努力,顺利考上了高中,希望通过努力考上名牌大学。
母亲与多名近亲属骨髓配型均失败。无奈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当儿子得知配型成功后,他很犹豫。
他不仅对捐献骨髓感到恐惧,面对亲生的母亲,感到很陌生。
当看到儿子犹豫不决时,母亲救命心切,不顾儿子的感受,直接将记者带到孩子家中,要求儿子捐献。
她理直气壮地说,你的生命是母亲给的,捐献骨髓救母,是报生育之恩,也是孝顺之举。
孩子仍没答应,母亲就让姥姥和姥爷出头。他们救女心急,直接带着记者到儿子学校,要求孩子尽快答应,千万不要忘恩负义。
马女士说,母亲每天都想儿子,要是不捐献骨髓,会成为你一生的憾事。就算考上清华北大也没用。一个连母亲都不救的孩子,对社会有什么用,你的人生将是最大的失败。孩子在多重压之下,无奈哭诉,我答应捐,还不行啊。母亲救命心切,姥姥救女心急,直接带着记者到孩子家中和学校,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迫使儿子尽快答应。
有人说,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孩子捐不捐骨髓,是自己的权利,不要被母亲和姥姥的道德绑架所束缚。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冷静地做出符合自己内心感受和需求的选择。
捐骨髓救母亲,从道义和情理上,都是为了报答母亲的生育之恩。从法律层面,孩子没有法定的责任和义务,为母亲捐赠骨髓。
马女士身患绝症,骨髓移植成了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明知亏欠儿子,却不得已采取非常手段,促使儿子捐髓救命。
这是确实自私的表现,更是求生的本能使然,也是能够理解的。一个生命进入倒计时的人,如果有救命之法,采取一些过激手段,也是可以理解的。
儿子拒绝为母亲捐髓救命,也是能够理解的。抛夫弃子的人,十几年不见一面,确实够绝情。不是儿子无情,是因为受到的伤害太深。
儿子最终同意捐赠骨髓,看似无奈之举,实则是潜意识中的母子之情,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在起着决定性作用。
骨髓捐赠是成熟且相对安全的技术,一般不会对捐赠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太大影响。
两害相权取其轻,不捐赠骨髓,母亲就会丧失生命,只是发泄了内心对母亲抛弃自己的怨气。捐赠骨髓对自己没有重大损失,能够就母亲一命,母子关系等亲戚关系,必将因此发生本质性的改善。否则,母亲丧命,亲戚反目,自己还可能忍受长期的内心失衡状态。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况且还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首席心理专家,北大医学部在职研究生,高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治疗师,资深主治医师,从事医学病理心理学专业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