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书和不爱看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文 | 十七亚 · 主播 | 路遥

来源 | 十七亚(ID: shiqi-ya)

我们从开始识字就听家长们和老师说:
“多读书,读书是一件好事,是对的事。”
就像老师们常说的:
“学习都是为你们自己学的。”
看书,说到底是为自己看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更像是一种爱好。
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画画,有人喜欢游戏。
这是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经过筛选和排除,确立的个人喜好。
喜欢读书的人有他们特有的特点,喜欢唱歌的人也有他们的特点,没有高低好坏之分。
这里说的看书指的是:看书+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重点是读书的时候,思想会跟着文字动起来。
今天来聊一聊,我眼中的经常读书的人都有哪些特点。
一个人的思维在流动的时候
眼神就会变得不一样
生活中很多很好看很漂亮的女孩子,你看她眼睛的时候,她的眼睛可能很亮、很灵动、很有光彩,但看得久了就好像少点东西。
读书多有思想的人,在和他交流、对视的时候,会发现他的眼神里有一股沉静、淡定、笃定、看不透、看不到底。
会不自觉地想:这是个有想法的人。
也有人不爱看书但很爱思考而且有自己的世界观。
一个人眼神的深度,离不开他的思想、阅历。
有人说看书多了眼睛近视,只会变得黯淡无光。
解释一下,我说的是眼神的深度,不是光彩与亮度。
气质里有一股沉静
外人看到他们的直观感受是:沉静。
这应该是读书人共有的特点之一:坐得住。
因为他们享受一个人读书的时光,甚至享受孤独。
他可以一坐几小时地阅读、书写。
在这几小时内,世界只剩他和书本。
这些都是可以肉眼通过观察看出来的。
那些我们看不出来的,譬如情绪更稳定,对生命有更多的怜悯心,需要长期接触才能得知。
我也见过大学四年一直在读书,但看上去面容迷茫的人。
因为他们读的全都是一样的套路文,换换名字和场景的网文、霸道总裁文、爽文。
不是说这类书籍不好,我有时候也会熬夜看,看的时候也跟着哭、跟着爽,情绪得到了很好的宣泄。
但这类小说缺少一些与生命有关的东西。
一些可以让你在精神上达到共鸣,让你感受生命,让你通过他人的人生经历照观自己的东西。
可以“逼迫”我们思考、冲击我们的思想,帮助我们形成新的价值观的东西。
这才是读书与思考的意义吧。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推荐书籍的时候都会推荐名著。
因为它们写的大都是与生命、与人有关的深刻命题。
更容易抓到重点
也可以说是能看到一件事的本质。
读书多、思考多、定期输出表达的人逻辑思维会得到一定的训练。
这样的话他们无论是讲话、分析问题,都能有个大局观。
别人还停留在这个问题该谁负责、互相甩锅的时候,他能理清思路、跳出情绪层面去想解决办法。
跟他们聊天很轻松,很多事都很好理解、容易沟通。
思路清晰的时候,人的脑袋是很舒服很通畅的。
就像即使不喜欢不会数学的人,当弄清楚理解一道大题的时候,也会特别开心特别有成就感。
能听懂别人说话
也能让别人听懂他说话
读书是增长见识最简单最经济的方式之一,然后逐渐明白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变得更加了解人性,世事洞明。
有的人读书不多但很有智慧。
我说的是智慧不是知识量。
有的人知道的很多,但只停留在知道的层面。
因为他只是知识的储存器,不是消化器。
消化所读所见,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述、运用实践。
听懂别人说话,这不仅跟读书,跟阅历和人情世故都有关系。
读书其实也是增加自己的阅历。
让别人听懂他说话,即站在对方的角度,用对方可以理解的角度回答一个问题。
比如同龄人问他做什么工作,他会说在做新媒体。
老家的叔伯婶娘们问做什么工作,他则会说给人家写广告挣钱的。
不会居高临下、咄咄逼人
其实真正读书多有思想的人,不会瞧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
因为看的越多,越知道自己的渺小;越知道人的思想千变万化,不可能谁都跟自己一样;越理解很多事没有绝对的对错。
最怕的是没有真正读多少书,就自认为掌握了绝对真理,以自己狭隘、单一的价值观去套用所见所闻。
这类人要么很自在,要么很痛苦。
自在是因为无知而拥有绝对自信,痛苦是因为想不通自己为什么总是“壮志难酬”。
我的高中物理老师讲过一个关于读书的小知识:
读书就像是画一个圈,圈子里是你读过的书,圈子外是你没读过的书。
你读的书越多,圈子越大,圈子外面未知的部分也就更大。
这个理论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芝诺,他曾画了一个圆圈,圆圈内是已掌握的知识,圆圈外是浩瀚无边的未知世界。
知识越多,圆圈越大,圆周自然也越长,这样它的边沿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越大,因此未知部分当然显得就更多了。
这个世界上最无限的东西,应该就是文字和书籍。
总之,读书也好,行万里路也好,见万种人也好,一定不能离开的就是思考和总结。
学而不思,则罔。

作者:十七亚。90后女青年,写生活,聊饮食男女,用心作真实有温度的文字。来源:十七亚(ID: shiqi-ya)。新浪微博:十七亚seven。有书经授权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