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黄帝内经针刺治疗咳嗽的法则
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肺为太渊,仰掌,在腕横纹上,于桡动脉桡侧凹陷处取穴
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
大肠为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
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心为神门,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
小肠为小海,位于人体的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肝为太冲,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
胆为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脾为太白, 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胃为三里,位于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侧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肾为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
膀胱为委中,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三焦为天井,在上臂外侧,屈肘时,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浮肿者治其经
肝经为中封,位于人体的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穴与解溪穴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心经为灵道,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脾经为商丘,足内踝前下方凹陷处,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当胫骨前肌腱内侧。
肺经为经渠,仰掌,在腕横纹上1寸,当桡骨茎突内侧与桡动脉之凹陷处取穴。
肾经为复溜,位于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或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大肠经为阳溪,腕背桡侧,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拇指上翘时,当鼻烟窝中。
小肠经为阳谷,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俯掌,在三角骨后缘,赤白肉际上,当豌豆骨与尺骨茎突之间取穴。)
胃经为解溪,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膀胱经为昆仑,在外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三焦经为支沟,前臂背侧,当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伸臂俯掌,尺骨与桡骨之间,与间使穴相对处取穴
胆经为阳辅:正坐垂足或卧位,在外踝尖上4寸,微向前,当腓骨前缘处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