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和表里调气血疏肝胆类 外关—阳辅

【单穴功用】

外关,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因与内关相对,故名外关。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又是本经络穴,别走手厥阴心包经,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脉。本穴具有祛六淫之表邪、疏三焦之壅热、通经络之气滞、调气血而止疼痛之功。用于治疗热病(伤风感冒、时行感冒)、头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瘰疬、胁肋疼痛、痄腮、咳嗽、暑病、霍乱、急惊风、腹痛、便秘、肘臂屈伸不利、示中环指疼痛(甚则不能握物)、手颤。

此图片错误,外关应为腕横纹上三横指

阳辅,又名绝骨、分肉。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行,为经火穴,又是本经子穴(胆属木,木能生火,火为木之子)。本穴具有和解少阳邪气、以散寒除热、舒肝解郁、通络止痛之功。用于治疗伤寒不解、邪居少阳以致头痛目眩、目赤肿痛、寒热往来、胸胁疼痛、腋下作肿;又治下肢瘫痪、痿痹、筋脉拘急、诸节酸痛、痛无定处,以及下肢不遂。

【伍用功能】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功专疏泄三焦之邪热,以通经活络、疏风解表、泻热清里;

阳辅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功擅疏解少阳肝胆之邪,以散寒除热、疏肝解郁、通络止痛。

二穴同用,同经相应,同气相求,相互促进,其功益彰,疏泄肝胆,和解少阳,散寒除热之功增强。

【主治】

1.少阳病诸症。

2.胁肋疼痛,证属肝郁气滞者。

3.肋间神经痛。

4.胆囊炎、慢性肝炎,症见胁肋胀满、疼痛者。

5.手、足少阳之经气闭阻,以致经脉所过的部位麻木、疼痛。

【操作法】

外关:伸臂俯掌,于腕背横纹中点直上2寸,尺、桡两骨之间,与内关穴相对处取穴。直刺0.5~1寸,亦可向内关方向透刺。

阳辅:正坐或侧卧,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处取穴。直刺1~1.2寸。

【经验】

外关—阳辅伍用,谓之同经相应取穴法。根据'经脉相通''同气相求'之理,二穴同用,上下呼应,同心协力,以增强调和气血,和解少阳之功。根据临床体会,这种配穴方法,对其经气闭阻,络道不畅,气血不调所致的疼痛(如扭挫伤所引起的肢体疼痛)等症,颇有立竿见影之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