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旁部首的书写技巧
常用的汉字中,独体字并不很多,大多数都是由偏旁部首与其他部件组合而成的合体字,因此,汉字的偏旁部首是合体字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熟练掌握基本笔画书写方法的基础上,对偏旁部首在汉字结构搭配中的书写规律加以研究,对于学好钢笔书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练习汉字结构时,必须先从偏旁部首开始,这样才容易人手。
下面就常用的偏旁部首的书写技巧逐一进行介绍。
拱。如“记”字。
竖刀旁先写内竖,再写外竖钩,内竖的长度是外竖钩的三分之一,且不要挨得过紧或过松。如“利”字。
八字头撇小捺大,两者分离,捺的起笔要轻,并且起笔处要略过撇的起笔处。八字头与下面的部件要分离,不可挨得过紧。如“分”字。
单人旁撇不宜太长或过硬过软,竖画起笔要轻,稍微接触撇画中部,竖的长短要据字而定,一般不宜太长。如“仁”字。
硬耳旁横起笔要略低,行笔时呈微拱状,折处轻顿笔再略左倾斜下行,折后的竖略呈右拱状,该部件的起笔高度一般在左部件的中
上部,下脚与左边的下脚基本在一平行线上。如“却”字。
走之旁点与下边的部件是分离关系,下边的部件起笔要抬头,似蛇咬人状,捺画起笔要轻,捺要长。如“道”字。
尤字旁横短撇长,撇的末端与弯钩的下端要在一条平行线上,弯钩不可太窄,上点与横画是分离关系。如“优”字。
巾字旁左竖略短于右竖钩,整体形状不可过宽,据字的需要可有三种形态,即上下同宽;下宽上窄,下窄上宽,但两竖不可太长。如“布”字。
允字头起笔稍顿,顺势由重到轻左下撇,折处要用力,顺势由粗到细右上提,勿过长,点的下端与左边折处在一平行线上。如“去”字。
提土旁横略短,且略右上倾斜,竖露出横上边略高些,提画要略短,起笔用力,出笔轻,注意倾斜度。如“地”字。
寸字旁横微右上倾斜,据字的情况确定其长短。竖靠横的右端,在横的上部短,下部长,点靠左上,且勿靠右下,如“待”字。
日字旁它一般处于字的左边,少数处于字的右边、上边或下边。处于左边形体窄,左竖略短于右竖,下两横右边不与右竖接触;处于右边或上边、下边时,写法相同,只是形体稍宽。如“易”字。
戈字旁横画起笔后略右上倾斜,且要短,斜钩起笔略顿,顺势右下运行,至脚处略驻再右上出钩,斜钩略带下弧度且长,上点与横分离,撇略靠上。如“找”字。
父字头首笔为小短撇,次笔为右侧点;下边的撇、捺要尽量向左、右伸展,略带弧度,勿形成夹势,也不可过软或过硬;整体上覆盖下面的部件。如“爸”字。
殳字旁殳字一般处于字的右边,整体稍窄。上边的“几”不带钩,又不可过高,下边的“又”的宽度不超过“几”字。如“没”字。
斗字旁两点不在一条垂线上,上点略靠右,下点略靠左,且与竖、横分离;竖起笔高于点画;横略有上倾斜。如“抖”字。
见字旁它一般处于字右边或下边。左竖略短于右竖,框稍窄;撇勿顶住上横;竖弯钩起笔勿太高,弯钩稍宽,钩垂直向上,且要小。如“现”字。
贝字旁该旁一般处于字的左边或下边。处于左边时形体窄,左竖略短于右竖,撇勿顶上横,右点贴紧右竖,且稍大,撇的末端与右点下端平行;处于下边时,写法相同,只是形体稍宽。如“贺”字。
牛字旁牛字偏旁一般处于字的左旁或下边。处左旁时形体窄,横变成提,竖为垂露;处下边时形体宽,末横略长,竖为悬针;首撇由重到轻,且短。如“牧”字。
欠字旁首撇勿软,稍短,横钩靠撇的下部起笔,勿过宽,下撇微带弧度,捺画靠撇的上部起笔,亦可将捺变为长点,但要与撇分离。如“歌”字。
方字旁方字一般处于字的左、右、下三个部位。点略靠横的右边,且与横分离,撇略短,横折钩起笔靠撇的上部,左倾斜式。如“放”字。
比字旁比字一般处于字的上边或下边。左边是横、竖提,右边是撇、竖弯钩,左小右大。如“皆”字。
斤字旁首撇为平撇,次撇略带右弧状,勿过长;横起笔靠次撇的上部,非顶端;竖起笔对应首撇的起笔处,勿靠左或靠右。处左旁时竖为垂露。如“欣”字。
月字旁月字一般处于字的左傍,少数处于字的右边或下边。整体形状稍窄。“月”处于字的左、右时,首笔为撇,处于字的下边时,将撇改为竖。如“肾”字。
火字旁火字一般处于字的左旁,少数处于字的下边。处于左旁时,首笔为左下点,中撇为月牙状,右撇、捺变为短横和点,整体形态窄;处于字的下边时,捺画稍大。如“灾”字。
户字旁户字做字头,少数处于字的右旁。点画与横分离,下边的尸与前边所述相同。户作头一般不覆盖下边部件。如“扁”字。
石字旁 横短,微右上斜,撇也勿长;口字首笔与撇中上部接触,两竖为右、左倾斜状。整体勿过大。如“砂”字。
鸟字旁撇短小且末端与下横左头接触。“鸟”处字的右旁,下横折是上横折的二倍宽;处字的左旁时,下横折稍宽于上横折,下横变为提。如“鸵”字。
四字头整体形状较扁,两边两竖用笔稍重,且向右、左倾斜;上下两横稍轻。如“罡”字。
文字旁文字一般处于字的上、左、右三个部位。处于字的上边或下边,末笔为捺,处于左边,捺画变点;处上边时,撇、捺尽量向左右伸展,中间叉勿过大。如“斋”字。
心字底首笔为左下形态的点,卧钩起笔要轻,既不可过于弯曲,又不可斜拖,更不可写成竖弯钩;钩要左上用力;里点低,外点高。与字的上边部件配合时,“心”字一般稍靠右。如“恩”字。
母字旁整体形态是左倾势,勿过宽。中横稍长,下折横右透竖稍短,竖钩过下横勿过长,内两点方向勿同。如“海”字。
金字旁撇稍短,首横中部接触,撇只挡住首横与次横,不包容第三横,竖钩不可过长。整体形态稍窄。如“铜”字。
衣襟旁点与横分离,末端与横右端在垂直线上;横起笔略低头;撇勿过长;竖为垂露,末端略低于撇末端;右边是小撇、点,如“被”字。
皿字底整体形状较扁,写法同“四”字头;下横略呈波浪状,据字确定其长短。如“盘”字。
矢字旁撇重落笔轻出锋,横短粗,下横托住撇,中撇呈弧状,捺变为点且与撇分离。据字确定,“矢”的整体高度。如“疑”字。
穴字头上点与横分离,左点呈左下形态且稍大,横微拱状,下边两点与上横分离,勿过大。如“究”字。
页字旁横下的撇要小,贝字的写法同前所述。如“顷”字。
虎字头竖宜短且微右拱,短横略靠上,横钩稍短并稍上扬,撇略有弧度,内“七”不宜大。整体不覆盖下面的部件。如“虎”字。
舟字旁首撇为小撇,左边不透头,下撇为竖撇,末端不超过右钩下端;右竖中部微左拱;内两点勿大;处左旁时,中横变为提,右端与竖相接;整体形状稍窄。如“舰”字。
酉字旁首横与下横勿过近或过远;左竖稍短于右竖;里边的撇与竖右折要摆放均匀;下边两横勿顶右竖。据字确定其形态的宽窄。如“酚”字。
病字框点与横分离,横稍短,撇写成兰叶状显得活泼,左点、提稍小,占撇的中部。此框不包容里边的部件。如“病”字。
皮字旁横钩勿宽,竖顿笔后再下行,两撇外长内短,外硬内软,捺稍大;“皮”处左边时,捺变为点。如“颇”字。
耳字旁首横稍短,两竖问距不宜宽,处左旁时,下横变为提。如“取”字。
竹字头两撇起笔要重,注意左下方向,勿长;两横起笔要轻,勿长;两点为右侧方向;左、右部件不可挨紧。如“笑”字。
身字旁首撇稍小,左边不透头;左竖稍短,右竖钩宜长;内两横勿与右竖相接;“身”字处字的左旁时,下横变为提,撇右端不透过竖,末端勿低于右钩下端。如“射”字。
辰字旁首横不宜长;撇由轻到重,出锋利索,内二横长度勿超首横;捺的末端不低于竖右钩的下端。整体形态稍宽。如“振”字。
上两节我们讲了钢笔楷书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和偏旁部首的书写技巧,这是写好钢笔字的基础,掌握了这两个方面,并不意味着就能写出规整、漂亮的楷书了。古人习书强调“用笔为上,结构次之”,而钢笔因笔尖的限制则相反,我们主张“结构为上,用笔次之”。一般说来,汉字的结构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下面就它们不同的结构要领分别予以介绍。
一、独体字的结构要领
独体字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单位。独体字由于笔画少,结构较为简单,很容易写得不稳 或松散。根据独体字的点画搭配和结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九种类型。
1.趋向方型,上宽下窄
这类字基本上呈方型特征,但两边的竖又不垂直,整体形态是上略宽于下。
2.上密下疏,中竖务直
此类字中竖为主笔,上部紧密,下部疏朗,竖居中安排,要直挺粗壮且宜长。
3.底横宜长,整体求稳
这类字上部整体应窄,横画多者,其用笔和形态应求变化,底横为主笔,应长且略呈微波状,这样既可达到字的宽度,不致使整体瘦长,也可求得整体的稳定。
4.撇捺对称,交点居中
这类字处理好撇、捺的“收”和“放”十分重要,一般为撇稍收而捺放,字的整体宜上收放,中宫收紧。不仅应注意撇和捺的长短和角度的对称,还应在对称中求变化。撇和捺的交点应在字的中线上,这样才能使布局协调平稳。
5.形态倾斜,斜中求正
整体形态倾斜的独体字,其笔画也应倾斜,斜中求正,保持字的重心稳定,勿使左右偏颇。
6.平正取势,突出主笔
横平竖直,字易写得平稳,但不易写出神气。应在整体平稳的前提下,对主笔的长度曲直进行变化,突出其统领作用,起到对整体的提神作用。
7.收放结合,对立统一
通过笔画的长短变化,造成结构“收”与“放”的矛盾对立,使矛盾的双方在整体中互相迁就,既对立又统一,使整个字协调自然。
8.宽窄适宜,自然布势
按照字的宽窄长短的自然特点布势,窄者不可宽写,反之亦然,不能人为地破坏其原来的形态。
9.左收右放,重心平稳
这类字如同梯形,但不能写成正梯形,右要斜放,但要把握好度。
合体字,是指由两个以上独立成分组合而成的字。大多数汉字属于合体字。由于合体字笔画多,各部分的组合复杂多变,因此,需要作具体深入的分析介绍。
1.左右结构
指的是汉字由左、右两部分组合而成。这类字占有相当的数量。如果依照左右两边笔画的多少来划分,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左右相等。指字的左右两个部分的宽度大致相等。凡这种左右相等的结构,其要领是两边各占整个字宽度的二分之一。
(2)左窄右宽、高低均衡。这类字因左旁笔画少,右部笔画繁多,故主次较为分明。写这类字时,一般应做到左旁紧凑有致,约占字体宽度的三分之一,右部宽松有度,大体占字体宽度的三分之二,左右高低相等。
(3)左窄右宽、高低不等。写这类字时,左边一般略靠上,并要做到将短而窄的部分与宽而长的部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之紧凑而不拥挤。
(4)左宽右窄、高低相等。有些汉字的左边部分笔画多,右边的笔画少,在写这类字时,左边应多占一些位置,右边少占一些位置。
(5)左宽右窄、高低不等。这类汉字有两种情况:一是左宽而长,右窄而短;二是左宽而短,右窄而长。
2.左中右结构
由左中右三部构成的汉字,总的要求是相互靠拢,以免各自占得过宽而显得雍肿、松散。这类汉字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左中右基本相等。由于三部分横向组合,三部分之间要相互容让。一般靠左边的,伸左以容中,靠右边的,伸右以容中;居中间的要两边收敛而迎合于左右间。凡左中右相等的结构,其比例各占全字的大约三分之一。
(2)中宽左右窄。这类字中间应写得体正势阔,起到统帅全字的作用,左右两部分的笔画应收敛,向中间部分靠紧。
(3)中窄左右宽。写这类字时,中间应紧缩,不能写得宽,应给左右两部分让位,以求配合适当。
3、上下结构
上下结构的汉字是由上下两部分组合而成的,书写时应视上下两部分的笔画多少、长短、宽窄来决定是收是放,力求其搭配协调,自然美观。
(1)上下相等。这类汉字上下两部分所占高度基本相等,但宜上略收下略放其宽度。
(2)上窄下宽。写这类字时,上部分宜写得收敛紧凑,形体扁平或狭长,重心靠下,下面部分宜写得舒展,稳托上面部分。
(3)上宽下窄。上面要写得宽敞,力求覆盖下面部分,下面不可过于拘紧。
(4)上开下合。这类字上部分一般是左右结构,以中线为分界,左右安排适宜。注意上部分不可写得过长,上下配合紧凑,重心平稳。
(5)上合下开。这类字上部分结构简单,下部分较为复杂,书写时上部分宜收敛,形体多为扁平取势,下部分宜左右齐平呼应,形体狭长纵势,重心要稳。
(6)上小下大。这类字上部分宽度和高度占的比例均小,整个字的主笔或主要特征表现在下部分,但又不可过于宽放。
(7)上大下小。此类字上面一般要写得舒放,下面部分要写得收敛明朗,整个字勿偏斜。
4、上中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的汉字是纵式结构形式,其形体略呈扁长状,因各部分的笔画伸缩不同,形成结构上各种不同的宽窄状态。
(1)上中下相等。上中下三部分宜写得扁些,笔画意在收敛,三部分各占的高度比例大致相同。上面的重心注意往下沉,下部分注意重心上移,中间部分要处理得端正稳妥并居中心,上中下三部分应在同一中轴线上。
(2)中宽上下窄。字的中间部分笔画较多,应写得舒展,上下部分笔画应收敛、饱满,以显示其力感。
(3)中窄上下宽。这类字要做到收腹束腰,上下两部分伸展又不能过余,注意字周正稳妥。
5、半包围结构
汉字的一部分被另一部分包围的结构形式称半包围结构。
(1)上包下。凡上包下结构的汉字,整体宜稍长勿宽,被包围的部分宜向上靠拢勿下坠,包围部分忌上宽下窄。
(2)下包上。这类字外框左右竖宜矮且外拓,两底角稍收拢,被包围的部分尽量下靠又忌拥挤,右竖下端超于横且回笔收住。
(3)左包右。此类字是上左下三面包围右面,被包围部分应居框中。字的外框上横略短,下横稍长,被包围的部分要尽量左靠,避免松散。
(4)左上包右下。包围部分笔画较少,要写得舒展,被包围部分要向左上方靠,并要写得紧凑。包围部分的上边不覆盖下被包围的部分。
(5)右上包左下。这种结构汉字的右面若是竖钩,有两种写法:一是被包围的部分复杂,则竖钩垂直,二是被包围的部分简略,则竖钩左斜且稍成弧状。包围部分右面若是戈钩,则应写得舒展纵放,饱满有力,并做到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若即若离。
(6)左下包右上。包围部分应写得笔画舒展,有气势;被包围部分应写得紧凑,向包围部分靠拢,注意整体的协调。
6.全包围结构
全包围结构又称四面包围结构,这种结构又分为纵势和横势两种。纵势的外框应较其他字稍窄一些,横竖平直,左右对称,左右两竖左短右长,右竖较左竖略长一钩,竖画不宜过直,过直则僵硬。最后一横与左竖平而在右竖钩之上。横势的外框应上宽下窄,外框连结应留空,使内外通气,避免有闷塞之感。
7.孪生结构
这种结构是指汉字的左右或上下两部分是相同的部件。处理这类汉字的结构时,要记住同中有变,注意迎让、大小、主次的区别。一般来说,上下结构,应上小下大;左右结构,应左小右大。但又要注意不可大小悬殊,要搭配适宜。
8.复合三角结构
复合三角结构的汉字是指三个相同的结构部件呈三角形堆积配合而成的字。写这类字时,应特别注意排列紧凑,同中求异,重心平稳,上部分要对准下边两部分的中间,同时还要抓住大小、长短、扁平等形态特征与相同笔画的不同表现的变化。另外,笔画少者与笔画多者相较,不可同等大,笔画多者还应注意用笔要轻,以免拥挤使得字不清晰。
9.四联结构
这类结构的汉字由上下左右四个部分呈四角形对称组成,写这类字要做到紧凑、妥贴,对称、均匀,舒朗自然。因这类字组合复杂,写时笔画要收敛、舒放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