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农民工”一词终将成为历史
严循东 2021年9月23日
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政府倡导各方媒体在宣传上,不使用'农民工’等歧视性语言,让业者有尊严,并出台政策,提高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就业者政府主导评分积分体系权重”这一建议,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于近日予以答复。
早在2007年全国两会上,时任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吕雷提交了取消“农民工”统一称“工人”的建议。2008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王填认为“农民工”这一称呼不合时宜,应该取消,为何时至今日深圳市人大代表还在提出?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从“农民工”的由来说起。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进步,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落后。改革开放之初,之所以“农民工”在其劳动单位虽然是“下等公民”,但照样有很多乡下人乐意去“盲流”,那是因为,当农民工比在老家种田收入高得多。所以说,“农民工”是时代的产物。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里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打破三铁”,领导干部不再坐“铁交椅”,企业职工不再端“铁饭碗”,工资是浮动的,也便不再有“铁工资”,甚至于有些人早已“下岗再就业了”;这其间,渐渐地,一些用人单位,无论是正式工还是农民工,大家都“同工同酬了;再渐渐地,城市里很多用人单位开始给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如今,“英雄不问出处”,待遇上,很多城市的很多用人单位“大家一视同仁”,不再有“正式工”与“农民工”之别了。
随着老龄化+少子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劳动力人口在大幅度下降,除了京沪等几个超大城市之外,众多的城市从“抢人才”到“抢人口”,那些人力资源的中介机构尽可能地开动宣传机器,“随时报名,及时上岗,五险一金配套跟上”,甚至于每逢春节过后,有些地方的政府和企业动用飞机、专列去外省乡下接员工回企业上班,此时此刻,人力资源市场上已由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谁还敢说“农民工为二等公民”?!
坚信过不了多久,就像“生产队”“下放知青”那样,“农民工”一词将会成为历史。改革开放无穷期,有那么一天,“农民工”定会悄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