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国学研究院学生名单

清华研究院于1924年底开始筹建,因研究院单设“国学门”一科,人们习惯上也把其称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当时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改良清华”和“教育独立”的呼声中,筹备成立大学部,同时考虑增设研究院,以“备清华大学或他校之毕业生,对特种问题为高深之研究”。筹建初期,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庆五)准备商请胡适先生担任国学研究院导师,被胡适婉言谢绝,胡并表示,“非第一流学者,不配做研究院的导师。我实在不敢当。你最好去请梁任公、王静安、章太炎三位大师,方能把研究院办好。”后来,曹校长委任吴宓先生为研究院筹备主任,派卫士生协助处理筹备事务,并正式成立了清华研究院筹备处,开始对外办公。至1925年8月1日,研究院结束各项筹备任务,正式宣告成立。由吴宓先生出任国学研究院主任(曹校长原本欲聘任吴为院长,吴坚辞不就,后来吴一直只承认自己是院执行秘书),聘请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陈寅恪为教授,李济为专任讲师,陆维钊(陆不久以事辞,由赵万里补其缺)、梁廷灿、章明煌三人为助教。(研究院后来还曾聘任过钢和泰为名誉通信指导员,梁思永为名誉助教,林宁平为文史学讲师,朱希祖为兼职讲师,浦江清、杨时逢、蒋善国等三人为助教。)清华国学研究院存在历史并不长,到1929年6月就因王国维去世(1927年6月2日自沉于昆明湖)、梁启超辞职(1927年底)、教授延聘不易而停办了,期间先后招收四届学员共70多名,毕业后或执教于高校,或从事专门研究,大多成为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古文字学、哲学等学科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但也有少数人下落不明,难以查考,我在这里列出所有清华国学院毕业生名单,借助真名论坛众人之力,看看能不能把清华国学院所有毕业生的下落查考个水落石出。

1925年7月27日,研究院录取首届新生,正取30名,备取2名:刘盼遂、吴其昌(子馨)、程憬(仰之)、徐中舒、余永梁、杨洪烈(宪武)、王庸(以中)、关文瑛、刘纪泽、周传儒、杨筠如、孔德(肖云)、方壮猷(欣庵)、蒋传官(柱筠)、王镜第(芙生)、高亨(晋生)、裴学海(会川)、李绳熙(念祖)、杜钢百、闻惕(惕生)、史椿龄(静池)、赵邦彦(良翰)、陈拔(晓岭)、王竞(啸苏)、冯德清(永轩)、李鸿樾(玉林)、姚名达(达人)、黄淬伯(涧松)、谢星郎(明霄)、余戴海(环宇)、何士骥(乐夫)、汪吟龙(衣云)。另有旧制留美预备班学生罗伦(辑之)、杨世恩(子惠)、王国忠(慕韩)三人作为特别生,可随班听课和研究。(首届新生于9月初开始报到,唯李绳熙、关文瑛、裴学海三人因病不能入学,但保留其考取资格。两周后李绳熙病愈准予入学。杨洪烈因经济困难未入学。)

1926年8月11日,录取新生24名,备取2名,后实到24名:谢国桢(刚主)、刘节(子植)、陆侃如、毕相辉、郑宗棨、陈守寔(漱石)、高镜芹(远公)、侯芸圻、朱芳圃(耘僧)、谢念灰(读书期间病逝)、王耘庄、陈邦炜(彤伯)、宋玉嘉、戴家祥、吴金鼎(禹铭)、司秋沄(庸帆)、王力(了一)、全哲(雪帆)、朱广福(右白)、颜虚心、詹澹明、马国端(仲翔)、卫聚贤、管效先。开学后又补考录取了徐继荣、黄绶(元贲)、姜寅清(亮夫)、陶国贤(元麟)4名。另有上届考取因经济困难未入学的杨洪烈(宪武)于本届入学,本学年新生共计29人。(徐继荣中途退学,未予毕业)

1927年8月8日,录取新生11名:王省、吴宝凌(云阁)、叶去非、罗根泽(漱冰)、蒋天枢(秉南)、葛天民、储皖峰、张昌圻(弘伯)、门启明、蓝文征(孟博)、马庆?(雨字头下面一个矞),另有1925年录取的裴学海、1926年录取的马鸿勋亦准予入学。

1928年7月,录取新生3名:裴占荣(雪峰)、徐景贤(哲天)、王静如。

王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