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安沉船”的秘密:龙泉瓷器就出水12000多件!!!.......
新安沉船,1323年(元至治三年)后不久,一艘中国古代商船出发前往日本的博多港(福冈)途中遭遇不测,沉没在韩国的新安外海域。1975年一韩国渔民的意外发现后,从1976年至1984年的9年间,考古工作者共进行了10次考古发掘和1次调查,沉船发掘出水大量文物,主要有铜钱、陶瓷器、金属器、石材、墨书木简、紫檀木、香料、药材、胡椒和果核等等。其中,数量最多的为铜钱,达28吨,皆为中国铸造,年代包括唐、北宋、南宋、辽、金、西夏、元,最晚为元代“至大通宝”。出水了20691件陶瓷器,仅7件高丽青瓷和2件日本濑户窑釉陶,其余皆为中国陶瓷器,以龙泉窑青瓷器居多,约占60%,达12377件,器形有盘、碗、香炉、瓶、罐、执壶、高足杯、匜、盆、盏托等,皆为元代流行造型;另外景德镇窑白瓷和青白瓷共5311件,约占26%;黑褐釉瓷器共509件,约占2.4%。这些陶瓷器的产地,几乎涵盖了当时各地代表性窑场,涵盖了浙江、江西、福建、江苏、广东、河北等,尤以南方窑口居多。出水金属遗物729件,有瓶、香炉、灯盏等配套的宗教文物和锁、铜镜、炊具等日常生活用品。新安沉船还出水了墨书木简364支,应为沉船的货物标签,其中一件墨书有“至治三年”(1323年),为判别沉船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木简墨书铭文还有“东福寺”“钓寂庵”“答琦宫”等日本寺社名,“东已三郎”“七今二郎”“卫门次郎”“本七今二郎”“协冲二郎”“又三郎”等日本人名,还有“纲司”等字样。另外,还出水石材43件,紫檀木1017根,以及大量的香料、药材、胡椒和果核等。根据出水文物的特征、墨书文字,并结合文献,初步推断新安沉船应该是元至治三年从庆元港(宁波港)出发的,前往日本博多港进行贸易的海船。
经发掘,该沉船船体残长约28、宽约6.8米,船艏向西北方向323°,水深约20米,船身向右倾斜约15°,船体由7个舱壁分成8个舱,上部腐朽,下部埋藏在海泥之下,保存较好。经过发掘,共出水船体构件455块,其中残存外壳板17块,板与板之间铠张法连接,桅座两个,龙骨断面为方形,由船艉、中部和船艏三部分组成,前后龙骨和中央龙骨结合处分别嵌入白铜镜和铜钱,前部结合处的垂直向断面有较浅的圆孔,其内放置雕花白铜圆镜,孔口用木塞封盖,船艉部分的龙骨结合处凿有9孔,其中7个孔内各塞入一枚“太平通宝”,并用木盖封盖。该沉船与泉州后渚沉船船体型线相似,龙骨的构造和链接方式与蓬莱元代沉船一致,其曲线型龙骨和龙骨上的“宝寿孔”构造与福建造船传统相符,俗称“七星伴明月”。隔舱壁、舱壁肋骨的构造和装配与中国木船建造技术一致,一般认为该船是建造于福建的福船船型。
新安沉船出水部分龙泉青瓷(右下角盏托是高丽瓷器)
这批青瓷大部分是元代产品,有极小部分应为南宋烧制。
新安沉船出水的龙泉窑瓷器,数量约有12000多件,占全部瓷器的60%以上,足以说明龙泉青瓷在元代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和惊人数量。
1976年冬和1977、1978、1979年,每年的夏天,南朝鲜的文物考古专家和海军共同努力,在新安海底打捞到一万二千五百三十九件中国的陶瓷和超过十万枚的中国货币,还有各为数百件的漆器和金属器,以及三件高丽青瓷等珍贵文物,为此引起了国际考古界众多人士的注视,国内外许多知名学者和古陶瓷专家都在研究南朝鲜新安海底发现的文物。
(以上图片2016年新安海底船发掘 40 周年,国立中央博物馆将举办“从新安海底船寻见的宝物。展览(转:天维文玩))
(“大元帆影”于2012年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开展,龙泉瓷器展品!)
(新安沉船元代龙泉青瓷瓶)
(新安沉船出水元龙泉梅瓶)
(使司帅府公用龙泉青瓷盘)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 天维文玩+新浪博客博主 裕阶书房主人 +百度百科+网络资料等综合整理,版权归属以上,同行转载请声明古玩元素网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