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的辩证思维,其实就是胆大心细加杠精!
辩证思维,是以世间万物相互联系为基础,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更是中医学的核心。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与方法基础,其中辩证是关键;中医辩证思维并不朴素,《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中也处处充满辩证思维,中医的模式是一种整体性的辩证思维,其应用的表现形式是多角度的辩证方法;是将病症相结合,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再利用中医四诊方法论进行诊治。
那么,如何简单的理解中医中的辩证思维?在中医典故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明代湖北省新洲县汪集镇张浪河边有座村庄,村里的妇人得了一种怪病,腹大如鼓,又胀又硬,而全身却骨瘦如柴。请了一些名医治疗,大多喜用甘草解毒,结果用了甘草以后腹胀反更加严重,不少人很快就死亡了,因这个村患病的妇人甚多,周围的人就称其为“病妇咀”。
有一天,李时珍来到了病妇咀村,忽然听到这个村里传来阵阵哭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位老婆婆正在哭要断气的儿媳妇。李时珍忙上前安慰,并仔细地为患者作了诊断,然后将大红枣掏去核,放进少量的“人信”(砒霜)让患者把药枣吞下,嘱咐老婆婆在用药两个时辰以后,用老黄鸡煨汤擦洗下肢,把黄连煎水擦洗头颈和上肢。
半天以后,患者便排出了许多虫状物,腹胀也消了许多。用这种药枣治疗几次后,患者竟病愈恢复如常了。后来村里同患此病的妇人们也都用这种方法治好了,人们为了感激李时珍,编了两句顺口溜:时珍医高“人信”诊好病,庸医无能“甘草”药死人。
这就是典型利用中医辩证思维看病的典故。
甘草,甘,平,无毒,是一种补益中草药,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甄权曰∶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
因此,故事中大多数医生都直接对“症状”下药,却没有做真正仔细的诊断,因此解毒的药草变成了要命的毒药;而砒霜本有剧毒,但是李时珍合理的配伍下,却是救人的良药。
其实中医辩证思维简单来说多看一步,多想一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去做诊断,不要看到表面的症状就直接下药,中医的辩证思维不光告诫医生要对症下药,认真践行中医四诊的方法论,而且还讲究辨证对立统一。
老子曰:“万物负阳而抱阴,负阴而抱阳。”这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起源。
所谓对立统一,就是世间万物皆有生长规律亦阴亦阳、亦真亦假,相互斗争发展,却又同存共生,中医养生就要将事物分成两面来看。
其中经典的是“卖伞与卖帽子”的故事:
一位老太婆问一位禅师:我每天都很忧愁,因为我的大女儿嫁给一个卖伞的,二女儿嫁给一个卖帽子的。
晴天的时候,我担心大女儿家生意不好,雨天的时候我又担心二女儿家生意不好,所以每天都过得很纠结。
禅师听完笑道,你应该每天都很高兴才对呀,天晴时二女儿家帽子就好卖,雨天时大女儿家雨伞就好卖,老太婆听完会心一笑,终于解开了心结。
故事中,卖伞和卖帽子这对矛盾,在“是否下雨”这个事件里,既有“总有一方生意差”的对立面,也有“总有一方生意好”统一面,体现了对立统一原则。
在中医中也是这样,现代人可能感冒了,第一时间是看病吃药赶紧痊愈,但是在中医中,秋季感冒是身体在排暑邪,将身体内积累的病灶通过生病的方式排出去,来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身体健康的状态。一边是“身体生病了”,一边是“生病后更健康”,充分体现了对立统一原则。
辩证思维是中医思维的基础方法,它不光是每一位中医应该学习的思维,更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应该学习的思维。
它听起来复杂,其实最简单的就是教我们看事物不要看现象要看本质;事物都有两面性,相信学会后肯定对您的生活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