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杞历史——杞县历史各朝代政权建置

 一、旧政权建置

  颛顼封于高阳,县有高阳城,即今县城西南12.5公里高阳镇。

  夏属豫州,禹治洪水,筑城肥泽之北,称"肥阳城",即今县城东北12.5公里西寨。又有空桑城,伊尹生地,亦名伊尹村,即今县城西12公里西空桑村。

  商汤封禹裔少康之后于杞,是为商之杞国,都雍丘(今杞县城旧称雍丘城、雍丘故城)。其后时封时绝、终商之世。

  西周  杞、陈、宋三国分领其地。杞国为禹裔东娄公封地,辖今杞县北疆,周武王复封禹后于此,仍都雍丘;陈国辖圉邑,约当今杞县南疆,治圉城,即今杞县城南25公里圉镇;宋国辖黄邑,约当今杞县东北边疆及民国17年(1928)划入民权县之地,治黄城,在今县城东北30公里的内黄集南,今属民权。

  春秋之世,郑、宋分治杞地,置为3邑:原杞国已于公元前740年(另说前739)迁国山东淳于(今山东安丘县东北杞城),地入于郑,置为雍丘邑。约于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一度入宋,仍为雍丘邑;圉邑约于周景王八年(前537)由陈入郑仍为圉邑;黄邑仍为宋邑。

  战国  仍为3邑。雍丘初属郑,周威烈王十八年(前408),韩伐郑取雍丘以为邑。周显王五年(前364)魏迁大梁后(另说前369年三家分晋后)雍丘又为魏邑;圉邑初属郑,后与雍丘皆入魏;外黄初属宋,约于周显王二十九年(前340)入魏。

  秦王政五年  (前242)遣将军蒙骜攻魏,拔雍丘,置为雍丘县。初隶东郡,后隶三川郡,并下外黄置外黄都尉。二世二年(前208)刘邦略地雍丘,还攻外黄,及入关,杞地归项羽。

  汉  高帝五年(前202),汉灭项羽,雍丘、外黄俱入汉,仍如秦制。后樊哙下圉邑,置为圉县。十一年(前196),置淮阳国,圉县隶之。武帝元狩元年(前122),置陈留郡,雍丘、外黄隶之;圉县仍隶淮阳国,俱上隶兖州。莽新始建国元年(9)改圉县为益岁县。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废淮阳国,益岁复名图县,与雍丘外黄俱隶陈留郡。终东汉无改。

  三国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代汉,3县俱属魏,隶陈留国、至晋。

  晋  武帝泰始元年(265)代魏,废圉县,存雍丘、外黄,仍隶陈留国,上隶兖州。后一度分陈留国地置济阳国,以外黄隶之,寻复旧制。怀帝永嘉六年(312)杞地入石勒。其后至晋亡(420)的108年中,雍丘11次易属(4度归晋),汉、羯、鲜卑、氐、羌5族交替统治杞地,是杞地历史上政区变更最剧烈的年代。初,晋愍帝建兴元年(313)9月,晋镇西将军祖逖渡江北进,累破石勒军,元帝太兴三年(320)进屯雍丘,置为豫州治,尽复晋河南失地。次年逖死,弟祖约代。又次年(322)祖约弃雍丘退守寿春,杞地复归后赵石勒。石勒(羯)四年(322)置兖州陈留郡,而以雍丘、外黄隶之。石虎建武二年(336),改隶洛州建昌郡。冉魏(汉)永兴元年(350)2县入冉魏,仍隶洛州建昌郡。东晋(汉)穆帝永和七年(351)2县归晋,隶司州陈留郡。前燕(鲜卑)建熙四年(363)2县归前燕,隶洛州陈留郡。前秦(氐)建元六年(370)2县归前秦,隶兖州陈留郡。东晋(汉)孝武帝太元九年(384)2县归晋,隶兖州陈留郡。后燕(鲜卑)建兴七年(392)2县归后燕,上隶无改。南燕(鲜卑)慕容德元年(398)2县归南燕,上隶如故。后秦(羌)弘始元年(399)2县归后秦,上隶如故。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2县复归晋,上隶如故,至东晋终(420)。

  东晋侨置之雍丘县有二,一在今安徽寿县西50里,隋废;一在今安徽和县南90里,俱不在杞地。

  南北朝  初(420年起),杞地属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改雍丘为雝丘,隶陈留国。北魏泰常七年(422)入北魏,隶兖州陈留郡,至隋皆属北朝。外黄先雍丘入北魏。太武帝延和三年(434)于县置西徐州。太平真君八年(447)并长垣入外黄。献文帝皇兴初(467)废西徐州,并废外黄入济阳。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圉复置县,改称圉城县,隶兖州陈留郡。孝明帝孝昌末(527年,或作武泰元年即528年),分东郡、陈留郡地,于雍丘县置阳夏郡,辖雍丘、圉城、济阳(外黄并入)、阳夏(今太康)、襄邑(今睢县)5县。

  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废圉城,与襄邑俱入雍丘;复置外黄县,废成安县入之,与雍丘俱隶阳夏郡,上隶梁州。清《嘉庆一统志》谓:外黄、(北)齐、(北)周属济阳郡。今按:晋改汉济阴郡为济阳郡。北齐已废,至隋始复置。可知北齐时外黄仍隶阳夏郡。

  北周  武帝宣政元年(578)雍丘、外黄入北周,仍隶阳夏郡,上隶汴州。

  南北朝期间,南朝齐曾一度侨置雍丘县,在今安徽省亳县北。

  隋  文帝开皇元年(581),杞地入隋。开皇三年(583)废阳夏郡,以雍丘隶汴州,外黄隶济阴郡。开皇六年圉城及襄邑从雍丘分出。各复置为县,圉城县隶汴州,襄邑还属宋州睢阳郡。开皇十六年于雍丘置杞州,3县俱隶之。开皇十八年于外黄析置首城县,炀帝大业初年并入外黄。大业三年(607)废杞州,以雍丘、圉城隶梁郡,外黄隶济阴郡。隋末,王世充移雍丘县治于县西北祺城,明《成化总志》记为在西滩保;《太平寰宇记》记为在县西北18里;清嘉庆《一统志》谓在县北30里,地望待考。

  唐  高祖武德四年(621)5月,杞地入唐,复于雍丘置杞州,辖雍丘、圉城、外黄、陈留、襄邑、济阳6县,上隶汴州总管府。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汴州都督府。太宗贞观元年(627)废杞州,合雍丘、圉城、外黄统称雍丘县,隶汴州,圉城降为圉镇。至此三县合一。此前,雍丘自秦置县,相沿无改,计为县844年(前217至627)。曾置为阳夏郡治56年,豫州治2年,两度为杞州治17年;圉自汉初置县至此(前206至627)为县562年,两度废置271年;外黄自秦初置都尉至此(前217至627)为县(都尉)761年,一度废置83年,曾置为西徐州治34年。玄宗天宝元年(742),汴州改陈留郡,雍丘隶之。肃宗乾元元年(758),改郡为汴州,雍丘隶之。

  五代  梁太祖开平元年(907),雍丘入梁,升为畿县,隶开封府(汴州改)。唐庄宗同光元年(923)、雍丘入唐,隶汴州(府改),并置宣武军。晋高祖天福元年(936)雍丘入晋。天福三年(938)改称杞县,隶开封府(州改),汉(947至950)复称雍丘,上隶如旧。周(951至960)仍之。

  宋(金)  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雍丘入宋,仍名雍丘,为畿县,隶东京开封府,上隶京畿路。靖康元年(1126)后宋、金交替者十年。金熙宗天会(沿太宗年号无改)十五年(1137)雍丘入金,隶汴京路开封府。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改汴京路为南京路。世宗大定十四年(1174)改雍丘县为杞县(迄今名称无改),仍隶南京路开封府。哀宗天兴三年(1234)末帝即位地入蒙古(时元未改国号),乃马真后三年(1244)遣张柔戍杞,进图南宋。

  元  世祖至元八年(1271,蒙古改国号元),杞县隶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南京路。世祖至元二十五年南京路改称汴梁路,杞县隶之。

  明  洪武元年(1368)杞县入明,隶河南中书分省开封府。洪武九年改分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杞县隶开封府,直至崇祯十七年(1644)明亡。其间,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分司,按察使司分司,分守大梁道驻杞274年(1371至1644)。巡抚都察院驻杞144年(1500至1645)。

  清  世祖顺治二年(1645)杞地入清,隶河南行省开封府,河南行省三司于是年迁杞。康熙二年(1663)布政使司返汴,驻杞19年;康熙五年,巡抚都察院返汴,驻杞22年;康熙七年按察使司返汴,驻杞24年。宣统三年(1911)置开归陈许道,辖开封府,杞县隶之。

  中华民国  元年(1912)仍清之旧。民国2年改开归陈许道为豫东道,杞县隶之。民国3年改豫东道为开封道,杞县隶之。民国16年废道,直隶河南省政府。民国17年省增置民权县,杞析县东北5社入之。民国21年8月,置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于杞县,10月改制,杞县隶第二行政督察区(驻兰封)。民国22年区迁商丘,杞县仍隶之。民国27年6月,日军陷杞,置伪政权豫东道,县隶之;同年8月,国民党政权于新黄河西置河南第十二行政督察区,遥领水东杞县等8县。民国34年8月,日军败降,10月国民党政权返杞,县仍隶河南第十二行政督察区。民国37年7月国民党在杞政权覆灭,杞地全归人民政权。

  旧政权在杞地的封爵,自商、周之杞国以来,后世所封或食采杞邑,或赐以爵号,犹存封建之遗意,其可考者如下:

  西汉  平帝元始元年(1)二月,封淮阳宪王之孙刘圉为外黄侯,同时封宪王孙刘并为高阳侯。孺子婴居摄三年(8),两侯俱废。

  东汉  灵帝时(168至188)封陈蕃为高阳乡侯,不就。献帝时(190至220)封圉人蔡邕为高阳乡侯,食邑500户,邕死,爵废。

  三国魏  文帝黄初四年(223)分雍丘县地置雍丘国,改封弟鄄城王曹植为雍丘王,食邑3000户(原2500户)。明帝太和元年(227)徙封,国废。同年封司马珪为高阳乡侯。

  晋  武帝时(266-289)加封原高乡侯司马珪为高阳王。元帝时(317-322)封蔡邕后裔原兖州刺史蔡裔为高阳乡侯。

  北朝魏  (西魏)恭帝时(554至556)因南齐降将裴叔业之请,封其侄裴念先为雍丘子。念先死,子约袭爵。

  北朝周  武帝保定元年(561)封宗室宇文连为杞公,谥号"简"即杞简公。连死,子光宝袭爵,为北齐所杀。武帝天和中(566至571)封宗室宇文亮为杞国公。静帝大象二年(580)谋反被杀,宇文椿袭封。大定元年(581)隋文帝杀之,周亡,爵号废。

  隋  文帝开皇初(581)叙从征功,改封北周宗室英国公宇文忻为杞国公,后以谋反杀之。文帝中,封原迁州刺史窦招贤为杞国公,子绍宣、侄孙德藏、德藏子灵运相继袭封。炀帝大业初(605)改封正义县公窦毓为雍丘侯,谥号"愍",子愿师袭封。

  唐  高宗永徽初封李上金为杞王,三年(652)削封,徙澧州(睿宗文明元年改泽王,武后天授元年杀之),永徽中封高祖女高密公主婿段纶为杞国公。肃宗至德二年(757)封皇子李倕为杞王。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卒,爵废。文宗开成五年(840),封皇孙武宗子李峻为杞王。

  五代  周世宗显德中(954至958)追封太祖子李信为杞王。

  宋  太祖建隆年间(960至962)封五代汉、周之同平章事杨承信为杞国公。乾德元年(963)改赵国公,二年(964)卒。爵废。

  元  文宗时(1328至1331)封母齐姜氏为杞国夫人,谥日"端献"。追封孔子弟子颜渊之父颜无繇为杞国公。

  明  太祖洪武二年(1369),追封功臣临江侯陈德为杞国公,谥"定襄",称杞定襄公。陈德孙移杞县高柴,遂世为杞人。

(0)

相关推荐

  • 通过“禹王碑”论证夏朝都城阳城在开封

    甜的咖啡 史书记述夏朝都城在阳城,而阳城在哪里?此文从分析"禹王碑",论证夏朝都城阳城在今天的河南开封. 开封禹王台龟背形建筑禹王庙的西厢房内,有一通"岣嵝碑" ...

  • 杞县八景之四

    高阳晚渡 "高阳晚渡"指的是夕阳西下时,黄河故道乡村晚渡的美丽景色.今之铁底河经高阳一段水道即为昔日黄河遗迹. 据<河南总志>载:"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 ...

  • 宋辽金夏都是历史地位平等的割据政权?

    在传统的二十四史系统中,宋史与辽金元史是处于平等地位的. 但是在现在的中国历史体系中,宋辽金元,无论历史或者政权,却并不处于平等的地位.两宋史似乎是主流,是历史记述的主体.而辽.金.西夏.元史,其相关 ...

  • 金杞历史——万寨义学

    三.义学经费 义学每年所需经费,分为两大项第一是教师"束修"(工资),除第二年为400元外,其余各年均为250元.前三年全由杜绍曾捐助,第四年因他办学三年之期已满,始由学生分担,教 ...

  • 何新:宋辽金夏是历史地位平等的割据政权

    [何新杂记] 何新:宋辽金夏都是历史地位平等的割据政权 在传统的二十四史系统中,宋史与辽金元史是处于平等地位的. 但是在现在的中国历史体系中,宋辽金元,无论历史或者政权,却并不处于平等的地位.两宋史似 ...

  • 晋朝历史人物——张轨(前凉政权实质上建立者)

    张轨(255年-314年),字士彦,安定乌氏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晋朝时任凉州牧,是前凉政权实质上建立者,张寔.张茂皆为其子.314年去世,晋谥曰武公.至其曾孙张祚时,被追谥为武王,庙号太祖. ...

  • 中国历史上的这个朝代,从建立到灭亡一直怂到底,从未雄起过

    如果说大秦帝国的灭亡是属于暴政,那么,宋朝的灭亡纯属软弱.大秦帝国号称虎狼之师,以秦王扫六合的气势,兼并了六国,统一了华夏.在那样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如果你不想着怎么消灭别人,就会被别人消灭. 只有你 ...

  • 历史上最伟大朝代:盛世有6次,好皇帝最多!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明,无数朝代更迭政权交替,演绎着一场又一场的繁盛兴亡.大一统的秦朝,第一个发展高峰的汉朝,盛世唐朝,铁血明朝等等,每一个王朝都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不过要说起哪一个朝代最伟大 ...

  • 大家梦寐以求的历史大事件表及朝代记忆口诀...

    大家梦寐以求的历史大事件表及朝代记忆口诀来了,一次性全整理出来了,这份资料让孩子熟记,历史考试次次拿高分,清华北大学霸们极力推荐.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前,历史悠久,发生了很多的事件,可你知道有多少?想要 ...

  • 中国历史上的“三无”朝代,无人敢写、无人敢拍、甚至无人讨论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之称,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很多王朝,每个王朝都有无数的故事和传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素材库,后人们用这些素材改编了了无数的诗歌.名著,在近代还拍摄了无数影视作品,但是在我国的历史上, ...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真的是夏朝吗?为何古书说之前还有一个

    大家好,我们的小楠姐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不过,传说之前,夏朝还有一个朝代,这个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这就是虞朝!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哪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