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诵读120丨呕吐下利
尤在泾注解
(二十二)干呕哕非反胃,手足厥非无阳,胃不和则气不至于四肢也。橘皮和胃气,生姜散逆气,气行胃和,呕哕与厥自已,未可便认阳虚而遽投温补也。
(二十三)胃虚而热乘之,则作哕逆,橘皮、生姜,和胃散逆,竹茹除热止呕哕,人参、甘草、大枣益虚安中也。
(二十四)六腑为阳,阳者主外,阳绝不通于外,为手足寒,阳不外通,则并而上行,为上气脚缩也。五脏为阴,阴者主内,阴绝不守于内,则下利不禁,甚者不交于阳,而隧道痹闭,为手足不仁也。
(二十五)沉为里为下,沉中见弦,为少阳之气滞于下而不得越,故下重。大为邪盛,又大则病进,故为未止。徐氏曰:微弱者,正衰邪亦衰也。数为阳脉,于微弱中见之,则为阳气将复,故知利欲自止,虽有身热,必自已,不得比于下利热不止者死之例也。
(二十六)下利厥冷无脉,阴亡而阳亦绝矣。灸之所以引既绝之阳,乃厥不回,脉不还,而反微喘,残阳上奔,大气下脱,故死。下利为土负水胜之病,少阴负趺阳者,水负而土胜也,故曰顺。
(二十七)微热而渴者,胃阳复也;脉弱者,邪气衰也。正复邪衰,故令自愈。
(二十八)脉数,亦阳复也;微热汗出者,气方振而势外达,亦为欲愈之候。设脉紧则邪尚盛,必能与正相争,故为未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