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军队中的团副和团附,是一样的么?有什么区别?

估计大家在看抗战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团附或者团副的叫法,很多人往往会想,这两个不是一回事么?不都是副团长?为什么还要这样叫那样叫的?其实不然,这里面的区别可是很大的。

团附的正式名称是团部附员,而团附只是一个简称。之中所谓的“附”是指附属于团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挂靠的是团总部的高级职员,这与工作场所的行政助理有些相似。这个团附的职权也比较模糊不清。既不像团里的副团长那样有明确权力的领导,也不是参谋、秘书,更不是一般的打零工的人员。有时,团附还会去担任负责训练、教育和使用武器的 军事教官。团附这一职位最早出现在1912年新军的军事制度当中。当时规定,每个团附设一个中校团附,然后附设一个少校团附。北战时期,每个团都有设有一名中校、一名少校、一名上尉和一名中尉的军衔的团附。

后来成立的南方革命军也仿效北洋军制的制度,也是在团一级中设一名中校军衔和一名少校军衔的团附。北伐后,国军进行了军队整改。起初,军中是没有副团长一职的,但有一个团附的位置。后来,又增加了副团长,但团附的职位依然存在。在一些基层的部队中记录更清晰:“团附和营附的军官是为通信和观测而设计的。各团附中。中校负责教育,少校负责武器。中校团附受团长委托,负责教育训练和动员准备工作。少校团附隶属于团长指挥,负责团直属部队的管理训练,协助团中校处理一切事务。”可以看出,团附一职在军队中,有点像参谋或行政长官助理。

在国军的编制之中,不仅团单位有附员,而且上至司令部、战区军部、师,下至营本部、连部,甚至有排级都可以有附员。按其部门的不同级别,相应地称为军附、师附、营附、连附和排附。在当时的军队里,连附一般都是是排长,而这个排长则是士官并非军官。因此,各级附员的位置显然是多余的。更常见的是,作为一名高级军官,他给自己真正实权的亲信或是冗余的军官以及那些“黑官”安排的虚假职位。例如,张灵甫在1937年初被判杀害妻子罪。出狱后,投奔时任黄埔五十一师师长的王耀武。因为当时不缺乏什么职位,但王耀武也知道张灵甫的本领,就让张灵甫当上校师部的一个附员,也就是师附。

团长副官的简称便是团副了。所谓副官其实是贴身随从,地位比马弁高一点。简单地讲就是在主管身边的跟班和打杂的,为了方便于是赋予了他们军官的级别,通常是上尉和中尉的级别。一般情况下,团副不可能代团长行使职权,也很少有人被外放去担任营长、连长的。所以,他们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副团长。副团长的职位很明确,就是团级单位的副级干部。在整个团之中,权力和地位仅次于团长,一旦团长被杀或受伤,第一顺位继任者就是副团长。而副团长没有什么简称一类,和团附以及团副更完全是两回事。

一个团中副团长的军衔是上校或中校,与团长的上校军衔相比一般是持平或者略低一级,但是不会比中校军衔再低了。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副团长的权力、级别和地位都较高,仅次于团长。简单来说,团副和团附是两种职位,也都不是副团长,两者更倾向于助理或者秘书的感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