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鹰(甘肃省)
那是八年前的夏天,我在一次审理稿件时邂逅了“胡杨”这个名字,并从此结下了一位小编辑与一个“痴情”作者的不解之缘。胡杨一如既往,按期不误地向《山鹰》投寄着他数量可观、质量上乘的作品,而且每次都不忘夹带一封致编辑的短信,在信末不无谦逊和恭敬地写上“敬请老师指正”的字样。胡杨的这些举措早已引起我的注意和对他的刮目相看,因此,时常会情不自禁地在同仁们面前吐露出一些对他的溢美之词。而每每我的话一出口,便似一块石头抛进平静的湖中,激起一圈圈的涟漪。我们都深有同感,胡杨是值得信赖、称赞和感激的。对于胡杨其名其文,大家都已烂熟于心,可是,其人其貌却依旧陌生。同仁们都不认识胡杨,缺乏对他的更多了解,而又无法准确地猜度。大家都急于认识胡杨,于是四处打听,积多了一些关于他的传闻资料,这才确切地知道,胡杨就居住在离我们大约三十里远的一个小村庄里,佝偻着被生活压弯的脊梁,坚强地挺直着思想写作。新情况的获悉,对我们来说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在这样一个人心不古,拜金主义思潮泛滥,信仰缺失的时代里,胡杨竟然奇迹般地固守着清贫和高洁坚持写作!至此,同仁们对这个有着高洁人格精神,颇似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胡杨的赏识与仰慕之情也便与日俱增。还是没有机缘见到胡杨。于是常常一边读着他的文章,一边浮想联翩:生长于沙漠上的胡杨,高大而雄健,以坚强不屈、艰苦卓绝的意志伫立于茫茫戈壁,它那不朽的精神和永恒的伟岸令人不敢鄙视。而生活在黄土高原上,背负着家庭生活的重担,一边顶风冒雨,不辞劳苦耕田灌园,一边执著一念、不知疲倦勤奋写作的胡杨,比起生长于沙漠上的胡杨,更令人钦佩!生命真的难以捉摸,又是那般的扑朔迷离;生命里潜藏着无穷无尽的感叹,比如那些炙烤得灼灼的愿望,有时你刻意的去追求,却久盼难逢,有时被搁置得几乎要遗忘了,却又会突然不期而遇。跟诗人彭波的唔面,是我料想不到的,这也许就是上苍的特意安排吧。彭波的大名早在我读中学的时候就如雷贯耳,那时我意外得到一本诗人的诗集---《神奇的传说》,欣喜之余,一种急切想见诗人一面的愿望和急于沾沾本县名人的光的虚荣心从此便在心底扎根,并不断疯长。直到十多年后,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学校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相互一照面,客人先开了口:“我叫彭波,在天水作协工作,这次回老家岷县,正好路过这里。有个朋友曾送过我一本你创办的《山鹰》杂志,装帧和内容都挺不错!”他简短的自我介绍,令我受宠若惊,一时不由地心跳加剧起来。渴慕已久的大诗人真真实实地就站在眼前,而我几乎有点不敢相信,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良久,我才从梦寐中回过神来,但依然按耐不住满心的激动和惊喜,这一天,我可觊觎了好久啊!在一番亲切地交谈之后,我开始大胆地审视:这是一张布满了皱纹的,慈祥中透着睿智的光芒的脸庞,目光炯炯却不逼视,衣着朴素得体,显得文质彬彬,丝毫找不出哪怕一丁点大名人的架子。“真正的诗人原来是平易近人的”,我不禁心中发出这样的感慨。虽然只是短暂的相见,但从此,彭老诗人令人可亲可敬的光辉形象却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对我的深情关怀和语重心长的鼓励,犹如一缕缕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萌动的诗心,使我在求索的道路上,再也不甘寂寞,不畏艰险,始终扬鞭策马,砥砺前行。然而,更庆幸的是,同彭老分别还不到两个月时间,乡教委便组织辖区内所有完小校长赴天水参观学习,我再次荣幸地见到了诗人。到达天水市的当晚,老诗人以出嫁“女儿”的身份热情地款待了他的娘家人。在我们参观学习的几天时间里,他放下自己繁杂的事务,不辞劳苦地陪伴着我们,担当着我们的解说员,使我们在异地他乡度过了一段短暂、愉快而难忘的美好时光。临别了,他给我们一行十人每人赠送了一本亲笔签名的新诗集---《流花河》。我深信,彭老给我们的,不光是价值近30元的一本书,更是一份无价的真情和精神财富。得此馈赠,便是荣幸。归途中,我久久地陷入了沉思:是不是所有的名人都像诗人彭波一样谦逊而平易近人呢?刘光裕不是我的老师,一生也未从事过教育工作,但他是一个令人可敬而为人忠厚的长者,是堪为人师的。十年前,我创办了一份民间文学期刊--《山鹰》,在准备出刊付印之前,为了封面上的题字,我坐车颠簸了近两个小时来到县城,求助在东关小学任教的兄弟梁平,因为在城里的艺术圈内,他也混得不错,可算得上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画家。起先,他对我此行的目的甚为不屑一顾,表现出一脸的满不在乎。经我严肃、认真地向他申明刚刚创业的我需要名人效应时,他就显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立马便带我去找名人。我们在七弯八拐的居民巷道里穿梭了好几圈,终于敲开了一扇紧闭的大门,时已傍晚,夜很黑,院灯昏暗,根本看不清院落的大致轮廓,闷着头,跟着来开门的主人走进了一间低矮、简陋的小屋,这才依稀看清,在占据了屋子二分之一的摆置着笔墨纸砚等杂什的拥塞的空间,一位老人正趴在书桌上聚精会神地雕刻着,我猜得出:他便是刘光裕老师了。见我们进来,他缓慢地抬起了头,投出一双疑惑的目光。我赶忙揣揣不安地说明了来意,并真诚地恳请他满足我的所求。刘老师当即放下手中的活,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有点感动地说:“东山区来的,还创办了杂志,不容易啊,不容易!”(这时,带我们进来的小主人已端上了热茶)他一边说着,一边铺纸挥毫泼墨。字写出来,仔细端详一阵,摇摇头,觉得不太满意,继续再写,又端详,如此几遍,最后带着歉意,用征求地口吻说:“今晚状态不佳,写不好,明天再慢慢写几个,你挑选,行不行?”老师的举措我看在眼里,心里暖暖的,充满了对他的无限感激和敬畏。当晚,我们在刘光裕老师家一直聊到夜深人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这位令人尊敬的长者,一个曾遭受过文革摧残与迫害的文艺前辈。刘老师坎坷曲折苦难的人生经历极大地触动了我,他半生的辛酸史令我的心情一时陷入极度沉痛之中,久久难以平静。第二次去拜访刘老师,恰逢他乔迁了新居,住进了宽敞、舒适、漂亮的楼房里,其时,他的诗作也以连载的方式在《山鹰》上刊发了三期。他乐于屈就的大气,他在文艺圈响当当的名气,加之他作品的精美,给《山鹰》增添了无限耀眼夺目的光芒,使杂志一时声名鹊起,誉满县内外,深受读者好评。这真可谓是一次令人万分欣喜的见面了!在书法造诣上称得上登峰造极的名人刘光裕,又以他个人的名义捐出了一大笔款,希望我坚持把《山鹰》办下去,并能越办越好。我热泪盈眶地接过那一沓沉甸甸的钞票,心中顿时升起一个坚定的信念:放心吧,老师,《山鹰》不会辜负您的扶掖和关怀,将坚定不移、奋勇搏击,终有一天会磨练成长为一只矫健的雄鹰,翱翔蓝天的!如今,将近十多年没有再见到刘老师了,不知他过得可好?但我坚信,深谙养生之道的他,身体和精神状况定然十分健旺,晚年生活也绝对过得有滋有味,逍遥自在。
作者简介
李健鹰,本名李有平,男,甘肃岷县人。《世界诗人》、《当代先锋文学》、《国家诗人地理》签约诗人,依安诗歌协会会员,仓央嘉措诗社会员,中国微信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青年文学家》杂志社定西分会主席。作品散见于《飞天》、《绿风》、《唐山文学》、《鸭绿江》、《青年文学家》、《参花》等报刊及网络平台,有作品被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收藏。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