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二) ——“悦”与“乐”
孔子(二)
——“悦”与“乐”
上一期,分享了“学”字与“习”字。
实际上讲的是“是什么”,接下来应该讲“为什么、怎么样”?不过我们先跳过去,先分享一下:
“悦”与“乐”。
开正题以前,有一些必要的知识储备:
大家相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黄帝:轩辕氏 因住在“姬水”旁,得姓“姬” 颛顼 帝喾(高辛氏) 尧 舜
商的始祖 契是帝喾的儿子,因帮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商而得姓
周的始祖 后稷,后稷(周始祖),姬姓,名弃。父帝喾,母姜嫄("帝喾有四妃,元妃姜嫄生后稷,同母弟曰台玺")。
“悦”,是一个人的事,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无需与别人分享。因为把别人的好的东西,通过修为,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内化成了习惯,(播种习惯 ……) 自己的腿 龙行虎步
而“乐”呢,是两者以上的人,您的面部表情必须让对方看到,才叫“乐”。
像“鹰的孩子”一样的学习,经历了漫长的十五年左右,孔子终于在社会上“立了起来”,也就是在鲁国,得到了国君的认可(野合),在周王朝,也有了报备,这才是“三十而立”的含义。“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
立了以后怎么样呢?就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主动找上门。
因为“同窗者为'友’,同志者为'朋’”。
这段历史,就是《论语》的第二句话,“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真实写照。
真正意义上的“朋”,是孔子的第一个弟子——子路(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今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
仲姓 出自上古高辛氏,为黄帝的后裔,以人名为氏。黄帝有曾孙,号高辛氏,有“八才子”,号称“八元”,与颛顼之子“八恺”齐名,高辛氏的“八元”中,有仲堪、仲熊两兄弟的后代子孙,以祖上的名字的“仲”字为姓,遂成仲氏
孔子被国君认可后,每天要到王宫上班的。不想,子路不认可。每天找孔子的茬。孔子不理。
子路干脆,就在孔子上班的路上截道。
孔子便走另一条路。
子路就在必经的路上截 。
孔子没办法,请假不上班。
子路就在孔子的门口骂。
孔子不理。
子路就推开门,进院子里骂。
孔子不理,
子路到房子跟前骂。
孔子不理。
子路到窗户跟前骂。孔子不理。
子路干脆拿一根竹竿,通过窗户,打。
孔子不理。
就从这天算,子路走后的第二天早上,子路又来了。
孔子在院门外,配着宝剑,等子路。
子路还没开口,孔子说:“今天我俩来个了断。”
子路当然原意。眨眼间,子路的宝剑落地,孔子的剑尖在子路的咽喉部位。
孔子没有杀他。
第二天早上,子路负荆请罪。并要拜孔子为师。
最后,孔子收子路为徒。子路仅仅小孔子九岁。但是,一直跟随孔子。直到孔子同意他离开的那天。
虽为弟子,实为“朋”。同窗为友,同志为朋,从此以后,有共同志向的相继汇聚到孔子门下,相传有3200左右。
历史证明,正是这3200人以及他们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一直到1949年前,孔门弟子,主宰了中国的历史!这是一个不正的史实吧!
鉴于此,孔子本人,能不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