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花10亿纪念:他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把儒家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 ”

他任博士时,给汉景帝讲授《公羊春秋》;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他,就是西汉的儒学大师、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

董仲舒老家是广川人,今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他出生于家有大批藏书的大地主阶级家庭,自幼天资聪颖,酷爱学习,读起书来常常忘记吃饭和睡觉。30岁时开始招收学生,精心讲授,宣扬儒家经典。汉景帝时当了博士,掌管经学讲授。这是广川镇上近年新建的“董子园”大门。

董子园内的主体建筑——董圣殿,高大雄伟。广川镇民营经济比较发达,铁塔钢构是全镇主导产业,系全国四大通讯器材生产基地之一,被称“铁塔之乡”,素有“河北省百强乡镇”、衡水“小康镇”“十强乡镇”美誉。

2005年奠基的规划中国(广川)董子文化园,占地21.5万平方米,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前些日子实地探访,项目规划中的宗祠、书院、旧宅、典故园、研究会馆、宗亲会馆、碑林、人工湖和假山等似乎并未全部建成,院内芳草萋萋,董圣殿大门紧闭。

他把儒家的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 ,使儒学成为官方哲学,一致影响到今天。他的“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董仲舒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2000多年,被誉为“中国传统政治的总设计师”。

景县县城南环路北侧的董子公园,门前冷落车马稀。该园绿地面积11.92公顷,规划设计印证了董子“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的思想理论。

广川镇董故庄村的“董子祠遗址”,始建于唐朝,宋、元、明、清等各朝代名士曾在董子祠留有诗作。1948年,董子祠被拆除。后群众自发重建了约14平方米的董子祠,是衡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仲舒故里广川镇董子园内的一位老乡,当地人都以董子为荣。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广川大董故庄村)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汉武帝尊重。

董仲舒一生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