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九月之后的养生知识
九月是秋天气候最为明显的时候,包含有“白露”和“秋分”两个节气。白露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着减少,气温逐渐转凉。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降水频繁,气温下降明显,白天、夜晚温差进一步拉大。
进入九月又有哪些养生之道呢
燥为秋季的主气。由于气候不断敛肃,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濡润,以致出现秋凉、劲急、干燥的气候。故凡久晴不雨,气候干燥,则易发生燥邪为患。燥病有外燥和内燥之分。
秋季天气干燥少雨,常见生物枯萎。故中医病因学认为,燥邪其性干涸,其气敛肃,易伤肺津。
中医学将外燥证初起分为温燥与凉燥两种,初秋气候较温热,所形成之燥病多为温燥;晚秋气候较凉爽,所形成之燥病则为凉燥。中医讲究“秋冬养阴”,秋季干燥,气燥伤肺,容易产生疾病。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干燥是伤害肺脏的一个主要原因。虽然肺在秋天最易耗损,但反过来看,此时也是养肺的最佳时机。比如用雪耳、莲子、百合、排骨汤,清洗之后加水一起放入煲内煮沸,煲3小时后食用,能达到清肺的功效。降燥润肺宜补水,忌食燥。“朝朝饮水,晚晚蜜汤。”意思是说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些蜂蜜水,可以防止秋燥,起到润肺养肺的功效。秋日易上火,应忌食辛辣生冷、油腻煎炸。“寒露脚不露”,寒露节气前后要注重足部的保暖。秋日暑气渐渐散去,双脚离心脏远,血液供应较少,脂肪也不足,十分容易受凉。热水泡脚可预防阳虚,以解秋日之乏。泡脚时水温应在40-50度,入睡前为宜,不宜在饭后,容易影响消化。经常泡脚可以驱寒暖体,调节经络,改善睡眠质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