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牵牛
牵牛上树,是乡下一个俗语,指不可能发生的,或者白费力气的事,与“烂泥扶不上墙”相仿。
天地之大,无奇不有,在广西某地,居然还真有把牛牵上树的风俗。
每年中国农历六月初二,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保江村村民都要进行传统的“牵牛上树”仪式。
仪式上,村民选择村内一颗大树,将一头牛用绳子往树上拉,直至吊死。
该传统习俗在当地已存在470年,村民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我猜,那场景真够吓人的,牛最终没有被牵上树,死也是一种抗议,反正是传统风俗嘛,不予置评。
这季节,树上的牵牛开爆了,可是大部分的牵牛都是借别人高枝绽(xuan)放(yao)自己的,唯有树牵牛,花开枝头,树就是它自己的身子,牵牛上树也不是不可能呀。
说起牵牛花,大家再也熟悉不过了,不就是野外满树开遍的喇叭花嘛。我以前也是这样认为的,哪知道进去植物圈子后,“牵牛”二字却是大有来头,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坑。
在官方,旋花科、虎掌藤属的牵牛(Ipomoea nil)的才是唯一的牵牛,其他还有叫圆叶牵牛、变色牵牛、三色牵牛等等。而大家习惯把虎掌藤属的物种都叫做牵牛,我不反对,只是按物种细分之后,你会发现“喇叭花”会有多精彩。
说说这个特别的牵牛,树牵牛。
树牵牛,旋花科、虎掌藤属披散灌木。
本种原产美洲,分布自墨西哥,美国东南的佛罗里达,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巴西至南美洲中部,现栽培于各热带地区。海南植物志叫它印度旋花,又有地方称之南美旋花(难道没冲突么?)。
说到虎掌藤属也许大家有些陌生,其实就是熟悉的番薯属改头换面罢了,它跟我们常见的番薯就是一家人,还有被叫做空心菜的蕹菜,也“师出同门”,一个派别的。
表面上它们都有喇叭,也就是专业叫“漏斗状花冠”,专家发现它们有个共同点:花粉表面都有刺状突起,分子生物学研究则进一步确定了用这个特征界定番薯族的合理性。
说到牵牛,大家首先会自动套入“蔓性草本植物”,而树牵牛名字前面有一个树字,它是树么?说是也行,说不是也可以。
因为它是披散灌木,株高可达3公尺,茎细长直立,有时会呈蔓藤状,所以常被归为藤本灌木。
它的形态跟“年龄”有关:枝条幼时直立,伸长后蔓性,木质。
而且,更奇怪的是,不同环境生产的形态还有区别呢:它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为灌木,在阴蔽的环境,茎缠绕而呈藤本状,专家们给它一个很个性化的定义是木质化蔓性藤本。
这个季节,正是牵牛花繁盛的时光,有幸在西双版纳植物园与它邂逅。它枝叶浓密,一个个白色的喇叭绽放枝头,细看,带有淡紫或淡粉,喉部浅红。
树牵牛的花和牵牛花很像,看起来就像大型的牵牛花,其花序是由许多花聚集成的聚伞花序,它的花萼及叶片背面中肋近基部两侧都具有腺体,常招聚蚂蚁等小昆虫前来大快朵颐。
树牵牛的花有个的特点是它的花序梗粗壮,于是花总是高昂着头。
树牵牛花不像牵牛花那样,只在早上开花,傍晚收缩,花开花落也是易如反掌,而是花开不断,此起彼落,持续很长时间。
毕竟跟番薯是一家人,树牵牛的叶片几乎与番薯叶片雷同。
▼ 单叶互生,叶为阔心形,叶两面都为绿色、平滑无毛,仅嫩叶有毛;顶端渐尖,具小短尖头,基部心形或截形,全缘。
▼ 花苞
▼ 未成熟果实
注意了!树牵牛的叶、花及种子都有毒,会引起严重的神经失调,赏花、种花时要小心不要误食。
树牵牛具有栽培容易,生长迅速,叶阔翠绿,形态飘逸,花姿优雅,花期较长等优势,是园林绿化不可多得的优良树种。适合日照充足的向阳坡地、水岸池畔栽培,也可盆栽欣赏。
以下文字来自植物志,仅供备查。
披散灌木,高1-3米;小枝粗壮,圆柱形或有棱,散生皮孔,密被微柔毛,实心或中空,有白色乳汁。
叶宽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6-25厘米,宽4-17厘米,顶端渐尖,具小短尖头,基部心形或截形,全缘,两面密被微柔毛,老时叶面近无毛,背面有微柔毛,背面近基部中脉两侧各有1枚腺体,侧脉7-9对,第三次脉稍平行连结;叶柄长2.5-15厘米。
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有花数朵或多朵,花序梗粗壮,长5-10厘米,被微柔毛或无毛;花梗长1-1.5厘米,被微柔毛;苞片小,卵形,早落;萼片近相等或内萼片稍长,卵形或近圆形,长5-6毫米,均被微柔毛;花冠漏斗状,淡红色,长7-9厘米,内面至基部深紫色,花冠管基部缢缩,花冠管和瓣中带外部被微柔毛;雄蕊和花柱内藏;雄蕊花丝不等长,基部扩大被毛;子房至花柱基部被微柔毛。
蒴果卵形或球形,具小短尖头,高1.5-2厘米,基部被微柔毛,不完全的4室或2室,4瓣裂。种子4或较少,表面被绢状长柔毛。
中文正名 树牵牛
拉丁学名 Ipomoea carnea Jacquin subsp. fistulosa (Martius ex Choisy) D. F. Austin
别称 南美旋花
界 植物界
门 种子植物门
亚门 被子植物亚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科 旋花科
属 虎掌藤属
种 树牵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