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史话一:桓公曾经的一个决定,让自己成为了昏君的“陪葬”
申国联合缯国、西戎(以犬戎为主)发动的攻打幽王的战争,以他们一方的大胜和幽王的被杀而告终,这也让有关西周这段时期的历史翻到了最后一页。并且,上一次咱们也说到,在这场战争中姬宫湦已经被全天下的诸侯所抛弃,没有人愿意去救援这位昏君。可偏偏就有这样一位贤能的诸侯国君,死在了这场战火之中。莫非这是一位要去救援幽王的诸侯吗?而他又是谁呢?
犬戎大军追杀幽王一行人
这位被战争波及,命丧于战火之中的诸侯正是咱们此前刚刚讲过的,正在筹建新城,要把自己的诸侯国正式建立起来的郑桓公姬友。按理说以他是幽王叔叔的身份,在这危难之际会去舍命救援天子还是合情合理的。但正如咱们讲“郑国建国录”时提到的,桓公已经看透了姬宫湦的昏庸,早就在准备离开朝廷。此时,昏君由于自己的无理挑衅,让申国开始反攻,这就是上天在对幽王降下的惩罚。以桓公这样能看清形势的人,怎么可能逆势而为呢?显然他不会去救援幽王,只是被迫卷入到战乱之中而已。
那郑桓公为何会死在这场战斗中呢?按说以姬友的身份和贤德之名(《史记·郑世家》记载“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申缯联军肯定会认识他,加上他身边多少会有护卫,不太可能随随便便就被杀。可偏偏史书中就留下了他死于战火之中的记载,这又是为什么呢?既然一时搞不明白,咱们不如先来看看历史文献中是如何记载的。
郑桓公像
据《史记·郑世家》记载:“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并杀桓公”,说明桓公并不是死在周朝自己人(申、缯两国军队)手里,而是死在了西戎外族人之手。这虽然情理上说得通,但鄙人却不赞同太史公这种说法。因为,在下认为桓公不太可能跟随幽王一起逃跑,更不太可能跟昏君一起死在骊山。至于为什么我会提出这样的说法,因为在下有以下几点思考:
其一,郑桓公早有离开幽王的打算,只是碍于郑国的新城正在建造,自己也担任着司徒一职,不方便立刻撕破脸离开。此时,丰镐被围攻,幽王又出逃在外,正是他借机离开昏君的最好时机,所以他不太可能再继续跟着幽王。
其二,幽王逃跑的方向是丰镐的东北方向,即向晋国逃亡。可郑国的新住地在丰镐正东的河洛之地,这就说明桓公即使要逃离丰镐的话,也应该与幽王一行人行进的方向不同。而丰镐以东及偏南的这个方向又属于申、缯两国围攻的区域,犬戎无需来这个方向追击,所以,桓公大概率不是被犬戎所杀。
郑桓公与幽王的行进方向不同
其三,明确说桓公被犬戎所杀的这条记载,鄙人仅在《史记》及摘引《史记》的书籍中找到过。大部分史料中所记的都是“幽王为犬戎所杀,桓公死之”,也就是说桓公确实是死在了这次灾难中,但并不一定是被犬戎所杀。
正因为有了这三点的思考,让在下觉得桓公之死并没有那么简单,便有了继续探寻真相的动力。最终,鄙人还真有了新的发现,又是在《竹书纪年》这本奇书中找到了线索。据书中所记:“(幽王)二年,晋文侯同王子多父伐鄫,克之。乃居郑父之丘,是为郑桓公”。
《竹书》中桓公与缯国结仇的记载
那这条记载说明什么呢?说明桓公跟缯国(缯、曾和鄫是古书中的不同写法,本为同一国家)有仇,他曾经跟晋文侯一起欺负过缯国,甚至还抢了一片土地归入了郑国疆域。这份夺土之恨,缯国当然会铭记于心。这次应申国邀约来攻打丰镐,又碰上了以前的仇人,缯国当然要搞搞事情了。所以,在下认为郑桓公会在这场没有其他诸侯参与,又贤臣们全都离开朝廷的情况下罹难于此,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
幽王二年,桓公曾接受晋文侯邀请(也有可能是桓公发起),合力进攻缯国并取得胜利,从而让郑国获得了“郑父之丘”这块原封地之外的领地。所以,当桓公询问太史伯该迁居何地时,太史伯会劝他迁往河洛之地,恐怕也有这方面原因的考虑。等到桓公同意了太史伯的建议,将族人迁居于该地时,虢、郐二国又送给桓公十邑的土地,让郑国在此站稳了脚跟。可这次郑国的确是占到了便宜,却也让缯国和郑桓公结了仇。
因为失土,让缯国人记恨郑桓公
之后,由于郑国新城正在建造中(幽王九年),所以桓公本人还需留在丰镐稳住幽王,避免天子猜忌。可谁曾想幽王竟然在转过年来便大搞会盟,并于秋后发兵攻打申国,挑起了最后的这场决战。等申、缯、西戎联军包围了丰镐之后,幽王一行人往东北方向逃亡,桓公也借机与昏君分道扬镳,往自己选择的新住地(正东方向)奔走。
结果,心心念念想回到自己国家的郑桓公,与从东南方向攻打过来的申、缯部队碰了面。老冤家在这样状态下遇到,缯国人当然要趁乱害死桓公,并散布消息说姬友是与幽王一起死于兵乱来掩盖真相。这才会让不明真相的郑国人没有去向缯国复仇,也让太史公记下了桓公为犬戎所杀的记录。
当然,这种假设是鄙人根据《竹书》的这条记载,推测出来的一种情况。但在下相信,当年桓公联合晋国攻打缯国的这个决定,多少会对他的死有所影响,让他几乎成为唯一替昏君“陪葬”的贤臣。假如姬友能提前知道自己的结局会是这样的话,恐怕他一定不会在当初去招惹缯国了。
陕西华县郑桓公墓
既然桓公死于战乱,郑国也正为筑造新城立国而忙碌,全体族人还是需要一位领导来管理的。于是,在众人的拥戴下,桓公之子姬掘突继承了爵位,史称郑武公。那郑国在此乱世之秋,又更换了新国君的情形下会何去何从呢?等说到武公执政时,咱们再叙“郑国史话”。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郑桓公之殇、丰镐被围、桓公罹难、史记、犬戎杀姬友、三点思考、竹书线索、郑缯之仇、缯人害桓公,昏君陪葬、武公继位。
关键词云图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