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被李连杰的买量广告洗脑了

跟看剧似的。最近,葡萄君被李连杰的视频广告洗脑了。事情还要追溯到两周前,我的同事突然在办公室说:“现在的手游广告也太diao了吧,看广告跟看电视剧似的,每天看到的广告串起来,竟然能串出剧情的。”经他这么一说。我也的确发现,最近一两个月,似乎在哪儿都能看见李连杰代言游戏的视频广告。

但说实话,这还不足以吊起我对这个广告的兴趣。从船新版本渣渣辉、绿了绿了古天乐、兄弟砍我陈小春,到带头大哥Jackie Chan,这些传奇类广告换汤不药,不都是那一套玩法吗?至于这么大惊小怪嘛。可能是看我兴趣索然,上周末同事连续发给我近10个视频,要我一定看看。好吧,果然是那部李连杰出演的“电视剧”。然而看完以后我终于知道他为什么一定要安利给我这样的东西看了,这个系列广告竟然戳中了我的笑点,而且让我有了安利给更多人的冲动。想要安利的原因并不是说这个广告是在格调上、叙事上有多么多么的精致、高大上。而是它真的在用广告建立场景,用故事跟玩家产生联系,并且做得还不错。这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对这类广告的认知。当然,这还不够。广告素材好不好终究是要看转化的。我也顺手查了一下这款《精灵盛典》的成绩。6月底上线以后,免费榜几乎稳定在前20名,并且时常进入前10名。

而畅销榜成绩自从上线以来,一路上升,最高点到达过App Store畅销榜第3。进入9月之后,还没有跌出过畅销榜Top 10的行列。

我在App Growing上统计了《精灵盛典》在今年3月底到目前的半年间的投放情况。得到的结果是:一共投放了近4000多条广告,视频广告占到了2400多条。其中,有李连杰出现的代言广告,几乎都是视频类广告。可以说投放的效果显而易见。那么问题来了,李连杰的广告到底有什么魔性之处?又是如何给看过的人建立品牌印象的?

在仔细研究了李连杰为《精灵盛典》代言所拍下的一系列视频广告后,我发现这类被主流玩家一直吐槽的广告套路,越来越刁钻了。广告跟看剧似的在2400多条视频广告中,我找到了与李连杰有关的10条核心视频素材。这10条素材总共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李连杰为主角的“连续剧”广告,第二类是提炼了游戏内核心卖点的情景广告,第三类是直接安利类的游戏试玩广告。其中最有趣的一类,就是连续剧广告。用连续剧去归类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看起来的体验,真的很像看连续剧。我编排了一段广告合集,各位可以具体感受一下。你会发现,这些广告并不是独立的,它们在剧情、情景上多多少少都有串联,让人看起来甚至有一种独特的代入感。一开始,李连杰扮演“豹子头零充”,与一堆VIP杠上。

除了广告最后震飞众人的大招之外,这只是一条正常的代言广告。

但接到另一条广告时,我傻眼了。镜头一拉,竟然出现了一名记者采访李连杰道:“辛苦了李老师,那我们接着刚刚的话题,请问您为什么代言这款游戏呢?”

看起来简单的镜头,在我看来透露出两个信号,一是采访情景细节不马虎,一句“接着刚刚的话题”把话题顺滑地接了过去,二是“为什么代言这款游戏”,是在替想要吐槽的观众发声。这一段的处理,让拍广告的现场、看广告的人,都有了更强的代入感。而你看到这里,只是这套广告的开始。下一段广告中,又放出了诸多拍摄广告时的花絮,给看这段广告的人,又呈现了一个更真实的广告拍摄环境。

不同的花絮中甚至有李连杰到游戏公司去实际参观的过程,你能看到他的状态:看起来他拍这些广告并没有不乐意。

还没完,高手过招,就是要预判对方的预判,想要给观众看奇迹广告,和不想看这类广告的观众,两者的博弈被下一条广告引了出来。大多数人都会惊讶:“李连杰怎么会代言奇迹游戏?”是的,然后广告就帮大家把这句话喊了出来。

这系列连续剧广告巧妙的地方在于,广告预判了观众的反应,并将这种反应融入到了广告与观众的交互语言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戏外代入感”。简单讲:李连杰拍广告→为什么拍广告的疑惑→疑惑被当做广告→你瞧李连杰真的在拍广告→花絮还挺有趣→观众强烈质疑和否定(我不信)→也被当作广告。我的真实体会就是,不论你产生了惊讶、质疑、嘲笑、抗拒等感情,还是被逗乐,只要连看两条连续剧广告,就有大概率被留在其中。除了“被套路了”之外,我还能说什么呢?

此外,第二类和第三类广告,其实都用了比较传统的套路。情景广告重点提炼的还是游戏内的元素,以一段小故事和剧情来展示,广告程度说硬不硬说软不软。试玩广告就更常规了,只有李连杰偶尔的吐槽有点意思:“他们又找我,给大家刷个什么血色城堡……包里啥都有哎,这么容易,那还让我展示?”

从成龙到李连杰,情景广告也升级了我在想传奇、奇迹类的广告什么时候拍到这种地步了?翻看了37之前一款产品《一刀传世》后才发现,这类广告的升级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点两点的。推《一刀传世》的时候,他们就尝试过剧情独立的情景广告,只是当时拍摄的内容没有现在那么多,手法也不够老练。而在拍摄《精灵盛典》的广告时,不仅衍生了剧情串联度更广的连续剧广告,还将情景广告本身的内容细节、拍摄手法进行了升级。成龙代言《一刀传世》所拍下的广告,其实很容易归纳为三大类,一是人物自白,二是游戏内容的情景化演绎,三是实机画面和功能玩法的硬广。我们还是先来看一段大哥的视频合集。总体上,大哥的演出还是很卖力的,给《一刀传世》造了很多梗,之前有名的那句“其实我之前是拒绝拍传奇广告的”,就是出自成龙大哥的自白。

不过广告本身尴尬的点还是很多,比如台词设计的不自然,尤其是还原Duang梗所用到的“buling buling”,并没有原梗那么有味道。

再来看,成龙出演的几部情景广告,比如围绕游戏内的复合戒指的段子:

直接喊口号的“广告做的再好,不如进服玩一玩……十倍烈火,刀刀爆,爽爽爽”。

其实,这些广告仍然显得比较生硬,故事讲得也不够自然,导致这些广告看起来还是一种硬广的表达。到了杰哥这一代广告,虽然说把各种广告串联出剧情连续性,营造出戏外代入感的时候,已经比起大哥那一代强了不止一星半点。但在情景广告方面,还有更多细节上的变化。按照惯例,我又做了一个合集,给大家参考。要说哪里不一样,那排在第一的就是人设。成龙的带头大哥,在《一刀传世》的广告里是被喊出来的,抛开所有元素去看大哥本身,他其实更像一个萌萌哒的大宝贝,随时面带微笑。

不过杰哥在《精灵盛典》的广告里,就是一个本色出演的功夫皇帝形象,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甚至被套上了“零充玩家”这个主角光环,颇有一种随时会逆袭称王的气势。

于是所有的情景广告都围绕着杰哥的人设,向外延展。比如买装备这个情景,被包装成杰哥一身寒酸装备入场,被人要价500。

然后杰哥掏出一颗强化宝石,现场搞出了+15卓越大天使之杖,震惊全场,被100万抢下,成功逆袭。

再看掰手腕的广告,这本质上讲的是自家游戏和别家游戏的区别,但以你来我往的掰手腕形式表达出来,竟然有种莫名的热血。

掰赢之后的全场欢呼,也是不知道为什么,迷之戳中我的笑点。

仔细观察,能发现各种情景里,群演也是用生命在入戏。

而且每个广告,都配上了一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语。下面这个“男儿当自强,装备自己强”,是我认为这套广告里最到位的一句。

在我的理解中,有了这些强代入感、强戏剧化的广告之后,广告投放同学能做的事情也更多了,比如用同一个素材编辑成不同的版本。拿采访广告来说,就有至少6个不同的版本。除了原版之外,有在采访过程中增加游戏画面的:

有在结尾加CG和动画的:

有接着实拍广告直接切镜头的:

还有专门换场景录制的:

甚至有千方百计加戏的,对就是那个“哈哈哈哈嗝”:

只能说,哪怕是传奇、奇迹的游戏广告,不是扛把大刀穿身盔甲往那儿一站,简单拍一拍就完事的。套路越来越深了这还是当年的传奇页游广告吗?从外包装来讲,显然已经不是了。以前找明星代言,更多是穿一身金闪闪,讲一些那个年代被认为热血的话,简单直白。现在即便是深究内容表达和制作技术,这些广告也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了。游戏内元素被凝练出来,编成了情景和段子,还加上了各种各样的拍摄技巧和特效,甚至明星本身的特色,也被发挥得非常到位。如果抛开对传奇、奇迹这类游戏的偏见,李连杰出演的这套广告,放在游戏圈内,足以称得上有突破的一例。

至于这类游戏会选择这样运作的理由,其实也很明显。买量成本飙升,竞争白热化,这块市场也到了抢品牌的节点,自然会有厂商站出来以更深入的方式,去强化原来的竞争模式。从一个整体上去看,能发现这样的广告,本质上也在强调用户体验差异、内容差异,在改变对待明星代言的方式,也在营造一个能让玩家产生共鸣的氛围。作为非目标用户,我在翻看了这么多条广告后,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李连杰还是那个李连杰”,甚至还觉得有些广告挺有趣的。那么,当目标用户感知到这些细节后,想必更容易产生好感了。那么这些更刁钻的广告套路,恐怕已经变成了实打实的数据和方法论,融入到了不同的产品推广中。或许,正如大环境的精品化走势,买量产品面对的市场,也变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