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四百九十四首《送李端》(卢纶)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五】

     送李端

     【中唐·卢纶·五言律诗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拼音版:

gù guān shuāi cǎo biàn,lí bié zì kān bēi。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lù chū hán yún wài,rén guī mù xuě shí。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shǎo gū wèi kè zǎo,duō nàn shí jūn chí。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yǎn lèi kōng xiāng xiàng,fēng chén hé chǔ qī。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作品介绍]

《送李端》(《一作李端公》)是唐代诗人卢纶(一作严维)为友人李端而作的送别诗。此诗抒写乱离中送别友人的惜别之情,抒发对身世飘零、时局动荡的感伤。前两联写作者在故乡衰草遍地的严冬送别友人,友人沿高山寒云的小路离去,自己在日暮飞雪时归来;后两联记叙与友人离别之后,作者在孤独寂寞中感叹自己少年孤苦飘零,深感与友人相识太晚,担心在时世纷乱中与友人后会无期。全诗辞情并茂,顿挫有致,哀婉感人。

[注释]

⑴《全唐诗》此诗题下有注:一作严维诗,题作“送李端”。李端:作者友人,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
⑵故关:故乡。衰草:冬草枯黄,故曰衰草。南朝梁沈约《岁暮悯衰草》诗:“悯衰草,衰草无容色。憔悴荒径中,寒荄不可识。”
⑶自:一作“正”。
⑷“路出”句:意为李端欲去的路伸向云天外,写其道路遥远漫长。
⑸少孤:少年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早:一作“惯”。
⑹多难:多患难。《诗经·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郑玄笺:“我又会于辛苦,遇三监及淮夷之难也。”
⑺“风尘”句:意为在动乱年代,不知后会何期。风尘:指社会动乱。《后汉书·班固传下》:“设后北虏稍彊,能为风尘,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

  [译文]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我们的离别本就令人伤悲。
远去的路延伸到云天之外,我归来在傍晚雪花纷飞时。
少年孤苦漂泊他乡恨过早,多难之时与你结识又太迟。
向着你去的方向空自流泪,世事纷繁哪还有见面之期?

  [作者介绍]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在今河南省)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诗多送别酬答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卢纶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五卷。

赏析

壹/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此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颔联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路出寒云外”,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一般。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这一笔是情藏景中。“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友人终于远行了,留在这旷野里的只剩诗人自己,孤寂之感自然有增无已。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

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诗人送走了故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动乱,自己远役他乡,饱经漂泊困厄,而绝少知音呢。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显出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赠别之作的重要区别。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在写法上,这一联两句,反复咏叹,词切情真。“早”“迟”二字,配搭恰当,音节和谐,前急后缓,顿挫有致,有悲凉回荡之势。

尾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面而泣;然而友人毕竟是望不见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会。但世事纷争,风尘扰攘,不知何时才能相会。“掩泪空相向”,总汇了以上抒写的凄凉之情;“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是很直率而又很有回味的。

名家点评

清代胡本渊《唐诗近体》:“少孤”句悲李,“多难”句自悲。“掩泪”二句,送。

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少孤句,皆字字从肺肝中流露,写情到此,乃为入骨。虽是律体,实《三百篇》、汉魏之苗裔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诗为乱离送友,满纸皆激楚之音。前四句言岁寒送别,念征途之递迢,值暮雪之纷飞,不过以平实之笔写之。后半篇沉郁激昂,为作者之特色。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沉至(“少孤”二句下)。

佚名

赏析

贰/

卢纶和李端同为“大历十才子”中人,卢纶“数举进士不第”,李端虽于大历五年登进士第,但仕途也坎坷不平。二人交厚,集中均有相互酬唱之作。
       卢纶是河东蒲(今山西永济)人,李端是赵郡(今河北赵县)人,而诗中所说的 “故关”即今山西阳泉市东的娘子关,李端要出太行回到华北平原的故土去,卢纶客中送客,写了这首送别诗。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诗的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首句点出送别之地,在幽关二州天然分界的太行山中部,这 “故关” 是由并入幽的交通要隘,送客至此,不得不别。时交秋冬,衰草遍野,一片凄凉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紧承上句而来,为全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诗的第二联写送别的情景。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一条山路蜿蜒延伸,消失在寒云之中,它带着故人远去了。路本是无情之物,但眼前这条路由于负有把故人送抵故土的使命,所以也就格外令人关注。用 “出”字来形容,化静为动,也赋予自然物以灵性。“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友人终于走远了,空旷的山野间只剩下诗人自己,孤寂之感顿时涌上心头,有增无已。这时又下起雪来。“寒夭暮雪深山里” (韩翃 《送客贬五溪》 ),不管是行者,还是留者,将一样孤寂索寞,并把这不寻常的别离记在心中。“暮雪”除状眼前之景外,还告诉读者,送行是送了一程又一程,直送到非分手不可的地方和时候。则二人相知之深、别离之难可想而知。这一联,字面上虽然纯在写景,但景中寓有深情。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这一联写送走故人后所引起的身世之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少孤”指幼年丧父,乃是人生三大不幸之一。由于少孤,小小年纪便远役他乡,过早地经受人生苦难。“早” 字 《极玄集》 作“惯”,是就 “为客”之久说的,即经常为客。总而言之,大部分岁月是在漂泊困厄中度过的。“多难”除指个人遭遇的种种不幸外,无疑还指天宝末年以来的社会乱离。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时代的苦难。“识君迟”的 “迟”,固然有相识得晚的叙事因素,但也有 “相见恨晚”的感情成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诗人积大半生的人生体验,终于觅到一位挚友,一位知己,是不幸中的一大安慰; 但现在却要分开了。幸乎?不幸乎?这一联,反复咏叹,意切情真。“早”、“迟”配搭,顿挫有致; “少”、“多”借对,摇曳生姿。诗人把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尾联写别后相思。诗人在归途中回忆往事,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泪而泣。然而友人毕竟望不见了,掩泪相向也是徒然,故着一 “空”字。唯一的希望是相约以后再见。但风尘扰攘,后期难卜,这一线希望怕也难以实现。这样收束全诗,仍归结到一个“悲” 字,给人以无穷回味。
      这首五律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结构上恪守成法,并无特别之处,但由于真情内充,却能于平易中现出顿挫,淡雅中见出沉郁。“少孤”一联含意精切动人,无愧千古警句,对振起全诗气势起了巨大作用。

佚名

赏析

叁/

关于这首诗的作者,《全唐诗》署名“严维”,题下注云:“一作卢纶诗”,但在卢纶诗中又未见此作;《唐诗别裁》则署名“卢纶”。从全诗的内容和风格看,似归卢纶为宜。诗中自言“少孤”,证之卢纶其他作品,如《纶与吉侍郎中孚……》(原题长达八十五字,恕略)中的“禀命孤且贱”、《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郎中舅》中的“孤贱易蹉跎”等,其身世感慨颇为一致;再从风格上看,类似本诗中“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一类冷峻、宏浑的描写,卢诗中所见甚多,如“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至德中赠内兄刘赞》)、“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和张仆射塞下曲》)等等。卢纶和李端均属“大历十才子”之列(据姚合《极玄集》),二人有近三十年的交往,友情甚笃,唱和甚多,这当是其中之一。

这首送别诗,以“别”为线索,以“悲”为中心,通过离别情景的描写的个人身世的慨叹,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其中首联和颔联点明送别堪悲的主题,描述分手时的周围环境;颔联写个人身世和对友人的无限倾慕;尾联紧承首联和颔联,抒发别友后自己苦闷、怅惘和悲痛的心情。

诗作一开篇,就向人们展现了一幕衰草遍地的故关景象,交代了送别的地点,暗示了送别的节令,透露了诗人悲凉郁抑的心境,从而于正式破题之前,便渲染了一种“离别堪悲”的特有氛围。这是一种日随霞出、雨从风来的艺术手法。次句破题,牵出“别”的线索,突出“悲”的中心。破题之后,颔联没有像一般送别诗那样去描写依依惜别的场面,而是对友人行将启程的环境展开描绘:在枯草满布的茫茫冬原上,一条古道伸向远方,消失在彤云密布的天涯;朋友上路了,只见满目暮色昏沉,大雪迎面飞扬……这两句诗,极力渲染与友人握别时寒冷、空旷、阴沉、寂寥的气氛,借此表达对友人孤寂远去的殷忧,烘托自己悲凉痛苦的心境,使“悲”字外化、物化、具象化,得到落实。诗人对朋友的深情,隐含在诗句的字里行间。他与李端的深情厚谊,是建立在互相敬重、互相倾慕的基础之上的。颈联“多难识君迟”所表达的相见恨晚的衷情,就证明了这一点。正因为他们是互相敬重、互相倾慕的知己之交,所以当友人踏上远去的归途时,诗人便会产生自己独留的孤单之感,并进而由此回想起自己自幼一向孤苦的身世,从而更加悲从中来,悲不胜悲,终于无法自制而“掩泣”了。

诗人自幼孤零,常依亲戚生活,社会地位较低;成年后,屡试不第,科场一直落寞失意;其后,虽因诗才出众受到荐举,但仕途不畅,且多坎坷;加之安史之乱引起社会的巨大动荡,更令诗人感到前景渺茫。所以,在诗人的客去自怜中,有自幼孤苦的悲哀,有命运乖蹇的慨叹,有时代不安的困惑,郁结着较为深广的社会内容,而不仅仅是别友的苦闷——如果仅仅是这样,那未免落入歧路沾巾的儿女之情了。正因为如此,尾联“掩泣空相向”的“空”字,就不仅仅是指友人远去,空余旷野,而且包含着希望之空、人生之空。末句的“风尘何所期”,更是这种前途渺茫、人生无依的心灵呼喊。

这首诗在艺术上相当完美。首先,诗人将对友情的讴歌和对个人身世的慨叹有机地融为一体,抒发了极为真挚的情感,二者显得天衣无缝。其次,诗人借景托情,因情造境,一方面将自己的感情色彩投射到外在景物上,一方面又处处以客观景物启拨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实现了主观情感客体化与客观景物主体化的有机统一。第三,这首诗又一次很好地表现了诗人擅长描写寒云夜雪、荒原孤客的长处,体现了冷峻之中含柔情、雄浑之中见细腻的独特风格。清人王士禛说“卢纶大历十才子之冠冕”(《分甘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佚名

赏析

肆/

该诗就是一首标准的以起、承、转、合构筑全篇的诗歌。首联是起,点出送别时的环境氛围,严冬故关,衰草遍野,四野苍茫。“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第二句的“悲”字奠定了全诗凄凉感伤的基调。颔联紧承首联,“路出寒云外”是写故人渐行渐远。寒云低垂,道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一般。“人归暮雪时”写作者目送友人良久,一直到了傍晚,从中可见作者与李端 的深厚情谊。这时,天又下起了雪。暮雪霏霏,寒风啸啸,作者顶着风雪, 孤独地踏上归途。颈联是转,作者回忆与友人相识相知的往事,并感叹自 己的身世。“少孤为客早”一句有三层递进的意思,少年丧父,已是人生的 大不幸,而且还漂泊他乡为客,甚至还是少年时就已离乡背井,可见作者是饱尝人生的艰辛。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造成的动荡。在多难的人生里,难得遇上一个知音,所以作者才感到与李端相逢恨晚。此联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杂。这里却只用了十个字,便把这一切都表现出来了。尾联是合,收束全诗。作者忍 不住再次回首,遥望友人远去的方向,但哪里还有友人的踪影。在这样一 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世事难料,不知何时才能与友人相见。诗人不禁感慨唏嘘,掩面而泣。

这首诗起承转合,层次分明,组成一个完整和有序的篇章结构。尤其是中间两联对仗非常工整,“出”与“归”、“云”与“雪”、“少”与“多”、“早”与 “迟”骈偶精工,洗练概括,但又自然畅达,不露雕琢之痕。诗中的衰草、寒 云、暮雪等景象凄凉悲楚,不仅渲染映衬出诗人悲凉黯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既是描写实景,又是虚写人的心情。全诗在阔大苍凉的背景下,将离别的悲凉、心绪的烦乱和世事的茫然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景浑然一体,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佚名

赏析

伍/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以一个“悲” 字贯穿全篇。

首联“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应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友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

颔联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 “悲” 字。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好像伸出了寒云外。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

颈联“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紧紧围绕一个“悲” 字。诗人送走了故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感慨。“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焦点。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动乱,自己远投他乡,饱经漂泊流浪,又难觅知音。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的身世飘零,还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背井离乡的艰难生活。

尾联“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收束全诗,仍归结到一个 “悲” 字。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后,更觉得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面而泣; 然而友人毕竟是走了,望不见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惟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见。但社会动乱,世事纷争,又何时才能见面呢?

这首诗围绕一个 “悲” 字,将惜别与感世、伤怀之情融合在一起,前后照应,词切情真。

佚名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0)

相关推荐

  • 2022年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课时训练

    一.(武汉武昌区2021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 蒋寅|五言古近体诗选读·炼字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 ...

  • 四百多年前,文坛盟主的生前情和身后名

    崇祯十四年初春,秦淮河边柳丝柔软,衬得一川金粉也清媚入骨,孙楚楼下,一对才子佳人在此相识.才子写诗,"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恰击中她风尘里一颗冰雪琉璃心. 佳人叫卞赛赛 ...

  • 《唐诗鉴赏辞典》第一百二十首《山居秋暝》(王维)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山居秋暝      [盛唐·王维·五言律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

  • 《唐诗鉴赏辞典》第四百九十九首《鹧鸪词》(李益)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五]      鹧鸪词      [中唐·李益·乐府诗]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

  • 《唐诗鉴赏辞典》第四百九十六首《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五]      喜见外弟又言别      [中唐·李益·五言律诗]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 ...

  • 《唐诗鉴赏辞典》第四百九十三首《晚次鄂州》(卢纶)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五]      晚次鄂州      [中唐·卢纶·五言律诗]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 ...

  • 《唐诗鉴赏辞典》第六百零四首《踏歌词四首(其一)》(刘禹锡)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五]  踏歌词四首(其一) [中唐·刘禹锡·七言绝句] 其一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 ...

  • 《画斜红》四百九十四、托颦眉

    齐恪以为刘赫不懂盛馥:齐恪以为新登帝位的刘赫必是一不愿凭白蒙冤.二不肯弃轻弃君威,三不会错失此硬屈盛馥之机,是以多是会拿"强"出来与她对峙:齐恪以为一旦刘赫行事如此就等同于迫着盛馥 ...

  • 认知世事(四百九十四)

    不喜欢勾心斗角,不喜欢被人算计,不喜欢虚假的友情. 我喜欢简单的人,简单的事.做人需简单,不沉迷幻想, 不茫然未来,走今天的路,过当下的生活.

  • 第四百九十四章 说一句我不走了

    第四百九十四章 说一句我不走了 说一句我不走了(KingStar-小5演唱) 林阳走了过来,和丫头打招呼,对现实中的丫头,上下打量了一下,我也介绍了林阳,林阳主动打了招呼,丫头停下手上的球,一手握着球 ...

  • 十万个冷知识(四百九十四)

    如果你打电话超过一个小时,那么你耳朵里的耳屎会增加大概700倍左右.通电话时,是振动耳膜,刺激耳朵内的分泌腺,分泌出大量的耳屎! 据调查,在美国,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2个患有痔疮. 全球平均最低的法定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