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88岁独居老人把300万房产送给“陌生人”有感

前些时日,我看到不少有关上海88岁独居老人把300万房产送给“陌生人”的新闻,主要内容如下:

上海88岁独居老人马先生,他原本在上海本地及海南有5个亲姐妹,目前在世4人。

2012年老人的老伴去世后,他和患有精神疾病的独生子相依为命。

2015年,其子在家中卒死。老人请认识的小游帮着料理其子的后事包括火葬、看墓地、买墓碑、刻字及安葬等一系列事情,期间老人的亲属没有任何人到场。

2017年,尽管其亲属劝他写遗嘱和去养老院生活,但老人仍决定把家中的存款和退休金等银行卡、价值300万的房产赠给小游一家,并开始办理遗赠行、意定监护公正。

2017年7月老人在家昏倒,小游及时发现并送往医院,并通知了亲属,老人亲属在其住院清醒期间看望过他。老人在小游接出院后,邀请小游一家人住入家中,组成一个特殊的家庭。

2019年3月,老人和小游在上海普陀公证处已办好遗赠抚养协议、意定监护协议公证。

2020年11月,老人的亲属通过新闻媒体得知老人把包括300万的房产的所有遗产给了小游一家,于是对小游的行为以及公正有效性提出了质疑,认为早在2017年老人就有阿尔兹海默症(痴呆症),遗赠公正是否真实有效。随后,普陀公证处回应说,在为当事老人办理公证的过程中,公证员与当事人多次进行了交谈,反复确认当事人的意愿后办理了公证,对于老人亲属提出的异议,建议他们通过正常的法律程序进行处理。

人终究有变老的一天,看了这个事件,似乎触及到自己内心的伤感之处,心里感慨万千,引发我的思考。

一、独居老人的“孤独生活状态”是个别现象还是当下社会普遍现象?如何有尊严地渡过生命最后的一段?

与患有精神病的儿子相依为命,儿子卒死和之后葬礼,老年痴呆仍独居,因病晕倒入院及出院,亲属在这些关键词没有身影,有身影时只是劝说写遗嘱和去养老院。我无法评价其亲属的行为,或许是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生活。独居老人的姐妹在法律层面上是第二顺序继承人,过问遗产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我思考的是,独居老人的“孤独生活状态”是个别现象还是当下社会普遍现象?如何有尊严地渡过生命最后的一段?

至2019年末,65岁及以上老人有1.76亿,占全国人口12.57%(国家统计局网),据预测,独居老人0.3亿(中国产业信息网),那他们生活现状是怎么样的?通过自己身边所见所闻,是否是社会普遍现象你会有一个大致概念。

人的这一生,不管你生前多强,晚年不清醒、不能动弹后直至离开人世,真的不是自己能决定的,特别是无子女或者是虽有子女但子女有重大残疾如自闭症等等的独居老人。或许现在是一亲情普遍缺失的年代,亲属之间能做到各自安好就算是不错,能有相互关照的亲属是自己人生之幸,没有的话,认命吗?我想,能做的是自己还清醒时做出事先的选择和安排。像上海88岁独居老人,通过遗赠养老和意定监护,安排自己晚年生活,与亲属比较,他选择了“陌生人”,选择了特殊家庭的温馨,有尊严地度过晚年。或许他走运,碰到小游这样的人,小游一家贴心的照顾和爱,让他晚年老有所依,不再孤独,每次看着孩子们跑来蹦去,听到小孩们“爷爷”、“爷爷”的喊声,使他感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和家的温暖。

二、做好事应不应该得到回报?

有评论对小游照顾老人的动机提出质疑,认为他有很强的功利性。小游照顾老人10年,算是做好事,那做好事到底该不该得到回报呢?我们不妨看看二千五百多前孔子的观点。子贡,是孔子得意学生,富可敌国,他赎回在别国为奴的鲁国人,做了好事,按鲁国的政策他可去政府领取支付的赎金和奖金,可他拒绝了。孔子知道后批评他说:子贡你这小子做错了,你要是领取国家的赎金和奖金,并不会损害你行为的价值,但你不领取,从此往后将没人会赎回在别国为奴的鲁国人了。子路,也是孔子的学生,他做的一件好事是把落水的人救起来了,被救者送一只牛作为谢意,子路接受了。孔子表扬说,鲁国必将有更多的人乐意做好事了。【《吕氏春秋》之《察微》: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子贡赎人,自掏腰包做了好事,他认为应该被树为道德典范,孔子却为何要批评他呢?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用意是鼓励每个人,只要有机会,就可不必既费力又费钱去为同胞赎身,因为你不会损失任何金钱,政府会给你报销并给予奖励。子贡的错误,是把人们只要乐意去做就能做到的好事,却附加了一层道德标准,而且超过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道德高度。因为已经有子贡这样的道德高标准,若赎回鲁国人后去领取国家的赎金奖金就会被认定为不道德的行为,然而大多数平民,并不是富甲一方,上有老下有少的,又有多少人有足够的财力可以承担这笔赎金不至于影响自己家庭的生活呢?而子路与之相反,做好事能得到回报,这样人人都乐意去做,这是人性使然。

回到本文的主角之一的小游,他从开始照顾赠送老人,那时也并不确定老人会把遗产给他。退一步讲,就算他为了遗产去照顾老人也无可厚非,在现实中,有多少久病床前无老子的事实,只要他悉心照顾好了老人,也算是问心无愧。正如小游所说:可能是我碰到他我走运,自己赡养了王老伯10年,获得老人赠予的房子心安理得。

部分参考资料:

腾讯《和陌生人说话》

彭湃新闻《上海88岁老人将房产送给水果摊主,澎湃新闻采访各方当事人》

搜狐《上海老人送房产给水果摊主遭质疑,摊主出示“遗赠扶养协议”,公证处回应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