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北的马大姐

  我的马大姐 

文/叶紫

还是从偏远的老家来到灵璧下楼街干农资那时起,我就认识了马大姐。大概已有二十四五年的时间了。

第一年的秋季种毕小麦,我就开始走村串户地要账,当来到杨山庄时,有一个关系不错的伙计告诉我一个不好的消息:“你的马大姐她丈夫有病花了很多钱,结果还是没有治出来,这不,才送下地没有几天,我看,欠你的钱多数是没指望喽!”。

一千多元,在那时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我报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她家门口。

马大姐正在摘棉花,当看到我时,她立马站起身:“程武,来看看账?你不要怕,虽然大部分的东西都是他爸去赊的,只要你账本上有的我都承认,等两天卖棉花我先给你一部分,剩余的我再想想办法。”说话时她硬是卷住眼里的泪水。

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女性,我自愿地支持她将近十年,直到她所有的孩子都完成任务,她才一次性地把帐给我结清。在结账时她说了很多感谢的让人暖心窝的话,最让我感动的是,她说:“做生意,必须先把人做好,不能卖假货,不要贪图暴利。只要你坚持干下去,我就不会中途换户,人得有良心,要知道感恩!”。

我把马大姐的话作为“座右铭”刻在我的心灵深处。是的,特别是做农资生意,一定要具备职业道德、要树立好的人品。老农民种地实在是太苦了!。

马大姐的名字叫马凤兰,今年六十二三岁,个很高、也很魁梧。由于长期劳动,看上去身体特别结实。据多年来对她的了解,我曾经有过很多次的冲动——想把她的事迹化成文字,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她、了解她,只因为本人才疏学浅,拿笔的手总是在颤抖,不知从何处写起。好在灵璧家园这个平台给了我畅所欲言的机会……

一个不到四十岁的妇女带着挨肩的四个孩子(二男二女孩),在那个仅能勉强温饱的年月,特别是失去了“靠山”,况且还欠账累累的家庭,怎么度日?那就可想而知了。

在一个物质化人情冷漠的时代,一些势利的人们所表现出来的是更加的冷酷无情。

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下学后因一个同学结婚,我满庄没有借够出礼的十块钱,结果就是没有去。后来我把这件很遗憾的事情讲给孩子们听,试图去鞭策、激励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要去奋进、去拼搏,要懂得珍惜和节约。

在贫困和艰难的生活中,几个孩子成了马大姐唯一的希望,她心里始终坚信一个念头:孩子们长大就好了。

她起早贪黑在自家二十亩责任田里拼死拼活地干,她多种棉花、西瓜这些经济作物。通宵不合眼对她来说是常有的事。

马大姐很早就尝试了没有知识的可怕。经济困难有她一人扛,再苦再累她没有放弃孩子们的学业。穷家的孩子早当家,孩子们对妈妈特别理解,在学校从来不和同学们攀比,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总是会跟着妈妈的屁股后面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由于马大姐走的正、行的正,本庄的老少爷们开始改变对这个家庭的看法。她大儿子上大学,有人敢借给她2分的高利使;二丫头大学毕业,在找工作时误入传销组织,为此她都使过一毛的利息。

马大姐敢拼敢闯的精神大多是被逼出来的。农用四轮、手扶拖拉机,她开得都比较娴熟。有一次她去房村街,卖车老板简单介绍一下操作程序,她一个人初次开着大马力三轮车,竟然安全地来到家里。

我知道,她虽然没有文化,但特别乐意接受新鲜事物。科学种田她最领先。所以她每次来我店里,我的生意相应的要好点。顾客的一句话比我十句话都好使。有时她帮我跟顾客算下经济账——如果每亩地多投资十块钱,结果每亩能增加收入一百元,那咱何乐而不为呢!再说,现在干啥都要相信科学,往年种地费劲收的还少,现在都使用了机械化,就那有些年轻人种几亩地都说累死了;我都六十多岁已成老妈子了,一个人种了二十亩地都还没怎么觉着。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四个孩子有三个是大学毕业,分别都有理想的工作,只有小男孩的确不是上学的料,但他是个百百通。马大姐根据他的嗜好,让他去学汽车维修。现在搁蚌埠拥有自己的大修厂,“日进斗金”,日子过得相当丰盈。

马大姐是熬出来了,在杨山村提起马凤兰,无人不佩服。都说她有大男人心量,遇事不惊,能料理开;更多的还是赞成她不孬不赖的人品以及能吃苦耐劳的精神。

马大姐的丈夫在兄弟姊妹中行大,长嫂如母,为了整个大家庭的团结,她在能吃亏的同时还学会了忍耐和包容,她的观点是:家和万事兴!

在和马大姐闲聊时,她总是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我这个家庭能有今天实属不易,首先要感谢党的政策还有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另外孩子们也都比较争气,况且还都比较孝顺。不像有些家庭,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拉扯大,孩子刺唬一声,爹娘吓得跟龟孙一样没处躲。俺家几个,不是我说的,哪个也不敢。他们都一起在劝我,不要再种地了,辛苦一辈子也该享两天清福了。我是这样认为的,咱只有出憨力的用,闲不住,一天不干手痒痒,趁着身体没啥毛病,再干上几年也能帮孩子们减轻点负担。”

“是的,人闲着也不好,但不要撵得那么紧了。你的孩子懂事、听话,主要还是你教育的好!”我会经常这样的劝慰她。

每到春节,一大家子吃过饭后,在下楼街里逛的时候,有的搂马大姐的肩膀,有的挎胳膊,小孩子跟前随后:“奶奶,奶奶……”不停地喊着。

读者们,这样的家庭你羡慕吗?

马大姐,她不光是我的顾客,其实早已成了我的亲人,尤其像我的母亲!。

叶紫  2019年8/21

本文作者:叶紫,本名:程武,1969年生人,下学后一直做农资经营,因对文学始终兴趣不减,所以经常写点习作自我享受。灵璧家园网新晋写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