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有多厉害?五万魏武卒秦国不怕,请了个书生却让秦国怕了

引言:

战国之初的魏国,无疑是风光占尽的强大国家。

在魏文侯时代,通过无数人才助力,还有一场李悝改革一举成了左右天下的霸者。

随后,魏国就采取了坚持攻秦的战略,致力于削弱秦国,但魏文侯去世之后的魏国,却在后续两任君王带领下,渐现颓势,失去了吞秦的可能不说,还成了战国弱鸡。

魏文侯时,真要一举灭秦,魏国有机会吗?答案是有而且不小,只需要魏文侯多活十来年。

(魏国分裂的版图)

一:初生魏国的困惑。

魏国诞生,源自三家分晋。

这次分家,让春秋时代最长久的霸主晋国成了云烟,也诞生了三个战国强国,韩、赵、魏。

三家分晋的时候,魏国瓜分了晋国中部核心区域!

这块地方看似富庶无比却又暗有隐忧!

因为北有赵国,南有韩国,赵国和韩国之外魏国还有几块飞地孤立于魏国核心本土之外,这状况,换个一般君王估计会发愁,但魏文侯不是一般人啊!

在魏文侯主政的时候,面对不利的地缘政治格局,选择了延续三晋之间的特殊友好关系。

这三国也在魏文侯调解之下,达成了后续扩张的共识。

魏国向西边发展目标秦国,韩国向南发展目标郑国,赵国向北和东北方向发展目标中山国。

按照协议,三晋开始了一段蜜月期,他们共同对敌,共同发展,关系宛如一家人。

魏文侯的雄才,为地缘政治危机四伏的魏国,获得了发展的时间。

在调和了三晋关系之后,魏文侯开始了强国之路。

任用李悝为相后不久,变法改革初见成效,也让魏国渐渐富裕,原本就占据晋国富庶之地的魏国,经济实力渐渐飞升,从三晋老大变成了诸侯国中仅次于齐国的经济强国。

(分家了还是盟友)

二:经济基础决定了魏文侯的雄才大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经济基础的加持,才有魏国强军魏武卒的出现,才有魏文侯雄才大略发挥的空间。

魏武卒,这只以强悍经济实力为基础,以名将吴起为统帅,以第一支职业军名留史册的伟大部队,成了魏国后续争霸天下的王牌。

在数十万魏武卒成军后,魏国将仅次于齐国的经济实力,转换成了让人胆寒的军事实力。

有了这支强悍的军队出现!

(魏国攻秦)

公元前419年,魏国正式发起了对于秦国的进攻。

数万骁勇的魏武卒进攻秦军,一战功成,打的秦军节节败退,魏国顺势占据了黄河西岸的部分领土,并在这些领土上修筑堡垒,作为后续进攻秦国河西腹地的前进基地。

初战告捷数年后,魏国又发起了一次对秦国的进攻。

这次魏军依旧势如破竹,在今陕西华县附近大败秦军主力,获得了辉煌胜利,胜利之后魏军休整数月,次年继续进攻秦国,这一次魏军再陕西韩城附近击败秦军。

数场胜仗之后,魏文侯采取驱逐秦民,占据秦地的策略, 致力于消化蚕食秦国的领土。

这样软刀子杀人谋略,秦人看得一清二楚,也非常明白。

这魏文侯的目的,就是冲着灭秦来的。

秦国人一看,武斗不行,就弄外交!

随即他们急忙派人联络和拉拢齐、楚这两个大国,请求他们配合自己攻打魏国在东方的飞地,转移魏国的注意力。

这策略看似很成功,深感魏国威胁的齐国和楚国确实出兵进攻了魏国的飞地。

但,这转移注意力的策略,在面对雄才大略的魏文侯时却没有见效。

(不要怕后院起火)

看着飞地被进攻,魏文侯丝毫不担心,反而坚决支持吴起集火进攻秦国,在一轮集火后,秦国悲催地发现,自己又丢失了西河之地,魏国也在关中站稳了脚步。

占领西河之地后,魏国践行步步蚕食策略,并没继续攻秦,反而是在原来的西河区域,施行仁政,稳固统治基础。

行了仁政之后的魏文侯,还用了一个妙招,那就是文化攻势。

他尊孔子的徒孙大儒子夏为师,并且将子夏请到了西河创立西河学派,开始教书育人。

当时著名的吴起、李悝还有魏文侯都是子夏的徒弟,一个大儒在身边,教育出名将、名相和明君,这对于文教落后的秦国读书人,无疑拥有巨大的吸引力。

秦国读书人种子,纷纷来到魏国学习,本就人才不多的秦国,人才外流成了趋势,弄的秦国人又惊又怕。

这魏文侯软刀子杀人都有两手。

武斗上,稳扎稳打,弄的秦人有力没处使。

文斗上,直断要害,弄的秦人只能干瞪眼。

相较于武斗,秦国更怕魏文侯的文斗,当一个国家的内部被瓦解了,往往这个国家离崩溃也就不远了。一个国家的文人,成了敌对国的小迷弟,这国家凝聚力和战斗力还会剩下多少?

如此不寒而栗的可能,让秦国人寝食难安。

那一刻的秦人,丝毫没有后来大秦帝国的赫赫威风,反而变的战战兢兢,关注于魏文侯的一举一动。魏文侯,成了决定秦国命运的存在,如果他能活得长一点的话。

可惜,魏文侯活得不够长。

(文斗五斗样样行)

四:魏武侯贤主不明

公元前396年,魏国霸业的开创者,战国最强君主魏文侯去世了。

他的离世,让秦国松了一口气,也躲过了灭国之忧,原因无他,继承人魏武侯虽然也算个贤明的君主,却有三个致命的缺点。

首先:性格上的不够大气,让他的政治智慧比不上魏文侯。

其次:新人上任威望不足,让他对有能力的臣子不够信任。

最后:外交上大局观不够,让他看不到灭秦的根本是什么。

这三点,让他处处吃瘪。

性格不够大气的他,一改之前魏文侯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致力于进攻秦国的攻略。魏武侯当国之后,为了东面的飞地寸土必争,长期和其他国家干仗,反而失去了进攻秦国的机会,弄的魏国国力渐渐被消耗不说,还和齐国和楚国结成了仇敌。

(四面打的魏武侯时代)

新人上任威望不足的他,一上任就敲山震虎威慑吴起,随后又信任公孙痤,逼走了被构陷的吴起,进而失去了战国最牛人才吴起。魏国的大量人才流失,就从魏武侯这里开始。

外交上大局观不够的他,一改魏文侯时亲善赵、韩国策,跟赵、韩关系渐渐疏远起来。

这等于否定了魏文侯,三晋一体的策略。

当原本无往而不利的三晋联合体渐渐瓦解之后,魏国即便能仰赖国力继续称霸,可称霸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当然,这一切都是后期的事情,在犯下这一切错误前,魏武侯依旧用胜利延续了魏国霸业。

公元前389年,魏武侯遇见了人生中的最大挑战。

楚国为了报复魏国,联合秦国齐国一起,准备合兵进攻魏国。

面对三国联军,那一刻的魏武侯犹如文侯附体,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了西线的秦国身上,派遣名将吴起领军进攻秦国腹地。随后,五万精锐魏武卒出发,用一往无前的勇气,在河西重镇阴晋以一敌十,大败五十万秦军。

(吴起封神之战)

原本底蕴深厚的秦国,经过这一战之后,彻底失去了自信,吴起也因这一战,成就了人生的巅峰。如果那个时候,魏武侯一鼓作气继续进攻秦国,秦国或许就没了。

谁曾想,这时出现了变故。

无数眼红与吴起战功的魏国贵族们,纷纷群起而动,开始污蔑吴起,攻击吴起,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宰相公孙痤。

一个声名显赫的将军,在战场上战无不胜,结果却倒在了朝堂的污蔑和攻击之下。

耳根子不咋地,度量不咋地,威望不咋地的魏武侯,用怀疑和猜忌让吴起心寒,没办法的吴起,最后选择逃亡楚国,就此和魏国一别两宽。

吴起的离开,让魏国失去了灭秦主将,也让魏国失去一鼓作气搞定秦国的又一次绝佳机会。

(失去了一鼓作气的机会)

五:后吴起时代,失去主心骨的瞎打。

吴起出逃楚国之后,魏国进入了四面乱战的阶段。

魏武侯不愧武侯之名,放过秦国后跟三晋兄弟赵国和南方大国楚国龌龊不断,打了不少次。

因为跟赵国和楚国打得比较多,让魏武侯不由得担心其西方的秦国。

为了缓和跟秦国的关系,魏武侯和当时的秦国质子,后来的秦献公嬴师隰达成协议,魏武侯将秦献公送回秦国当秦君,秦献公继承位置之后,魏武侯主政时期秦国不得进攻魏国。

秦献公是个厚道人,在魏武侯帮助自己成了秦君之后,一直遵从协议的规定,不进攻魏国,也让魏武侯有时间专心对付楚国和赵国。

可魏国对楚国和赵国的战争虽胜利不少,但却让仇恨越结越深。本就关系不睦的三晋同盟,彻底瓦解。

魏武侯主政的魏国,在大战略大外交上输得彻彻底底干干净净,如果没有魏文侯给的丰厚家底,魏国霸业早就陨落了。

(魏武侯)

六:魏惠王,一代更比一代弱。

公元前370年,主政魏国26年的魏武侯去世了,继承位置的是战国著名笑话,魏惠王。

这魏惠王,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人。

初登大宝的他,最爱的事情就是和人炫耀他的财富,有一次跟齐威王弄外交峰会的时候,魏惠王跟齐威王比谁的宝贝多,魏惠王说我有十颗夜明珠,齐威王说,我有四大人才。

一个以珠宝为贵重的君王,这格局望去就知道不咋地,弄得孟子老先生对他的评价是:

望之不似人君 ,就之不见所畏焉

事实确实如此,魏惠王这人比他爹魏武侯更弱,最大特点就是锱铢必较,什么便宜都想要,什么亏都不想吃。

他干过最傻的事,就是在公元前361年,将魏都从安邑(山西夏县)迁到大梁(开封)。

这迁都举动,等于明明白白地告诉所有国家特别是秦国,我魏国的战略重心,从此不是灭秦,而是东向以争天下。

(败家爷们魏惠王)

东方各国一看,魏国战略重心转移,纷纷加强对魏国的戒备,秦国也看到了机会,开始了求强的过程。

公元前354年,赵国攻卫国,卫国是魏国附属国,眼见小弟被打,魏国当然要救,于是魏国派兵救援卫国,大败赵军后,顺带围困了赵国的邯郸城。眼见邯郸有危险,赵国立马求助和魏有仇的齐、楚。

齐王派遣援军,由孙膑和田忌带领,浩浩荡荡而来。齐魏决战在即,魏惠王一看齐军声势浩大,开始从河西抽调军队援助东线,结果两头不讨好。

迎战齐军的魏军惨败,河西也被秦君击败,魏国的旧都安邑被秦军攻陷。

吃了大亏的魏惠王,战后就和赵、齐、楚三国和谈,然后派兵马夺回了河西之地,但魏军也损失惨重,十多万魏武卒的牺牲,让魏国失去了武力保障。

不久之后,经过商君变法强大起来的秦国和秦军开始了进攻,他们再第五次河西之战中彻底击败了魏军,夺回了魏国占据的河西之地。

魏国就此失去了灭亡秦国的最后可能。

(这话不能随便说了)

尾声:

看过战国初期魏国和秦国交往史,可知魏国有两个灭秦的绝佳机会。

第一次,是魏文侯去世前后,那段时间的魏国用文化攻势弄的秦人离心离德,渐失民心,要是魏文侯多活三五年,秦国必灭。

第二次,是魏武侯时代吴起阴晋之战后,当时的魏国如果不是朝堂上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专注于信任吴起灭秦,哪还有后来秦国什么事?

失去了这两次机会,魏国也失去了一切灭秦的可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