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学习效率那么低?
文:daphne12345
来源:工业时代的月亮(ID:gysddyl)
1
有的人不能好好学习,或者学习的时候不能好好投入,总是心浮气躁,觉得自己效率很低或者效果很差。
往往这种情况是他们在防御一些东西,而不是真的在跟学习联结。
这些防御的东西可能是:通过学习时刻检测自己是不是是好的,是不是足够聪明。
通过监测自己的状态判断自己有没有专注投入,害怕自己没有专注投入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你看,这些看上去似乎在努力学习的人,其实根本不在跟知识联结,而是在跟其他跟学习无关的东西——证明自己,监测有无投入状态。
没有真正的投入,自然不会有很高的回报。
真正投入了,大概没时间和精力关心有无回报,效率高不高。
2
抑郁有时候意味着你内心有很多悲伤没来得及处理,被忽视或者压抑了,你经历了很多失望的事情,直面这些失望会让你痛苦,为了更好的生存,你选择暂时忽略这些感受。
但是这些被忽视的失望或悲伤并不会因为你的忽视而消失,它们在潜意识里静静地发酵,然后你就感觉自己莫名的抑郁,无力,沮丧,情绪低落。
面对失望会让人痛苦,失望里包含了很多关系的断裂,很多期待的落空,甚至要面临很多伤害:背叛,中伤和嫉妒。
然而,人的成长就是再一次一次的失望中逐渐强大起来的。没有丧失就没有获得。
抑郁是一个契机,抑郁提醒你要重新面对和梳理那些你不愿意提起的事情,重新体验你不愿意面对的感受,让感受流动起来,让痛过去,你才会重新好起来。
这时的你,可能已是全新的你。
3
有的人的抑郁无力可能是潜意识压抑着巨大的愤怒,因为不能向外攻击,所以变成了对自己的攻击。
攻击性是人的生命力的根源,如果一个人长期压抑自己的攻击性,他就会逐渐变得没有活力。
面对别人的侵犯能守护自己的边界和能积极健康的参与竞争,伸展自己的意志,都是攻击性的展开。
攻击性能健康伸展的人,会更有自信和活力。
4
总是处在愤怒状态的人背后可能有很多自己不愿面对的失望和悲伤,愤怒在表达我不接受这个结果,我不接受这个事实,我没有受伤,我没有错,错的是你。
通过愤怒人保持了自己想象中的强大和完美,这样可以维护自己的自恋,但是却让人一直无法看清自己的问题和真实的现实,从而让自己活在一种虚假的幻想中。
放不下虚假的幻想,不愿放开这个幻想,是因为尚没有力量去面对“残酷”的现实,那个现实太“痛”了,让自己太无力了。唯有不面对它,拒绝它的存在,才能好受些。
5
了解原生家庭的问题,不是为了责怪父母,而是为了理清本源,把自己从不自知的被误导的方向上调整过来,以更好的超越父母的局限。
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父母很难接纳不完美的孩子,有时候,我们也要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因为父母不够完美而接纳不了,把责任都推到父母那边去。
很多父母给不出爱,不是他们故意的,是因为他们自己也没得到爱,也是一个匮乏和被错误养育了的人。
能接受父母的局限,回归到自身,想想如何去解决和面对现实问题,才能更好的成长。
6
很多人活得每天像走在钢丝绳上一样,动用各种脑力确保自己安全,把自己搞得很累。
或许你需要允许自己掉下去一次试试。
掉下去你可能会发现你掉在了大地上。
欧文亚隆说,人有时候需要适度冒险,去适度的尝试一些让你恐惧的事,不敢做的事,你会获得很多不一样的体验。
7
当一件事发生的时候,如果你的思维中有很多:他就是故意欺负我,他是针对我,他就是坏……这样的归因的时候,你就更容易跟别人起冲突。
这种对别人动机的解释,叫敌意。
当你充满敌意的推断别人时,你忘记了这可能只是你的一种揣测,你把这种敌意投射到别人身上时,往往真的容易引发别人的敌意,从而验证你的揣测。
很多纠纷都是双方相互敌意的投射引起的。
而面对别人的敌意,不被勾起同样的敌意的人,会被认为情商很高:似乎他在无形中就化解了问题。
当面对敌意的投射时,不被勾起敌意,或者被勾起了敌意,能迅速觉察出它是怎么被引起的,而没有把它付诸实践,锻炼这种能力,你可能就会在人际关系中超过很多很多人。
8
假性独立:有一种独立不是真的独立,而是因为长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情感满足:被看见,被爱,被关心,有人可以依赖,而被迫选择的不得不独立:好像他们不需要别人一样。
因为在依赖别人获得情感满足上受到过创伤,所以他们容易对从别人那里获得情感满足感到绝望,或者没有信心,或者不信任别人,而导致情感一直处在饥饿状态或者隔离状态,他们外表看上去很独立,实际上内心很脆弱,很无力,外在看上去的独立只是一个壳。
有的创伤可能发生的很早,当事人意识不到自己的情感需求,他们可能会用暴饮暴食,吃东西,过度的性爱,不停的说话等来填充自己内心因情感缺失而产生的空虚,烦躁,抑郁和焦虑不安。
他们不是不需要别人,他们需要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看到自己的创伤,并学习重新建立跟别人的情感联结。
9
能听到别人要说什么,感受是什么,需求是什么,是一种能力。
这意味着这个人能摆脱自己的视角,需求去看待别人,而不是带着自己很多自己的需求去投射别人。
太多的人都是想当然的去看待别人(把自己的想象投射在别人身上),或者把别人当工具人,认为别人应该怎么怎么样,还是一种比较自我为中心,活在自己世界里的表现。
当你尝试去理解别人为什么是那样的时候,你可能就会放下对他为什么没有符合你的期待的怨恨。
世界是如其所是,而不是如我所愿。
如其所是就是世界和他人有它们自己客观运转的规律。如我所愿是我们渴望世界和他人运转的规律。
越成熟的人,越会遵循世界的客观规律,在客观规律运作的基础上,借势用力,努力但不执着。
10
带着觉察生活:像有第三双眼一样去观察你自己,觉察到自己发生什么事会产生焦虑,会产生抑郁,会想不开,觉察自己的紧张,自己的担心……可以把自己觉察到的发现写下来。
很多时候我们头脑中会奔跑着很多无意识的扭曲的信念,比如不会有人爱我的,比如命运就是对我不公的,比如我会被抛弃,比如我会被惩罚……
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重复的轮回的模式,通过不停的觉察,让这些模式逐渐被清晰的看到,被意识化,被熟知,它们所起的威力就会渐渐变弱。
就像很多人所说,以前一个苦恼来了,我要难受一周;现在来了,我虽然还是会难受,但是这个难受可能只会持续几分钟。
当你觉察到自己的很多念头的时候,不要急着去认同它们,同时去关注自己的呼吸,或者手头的一举一动,让这些念头流经你,但你并不被它们控制,此时你就是自由的。
觉察是一种需要在日常中需要被修炼的功夫,它可以让你稳稳地安住在当下,而不被你头脑中川流不息的念头带着跑,从而去各种攀缘,纠缠,陷入各种业力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