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故事】姜庄老油坊

姜庄老油坊


    文/三室一厅

说起姜庄老油坊,在上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半百年中,盛名享誉十里八村,在油坊呆过或听说的人都不陌生,老油坊炸出来的油色橙亮、透明,味道纯正、口感芳香。

灵璧北部姜庄老油坊坐落在姜庄村西头,坐北朝南5间泥墙草顶的房子就是完整的操作间了。其中碾压料子和榨油操作3间,存储室2间。房前是开阔场地,专供客户打油车辆停放。

榨油的工序首先是精选加工原料,所选原料有大豆、花生、芝麻、菜籽、棉籽等油料果实。精选的原料中不能含有杂质,特别是小坷垃头(泥土颗粒),它不能榨油且吸收油影响出油率。其次是碾料,即用巨石做成的石碾将原料碾成薄饼,大豆所碾成的饼被称作“豆钱子”。再其次就是把碾料放在锅里炒成三成熟(使榨出的油喷鼻香)。第四就是蒸料,所谓蒸料就是把榨油原料放在木桶甑中用锅蒸汽暴蒸。第五就是包饼,将热蒸料倒进事先备好的丝蕾草或稻草、黄麻片和两根叠加竹箍(或铁箍)里包起来。最后步骤是榨油。

在油坊里,包饼、装榨是关键。包饼就是用竹箍拢住丝蕾草包裹着的滚烫的原料,双脚不停的踩上边,将约有20厘米厚饼踩踏成约10厘米厚,然后将13至15片饼叠加在一起,约有1.5米高左右。竹箍是用毛竹破开制成光滑、均匀的竹篾环绕编织成的环状圈,厚约5厘米。丝蕾草铺垫绝对均匀,否则原料绽出。装榨即将叠摞的饼装入榨槽,首先是叠加竖直放置,经过捆绑刹紧,然后将竖直饼垛扳倒横放,一定要将横放的饼高低、前后整齐一致,否则榨油挤压易扭曲变形,原料挤出,影响出油率。破竹、编竹箍、包饼和装榨这些工序均由油坊的创始人、誉为老油把式的姜成然独自完成。姜成然对事业执着,工作负责认真,技术精益求精,为老油坊的创建、昌盛拼搏了半生。

油坊内油榨是核心部位。民以食为天,而食用油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在机器榨油还未出现的时代,用来榨油的木制榨油仍是先进的工具。这种传统的油榨现在已很难见到了。在榨油操作间内安放了两盘油榨,轮换操作。它是由坚实的木料拼接起来的一种组合榨油工具。它的外框架由两根直径约50厘米,长五米的粗壮圆木安装成, 半米高。从外观上看,像是一节装了木料的小船。榨油的工作原理是将榨油的原材料炒熟后,用竹箍和丝蕾草包起来塞进油榨里,通过楔子(油坊称榨尖)强力的挤压,榨出油来。

在纵卧的两盘油榨的中间,堆放着由四五十厘米长,三十余根大小不同的粗实的榨尖(楔子),榨尖的原木一般都是用坚实的檀、桑、枣树做成的,榨尖的前端是榨头,用直径十厘米左右的精铁铸成的铁套子,套在榨头上。另外与之配套的木垫子,(俗称垫挂子)堆放其间;榨棰就是精铁浇铸成10——25千克的纺锤体,安上80厘米长的木柄。每座榨都灵活、交替地安装10个榨尖和垫挂子,在重锤撞击榨尖下,使榨尖楔下驱使饼垛平行而稳定前移,饼垛收缩而炸出油来。这项工序主要由姜成义负责完成。姜成义身材魁梧、力大过人,榨锤在他手中举落自如。他工作责任强,每次榨油都榨到极限,确保出油率最佳。曾经从事榨油工作的人有刘孝全、刘孝连、张贤杰、于维良、李树桂、戴朝良、姜德田、姜为芹等人,他们为姜庄老油坊立下了不朽的功绩,让我们永远怀念他们。

在油坊从事榨油工作的人被称叫“打锤人”。“打锤人”之类的称呼往往是体力过人,任劳任怨,甘愿奉献之人。

做打锤人的第一要求是必须有过人的臂力、手脚麻利和机灵的智慧。因为榨油实在是一项消耗体力的重活。每天早上,打锤人进了油坊,便脱去了所有的衣服和鞋子,身着短裤,围着一条油乎乎的围裙。一般情况下,妇女是不会进油坊的,因为她们知道榨油的人们都是光着膀子干活的。

每一榨油过程需要两小时左右,一盘榨由两人轮流工作,榨油时要连续进行,趁热榨油油色清、出油率高。前一个人开始用较小的榨锤打击榨尖,重锤越来越重,后来打锤人的操作就重一些。打锤人双手握着榨锤的木柄使重锤猛力砸在榨尖上,一根榨尖砸进去,再加一根榨尖,垫上比原来较厚的垫挂子,继续用榨锤砸榨尖,就这样榨尖不断进去,推进饼垛压缩,使饼垛挤出油来,滴进油榨底槽流入油桶里。榨干了的油料渣成了干硬的饼。这些油饼根据材料的不同,用途也不同。比如棉籽的饼,叫作棉饼。棉饼可以做牲口的辅料,也可以破碎堆放发酵去做追肥。花生饼、芝麻饼可用来做各种糕点的原料。用豆子榨油产生的豆饼,是可以食用的,可以制作各种豆制品。豆饼可以直接食用,现在虽然感觉味道不怎么样好,但如果饿了,还是可以充饥的。在“粮食关”的那几年,豆饼成了十分紧俏的物品,一小块豆饼,往往就能救活一条人命的。用油菜籽榨出的饼叫菜籽饼,它可以当肥料使用。一般家里种南瓜、西瓜、冬瓜什么的,必须要用菜饼去“喂”,否则是不会结瓜的,就算结了也长不大。

榨油的活计很累很辛苦,但工作的场面却甚是壮观。开榨时,一个光着膀子的汉子,只能一条腿站在油榨尾部内侧,另一条腿半蹲在榨身上,手握榨锤,弯腰举起,挺直腰杆,双手伸直,拉开架式,运足丹田之气,增舔暴发之力,一声呐喊,猛力将榨锤准确地向榨头撞击过去,只听“咚”地一声巨响,榨尖下降一段距离。要不了一会,打锤人的背上就会汗流如注,气喘吁吁。

我从小就打心眼里敬佩这些打锤人,他们个个健壮如牛,身上的肌肉一块块地坚如盘石,胳膊上的青筋根根凸现,说起话来嗓门粗大洪亮,掷地有声。他们举锤利索,落锤狠,击的准。那一声“依呀——嗨!”的号子,可真是惊心动魄,气吞山河,豪气充天!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是真正的“纯爷们”!具有巨人之力!

老油坊门面前是开阔场地是卖油和收购油料的地方。姜德信书写“姜庄老油坊”的木牌立在场地中央,极为醒目。客户们有的担着挑子、有的拉着平板车、有的赶着马车和太平车来换油。过去卖油是不用秤的,而是用毛竹筒或薄铁皮做成的圆柱体的“油端子”。这种“油端子”有大有小,容量有一斤,二斤,也有半斤和一、二两的。打油是很有讲究的。因为油的浓度很大,所以挂在油端子外面的油很多。如果打油的速度快,油端子平面上的油会凸出来一些,而油端子下面挂着的油来不及落下去。这样,一斤油往往会多出一两左右。如果要是慢吞吞地打,不仅油端子平面上的油会溢出保持水平,而且它下面挂着的油也会落尽了。因此,精明的生意人在卖油的时候,总是慢吞吞地打油,让你一点便宜也占不了。俗话说“紧打酒慢打油”就是这个道理。可姜庄老油坊卖油不是这样,从不短斤少两,童叟无欺。他们一般用端子在油桶里灌满之后,很快就提出来,倒进专用的漏斗里。这样一来,等于让顾客用一斤油的钱买了一斤多的油。这事看上去貌似卖油在犯傻,其实是在拉拢顾客,做诚信生意。客户们天天是络绎不绝,油坊的名誉好,买油人还是宁可多跑路也要到姜庄老油坊来买。这也是生意越做越红火的原因之一,再之就是用传统方法榨出的熟油,油质清纯透明、无杂质,久置不沉淀,炸食品无油沫,口感浓厚,香味扑鼻。真是“油色纯正挺漂亮,香飘四溢口感爽。老不欺来少不哄,诚信生意老油坊。”

本世纪初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先进榨油机。这些机器只需要两个平方的放置空间,一个妇女就能单独操作或者操作一下按钮即可榨油。榨油机的面世,结束了传统油坊的风光时代,也让那些以榨油为生计的大锤人们失去了饭碗。姜庄老油坊从此就不复存在了,应运而生是新时代榨油方法。然而,在我们享受这种现代文明的同时,“地沟油”也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当我们饱受地沟油之害,怎么也摆脱不了地沟油在内心深处的阴影的时候。自然联想起传统榨油油颜色金黄,味道鲜美,桶底没有沉淀物。油质纯天然,无添加物,所含热量较低,保质期长,符合现今人们所追求的原生态生活理念。所以,传统榨油法天然健康。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开始怀念姜庄的老油坊,怀念油坊的创始人、油把式和虎背熊腰的大锤人!

(本文作者系灵璧红杏诗书画院会员,退休教师姜德臣先生)



(0)

相关推荐

  • 网上说农村油坊,榨油光要饼不收加工费,只为多赚钱,是真的吗?

    网上说农村油坊,榨油光要饼不收加工费,只为多赚钱,是真的吗?

  • 入冬之后,不少胶东农村人家开始到油坊打花生油了

    在胶东农村,进入冬季之后就有家家打油(也叫压油)的习俗. 花生,方言称长果,是胶东地区普遍种植的一种油料作物.老辈在栖霞,地瓜.玉米.小麦.花生有四大农作物之称.后来,种苹果的多了,种小麦的少了,但果 ...

  • 青松随笔08.木榨茶油(下)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2016-03-14 10:04 李青松 碾粉是榨油的一道重要工序,就是将晒干的茶籽放入大碾槽中碾成粉末.磨碾以水车作为动力,用水碓碾粉.碾碎后的茶粉要过筛,筛是特制的.过 ...

  • 【行走在乾县】关于乾县土梁压榨菜籽油的实地考察手记

    关于乾县土梁压榨菜籽油的实地考察手记 乾州蕞娃 乙亥初冬,很荣幸能够陪同<乾州文史>编委崔岳.韩荆州.范荣昌等老师深入我县北部阳峪镇对土梁压榨菜籽油工艺流程进行实地考察.现就这次考察中的一 ...

  • 你吃过油滓滓儿吗?

    过去生产队的年代,每年秋天打下花生以后,就要按人头分花生,分多分少各村各生产队都不一样,我听到过的最少有分两斤的!花生去儿皮按七折二三算,能得到一斤四两多点花生仁儿,一斤花生仁儿按出油四两(这算是多的 ...

  • 不起眼的小生意,利润可观,一天能赚1千多元 !

    一说起农村有什么副业可做,大家总会认为没有多少可供选择的余地,但其实在农村也有很多副业可以用来发展赚钱. 甭管是养殖.种植还是农产品加工.自媒体等等,在互联网的加持下,现在农村的出路和创业项目也是越来 ...

  • 农村油坊压榨花生油,为何只要花生饼渣不收钱,他们靠什么盈利?

    文/农夫也疯狂 在农村里因为家家户户都有自留地,所以地里都会一年四季种上不同的作物.虽然近些年很多的农村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都是一些老人和留守的妇女.但是他们在农村里也没有闲着,地里肯定要种上一些作 ...

  • 【灵璧故事】老袁头

    老   袁   头 文/抱璞斋主 我小时候,一到暑假,就与一群小伙伴跟庄上的一个小老头一起割青草,交给生产队喂牛,挣点工分,帮助家里增加收入.        那老头姓袁,没名字,大家都喊他老袁头.五十 ...

  • 【灵璧故事】老枪又响了!

    老枪又响了        文/抱璞斋主 辛亥革命后,1920年前后军阀混战,各地的地方政权软弱无力,名不副实.灵南.灵北土匪横行,民不聊生. 我家有一支老枪,好走火,一响起来后音拖着低低的沙音,像是京 ...

  • 【灵璧故事】老灵璧人的几个节俭小故事

      老灵璧人的几个节俭小故事 搜集整理/晏金福 开心笑                         姬长乐 - 乐享江湖 故事一:       一人吃烙饼,一张饼里 只卷一粒盐豆子,而且把盐豆子卷 ...

  • 【灵璧故事】 “老劁臀”

    "老劁臀"文/晏金福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九顶煤建有一位女职工小C,上海人,很老实,很文静.可是随她生活的母亲,性格却与女儿大相径庭.那时,由于物资匮乏,煤建是个比较香的单位,经常有 ...

  • 【灵璧故事】老伴的“老草”

      老伴的"老草" 文/晏金福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有这个老草,就饿不死老驴."这是老伴儿揶揄我的口头禅.每当家里只有我们老两口时,饭桌上那就只有&quo ...

  • 【灵璧家园】老张家和灵璧这座古城的七百年故事……

    城下有话话古城 文/金陵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作为灵璧人,你可知道在县城的最北部居然有座古城?而在这座号称为古城的城身下,竟然还躺着着一座古城? 在这里,你已经看不到围墙和城楼,也看不到标志性的塔 ...

  • 【灵璧故事】难忘宅后的老枣林

    往事记忆--难忘宅后的老枣林 文/邱德龙 记得在老家路西边不远处有个空旷的大宅子,乡亲们都叫它路西老宅子.宅子上座落着三间大堂屋和三间东偏房的四合院,偌大的院子里仅住着小奶一个人.房子后面生长着几十棵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逝去的老油坊

    乡村记忆--逝去的老油坊 文/游传化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油是人们一日三餐烹调食物不可或缺的重要佐料.那么过去传统食用油是怎样做出来的呢?随着时光流逝,知道 ...

  • 【灵璧故事】忆灵璧悬壶济世老中医戴祥林先生

    在老灵城及灵璧东部的村落,戴祥林老医生的名号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然老人家去世了三十年,但他的医术和医德至今让许多老一辈人念念不忘.下面是云中漫步女士采写的一篇关于戴祥林先生的生平事迹,小编找来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