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逝世:笑傲江湖成绝响,人间再无侠客行

带你读完52本好书

文 | 有书君 · 主播 | 上官琪枫

风尘之中,尽是性情中人。看书的人不正经,写书的人才是最深情。

2018年10月30日,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金庸的儿子查传倜回应:“下午走了,很安详!”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说这14个字,便是他的整个青春。而他,陪伴了无数人的青春。

倪匡曾有言:“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人读过金庸的书。”

上个世纪末,读金庸的武侠,可以说是顶时髦顶入迷的事情。

学校的学生,会在下课后,去报刊亭抢购金庸的连载小说,不管正版还是盗版,晚上躲进被窝里看得津津有味。

吃饭的时候,家里的男女老少,会围在黑白的电视机前,看憨傻的郭靖被娇美的黄蓉调笑,为杨过小龙女的凄美爱情黯然神伤。

壮士断腕,红袖垂泪,一首江湖恩怨,音乐声响,管你是高官富贾,还是黄发走卒,都要齐刷刷地掉下泪来。

倘若中国人有十分武侠气概,其中八分,都来源于古龙和金庸。前者是放浪公子,后者是高山名士,文风如此,人亦如此。

出身:钟鼎诗书之家

金庸,本名查良镛,出自海宁查家,曾在康熙年间创造'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的科举神话。

到了近现代,查家家风不减,依旧出了许多响当当的人物。

他的同辈族人里,有诗人穆旦(查良铮),教育家査良钊,表兄是诗人徐志摩,他的表姐夫是科学家钱学森,表外甥女是琼瑶。

幼时的金庸,少了男孩子的调皮,常常藏在家中书堆里。父亲担心儿子读出毛病,硬是拖着他出去放风筝,放着放着,孩子竟不见了。

父亲急得不行,怕他被人拐走,找了半天回家一看,发现他竟然躲在家里看书。

少年初长,意气风发,甫一入浙江联高中学,金庸就为了同学打抱不平,写文作画讽刺教导主任,为此他被学校开除,后来他转到衢州中学,念完了高中。

在中央政治学校,眼见学生之间的派系斗争,“守旧派”经常殴打“开明派”。

金庸觉得思想不合也不应殴打,因此,就找训导主任辩理去。

他就像他笔下的令狐冲,满腔热血,一身正气。

英雄的命运总是相似的。

最后令狐冲退隐江湖,“愤青”金庸则再次被开除。

为了惩恶扬善,他将家国天下的主题融入进小说中,于是便有了《神雕侠侣》《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

儒家正统思想一直推崇”文以载道“。

金庸深受其影响,为了伸张正义,他将讽喻批判的思想寓于政治批评小说《笑傲江湖》《鹿鼎记》中。

正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像这样站出来为正义发声的事情,他干过不少。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刺头当多了,总会引起坏人的注意。

(1960年,金庸与电影《神雕侠侣》主角合影)

曾有人放出话来:要消灭五个香港人,排名第二的就是金庸。

他听后,却说:“我虽然成为暗杀目标,生命受到威胁,内心不免害怕,但我决不屈服于无理的压力之下,以至被我书中的英雄瞧不起。”

写小说是副业,办报纸是主业

1948年,应香港的《大公报》之邀,24岁的查良镛离开上海,来到香港。

初到香港,他一句粤语都听不懂。直到飞机起飞后,他才发现自己身上一分钱都没有。

金庸选择从事报纸行业,是因为希望能够通过报纸,主持公正,把事实真相告诉给读者。

1951年4月,金庸还在《大公报》担任编辑,他的父亲以窝藏土匪为名被冤死,噩耗传到香港,他哭了三天三夜。

少年丧母,28岁又失去父亲。至亲至爱的离开,让他伤心了大半年,以致于他的武侠小说中几乎主人公的父亲都是缺位的。

《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父母双亡,《天龙八部》里虚竹、乔峰都在找父亲……看书的人当是热闹,无人知晓写书的人才是最深情。

他的这些武侠小说收获一系列国际大奖,被誉为“中国武侠小说鼻祖”。

这里还有一个趣事,金庸跑到欧洲一个月,《天龙八部》只好找好友倪匡代笔。

等他回到香港,倪匡说:“抱歉抱歉,我讨厌阿紫,所以把她的眼睛写瞎了。”

金庸一看报纸,哭笑不得,只得通过“治疗”把阿紫的眼睛救了回来。

金庸先生的很多小说都曾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林青霞、刘亦菲等人曾经饰演过金庸作品中的人物。

曾有记者采访金庸,问道:

“听说您不喜欢看到自己的小说改编成电视剧,那为什么还卖版权?您说过您的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那您可以容忍别人那样对待他们吗?”

金庸答道:没办法。

“就像我生了15个小孩,自己照顾不到只好交给托儿所幼儿园一样,他们虐待我的孩子,我很生气,也只好与校长交涉。

他们把我的小说改得不好,我以后再不卖了,就像知道这家托儿所不好下次再不送孩子进去了。”

先生的情也好,刀剑也罢,都是江湖的一部分,它为我们构筑了一个侠气满怀的世界,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生中更精彩的一面。

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

《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是冒进的,年纪轻轻,就融三大盖世武功为一体,号令武林。

《神雕侠侣》中,郭靖性格大变,摈弃先前冒失的性格,成为一个为国为民,心系天下的襄阳城主。

年轻时不管天高地厚,人到中年,又渐渐收敛锋芒,变得谦卑又从容。这样的人生轨迹,也是金庸先生一生的写照。

20岁考上重庆中央政治大学,22岁进入《大公报》任电讯翻译,28岁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35岁创办独立报社《明报》。

先生名扬四海,成名成家,外界都认为他已无需攀登人生高峰时,他悄然选择了退隐,81岁高龄,申读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有学生找他签名,他说:“我现在是学生,不是名人。等我不是学生的时候,我再和你坐下一起吃饭、喝茶。”

抛开知名作家光环,丢下所有声明声望,更不再是任何大学的“名誉校长”,金庸先生在晚年仍潜心做学问。

很多人的人生都会“大闹一场”,而做到“悄然离去”的人却寥寥无几。

无疑,金庸先生是永远值得敬仰的。

敬仰的理由,不仅有他在文学上贡献,还有他付诸在言论上,付诸在作品里,付诸在自己生命里的人生的真谛。

昨晚先生离去,刚在新闻上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麻木了好一会儿。

键盘上的手指也开始麻木,浑身发冷,似掉进了冰川雪窟。

我有一位朋友,很善于安慰人到心里深处去,他说:

“有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如果爱一个人,那就要活的比她长。这样她就不用承受失去挚爱的这份孤独寂寥。

不求他长命百岁,只愿他的作品流传千古,好让世人永远记得他。”

张无忌终于化解所有门派恩怨,最后为赵敏一人执起画眉之笔。

令狐冲和任盈盈选择琴箫合奏,最后把剑派的纷争甩在了身后。

郭靖和黄蓉终成就了盖世英名,最后把生命献给了襄阳城百姓。

所幸所有的故事,结局都是完美的。

所幸那个为我们讲故事的先生,最后的离开也是完美的。

陌上人如玉,君子世无双。

愿君此去是归隐,人间已留武侠名。

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

咱们就此别过。

终会聚,莫悲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