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从孔家沟由“衰”到“兴”看“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战略意义

从孔家沟由“衰”到“兴”

看“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战略意义

□ 侯文亮

“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具有开创性、导向性、战略性,可以激活农村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吸引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是一项巩固脱贫战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昔阳县大寨镇孔家沟村,就是一个乘借“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东风,盘活山村闲置资源,大力发展民宿旅游,快速实现由“衰”到“兴”的成功范例。这个小山村,从逐渐衰落到重焕生机,深刻诠释了“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

一、基本情况

孔家沟位于昔阳县城东南2.5公里,距大寨景区仅有5公里。全村150户384口人,有集体非承包耕地70亩,林地49亩,院落95处,宅基地总面积1.9万平米。村庄依山而建,风光秀美,特别是保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6排大寨式火车皮排窑,蔚为壮观。据传,孔子第40代传人于明代迁入,现居住有孔子第74到78代传人,儒家文化氛围浓厚。但同大多数农村一样,孔家沟在城镇化的大潮中同样出现了人口流失和田地荒芜等问题,村内大量房屋闲置,村庄“空壳化”现象严重。从去年开始,这个村出现转机,特别是晋中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以来,这个渐露“衰”象的农村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大量闲置的石窑洞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紧临大寨景区借力发展民宿旅游优势得天独厚,浓厚的孔子文化积淀大有文章可做。山西鼎新锐森有限公司敏锐地看到了孔家沟的这些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从盘活农民闲置宅基地入手,大力发展民宿文化旅游,“大寨紧邻里、儒雅孔家沟”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成为游客度假好地方、市民休闲好去处、研学实践好基地。

二、实践经验

(一)资本进村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县委、县政府找准企业家寻商机和农村谋振兴的最佳结合点,大力支持孔家沟村“两委”在依法保障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和住房财产权的基础上,通过租赁方式将闲置房屋推向市场。鼎新锐森公司租赁9户村民9处院落29孔窑洞,租期10年,每间窑洞每年租金500元到1000元。公司投资800余万元进行提标改造,相继打造出“耕读半山”“未见山居”“树屋”等一批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民宿院落。这些民宿院落外观保持原汁原味的农家风格,屋内以星级宾馆标准装修打造,既满足了游人特别是城市游客乐享田园风光的意愿,又适应了现代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今年以来,尽管受疫情影响,仍吸引了房车协会汾河景区、阳泉竹品教育、日立中央空调装饰公司等一大批团体前来观光体验,更是休闲游、家庭游、亲子游的优先选择。

(二)民宿旅游产业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孔家沟聚力在民宿旅游上做文章,“农家院”变成了“聚宝盆”,当地村民也在资源变资产的潜能释放中找到新的增收渠道。一是出租房屋使一些村民坐享每年2000元到4000元财产性收入。二是有的村民在民宿旅游公司就业,特别是一些妇女从事家政、餐饮、保洁等服务业,家门口就业月工资在2000元以上。三是农屋改造、街道修整、物料运输等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仅今年直接增加村民务工收入20余万元,后期管护与维修等还可让他们继续获得收益。四是民宿旅游带动村内的工艺品农产品商店、苗圃、养殖场、压饼加工坊等兴起,而且设立了能够让游客广泛参与的情境化农事体验项目,村民的收入来源越来越广泛。

(三)合作共赢释放了集体资产效应。对于孔家沟盘活闲置资源发展民宿旅游产业,县乡两级顺势引导、倾力扶持,改造提升了城区到村内的旅游公路;集成推进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取用当地石材,高标准铺装、绿化2500米长的5条主街道;精心打造5个富有农家特色的小游园,建成100个车位的林荫停车场,具备了规模化接待游客的承载能力。加之令人向往的田园风貌,让这个民宿农庄展示出独特魅力。本着“合作共赢、利求长远”的原则,鼎新锐森公司同意村集体把财政投入建设的基础设施折资入股到公司,占股不超过10%,每年分红最高10万元;而且愿意让村两委以管理、服务、劳务等形式参与经营,据实获得收益。两个渠道可使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确保有钱能办事、有钱办成事。

(四)融入全域旅游格局增强了村庄发展后劲。立足昔阳旅游资源和发展优势,县委、县政府确立“扬起大寨旅游龙头、打造太行旅游板块、叫响石窟旅游名片、建设康养旅游胜地”四大旅游重点,年内建成63公里太行1号旅游线,打通寨背-内丘、里沙瑶-赞皇、王寨-井陉3条出省道,开建瓮山-黄庵垴、孔家沟-南垴-虹桥关2条景区连接线,联接联通各条旅游通道,构筑形成串联各个景点的370公里全域旅游路网,吸引京津冀游客通过高速公路、旅游通道进入昔阳,领略太行风光、感悟奋斗精神、鉴赏佛教文化、体验休闲康养。孔家沟顺应全县旅游发展大趋势,主动融入县域旅游大格局,成为大寨景区的配套景点,受益太行旅游板块带来的大客流,也能在服务保障石窟文化旅游中多多获益,还可以在康养旅游胜地打造中占得一席。村庄的比较优势正在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孔家沟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正成为民宿旅游的新热点。

三、成功启示

在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历程中,透过孔家沟由“衰”到“兴”的成功实践,折射出晋中市“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重大意义。

(一)“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提供了打开农村资源宝库的“金钥匙”。昔阳县核准集体非承包耕地7.5万亩、林地156万亩、四荒地66万亩、宅基地3.3万亩、集体建设用地5.5万亩、集体经营性资产3.9亿元。这些宝贵的资源,本应该释放巨大的经济效益惠及广大农民群众,但事实上多年来这些资源特别是集体的非承包耕地和建设用地,或者闲置浪费,或者低效利用。“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如同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农村资源宝库,盘活了闲置资源,释放了可观效益。比如,昔阳县在已有4万亩连翘种植面积并建成年产1万公斤连翘茶加工企业的基础上,计划利用界都乡11个村庄的6000亩非承包耕地、2万亩四荒地、1.5万亩林地优势,再连片发展4万亩连翘,新增9万公斤连翘茶加工能力,全县建成8万亩种植基地,形成10万公斤连翘茶加工能力。通过土地流转,相关11个村集体收入都可达20万元左右,涉及村的8000余人年均增收1300元;还可通过清明、谷雨季节性采叶,带动500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村集体和农民以部分土地入股分红,收益还会明显增加。大力推进南垴梯田环形观光体验廊带项目,正在新建大寨——南垴5公里旅游连接线,孔家沟民宿、南垴梯田将与大寨景区融为一体,借力大寨品牌优势正在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二)“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畅通了资本上山下乡进村的“快车道”。孔家沟村的多数村民住宅长期闲置,实质是农村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是农村资产的一种损失,这种现象在广大农村极为普遍。如何让这些闲置资产发挥应有效应,必须以改革的举措来破题。而同时伴随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步伐不断加快,大量社会资本有着强烈的投资欲望,急需寻求新的投向,资本上山下乡渐成大势。但一直以来二者之间的通道并未打通,“中梗阻”制约着农村资源和社会资本的结合,影响着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破解了这一难题,使资本上山下乡步入“快车道”。短短半年时间,孔家沟村民和公司形成了四种合作模式:一是农户自我改造,公司指导经营;二是农户自我改造,公司租赁经营;三是农企共同改造,双方合作经营;四是农户出租窑洞,公司改造经营。多重合作模式,保障了双方权益,促进了农企共赢,加快了社会资本向农村地区流动,从根本上扭转了农村无钱发展的困境。

(三)“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促进了乡村振兴要素动能的“大集成”。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促进各类要素动能更多向乡村流动,而农村“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则是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瓶颈,解决农村资金、土地、人才“失血”“贫血”严重的“妙药良方”。伴随着社会资本的上山下乡进村,人才流、技术流、信息流同步汇聚农村,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在孔家沟,鼎新锐森公司高薪聘用专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引导农民强化服务理念,大大提升了民宿旅游经营水平。民宿旅游发展带来的诸多发展机遇,也吸引了一大批外出务工的青年返乡创业,形成了“归雁经济”。村集体还将以非承包耕地入股,采用股份合作的形式,发展蔬菜大棚等设施农业,催生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和专业技术人才。透过孔家沟放眼未来,农村必然是资源引资本、农业兴产业、产业变事业、事业引人才的百业兴旺之地。

(四)“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构筑了壮大集体经济夯实执政根基的“硬支撑”。乡村要振兴,村集体“统”和“导”的作用至关重要,发挥好这两个作用,关键是要有逐步强大的集体经济来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自主经营虽不乏成功者,但提篮叫卖、小打小闹终不免落入“小生产、大市场”的供需不匹配困局中。突破这些困局,关键是要解决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问题,让广大农民融入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走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径;根本是要解决好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情,办好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耀感和发展归属感。达到这种良好效果,关键在于村“两委”的担纲和推动,不断壮大的集体经济则是坚强后盾。“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壮大了孔家沟集体经济,也将使南垴村的实力越来越强,与之一线串联的还有水泉、蒙山、闫庄窝、龙凤垴、河南5个生态旅游村。这些村有570亩非承包耕地、1.5万亩四荒地、2.2万亩林地和630亩宅基地。以南垴为龙头,联动这些村全力打造千亩壮美梯田、蒙山烟雨美景、生态养生庄园于一体的旅游廊带,前景十分看好。旅游廊带投入运营后,南垴村和其他5个村通过土地流转和入股,集体收入都将达到100至120万元。这些村通过集成式资源增优势,规模化招商提“底气”,合作化经营长“筋骨”,多渠道收益聚“人心”,村集体鼓起了“钱袋子”,村“两委”挺直了“腰杆子”,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根基不断夯实。

(五)“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激活了稳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水平的“强动能”。孔家沟由“衰”到“兴”关键得益于“五地一产”入市改革,而这项关键性改革的率先实施顺利推进,根本在于村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在广大群众普遍尚存顾虑时,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头出租宅基地,逐户上门讲政策,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两委”通过组织宅基地入市、集体资源盘活利用、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特别是招引企业发展民宿旅游,为村民带来了实打实的收益,用真金白银赢得了民心人心。通过挖掘孔子文化内涵,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道德自觉和法治意识,营造了乡风文明、邻里和睦的良好氛围,构建起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通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季”活动,进一步激发村民爱我家乡、建我家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村庄实现了绿化、彩化、亮化、财化、序化、净化、硬化、文化、革命化,成为全县的标杆村。

孔家沟由“衰”到“兴”的实践证明,“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是激活农村资源资产的革命性举措,必将稳步推动资产进村、兴业增收,以强大的综合效应、集聚效应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治理优。(作者系中共昔阳县委副书记、县长)

责编:和其光

编辑:赵凝

审核:段利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