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首富胡雪岩,临终告诫子孙:勿近白虎!“白虎”是指什么?

提起“红顶商人”胡雪岩,想必很少有人会不知道。中国民间有一种说法:“做官需看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胡雪岩在晚清商界的地位,要远胜今天的马云。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成功商人的代表胡雪岩,子孙后代却“从文从教从自然科学”,几乎没有再经商的。原来胡雪岩在临终曾叮嘱子孙:“勿近白虎!”那“白虎”又是何意思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胡雪岩,原名胡光墉,字雪岩,于清道光三年出生在安徽徽州绩溪。他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曾一度给人放牛为生。在胡雪岩十二岁时,父亲去世。次年,他便外出闯荡江湖。同所有小人物一样,年幼的胡雪岩从小伙计、学徒工做起,先后在杭州杂粮行、金华火腿商行等地打工。

胡雪岩

  清道光二十二年,19岁的胡雪岩被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学徒。由于于掌柜没有儿子,所以将胡雪岩当亲儿子对待。弥留之际,于掌柜将钱庄悉数托付给胡雪岩。这家价值5000两银子的钱庄,成为胡雪岩商业路上的第一桶金。

  道光二十八年,胡雪岩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王有龄。当时王有龄为“候补浙江盐大使”,而要想将这个候补转正,需要花500两银子。王有龄没钱,眼看就要与浙江盐大使的位置失之交臂,胡雪岩替他出了这笔钱。胡雪岩有情,王有龄自然也得有义。所以在他上任湖州知府时,令胡雪岩打理湖州公库。

王有龄剧照

  胡雪岩正式与官府搭上关系,成为官商。他在湖州办丝行,用湖州公库的现银扶助农民养蚕。之后,他再就地收购湖丝,运到杭州、上海变卖,最后再解交浙江省“藩库”,不用支付任何利息。后来在他的拉拢下,浙江巡抚黄宗汉也入股开办药店,在各路运粮人员中安排承接供药业务,他的药店也随之发展起来。

胡雪岩的庆余堂

  随着王有龄的不断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了之前的钱庄和药店外,胡雪岩还开办了很多的店铺。而胡雪岩商业版图真正扩大的契机,则是庚申之变。庚申之变即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最终被迫与列强签订《北京条约》等一系列大事件。在这个过程中,胡雪岩与军方搭上钩,大量募兵经费存在了他的钱庄。后来王有龄又委以他办粮械、综理漕运等重任,使他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

  清咸丰十一年,太平军攻打杭州,王有龄因丢失城池而自缢身亡。王有龄死后,胡雪岩又得到了闽浙总督左宗棠的信赖,被委以总管。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几乎都由他掌控,权势更胜从前。在取得左宗棠的信任后,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洋人活动频繁的宁波、上海等地。他暗中拉拢洋人军官,为左宗棠训练了一支约千余人、全部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

左宗棠与胡雪岩

  清军攻取浙江后,大小将官将所掠物资悉数存进胡雪岩所开钱庄。胡雪岩以此为资本,从事各种贸易活动,在各市镇设立商号。短短数年,胡雪岩的资产就超过千万。太平军被灭后,胡雪岩依靠湘军权势,在各省开设阜康银号二十余处,资产达到两千万之巨,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首富”。他当年开设的胡庆余堂中药店,至今仍在营业。

胡雪岩

  当然,胡雪岩在扩展自己商业版图的过程中,也不忘做些利国利民的事。他不仅辅佐左宗棠管理赈抚局事务,开设粥厂、善堂、义垫等场所,而且还协助左宗棠在福州开办了“福州船政局”,成立中国史上第一家新式造船厂。当左宗棠收复新疆时,也是他以江苏、浙江、广东海关收入作担保,先后六次出面借外债1870万两白银,解决了西征军的经费问题。他还给将士们送去了“诸葛行军散”、“胡氏避瘟丹”等大批药材,免去了将士们水土不服之虞。

左宗棠收复新疆

  胡雪岩因辅佐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被授予布政使衔(三品),赏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所以人们称其为“红顶商人”。但胡雪岩也引发了朝野内外的妒忌,最终给自己招致灭顶之灾。

胡雪岩画像

  清光绪八年,胡雪岩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两千万两。一开始,他高价收购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茧贸易。谁知,意大利生丝突告丰收,紧接着便是中法战争。市场行情剧变,金融危机爆发,胡雪岩血本无归。就在这时,早就觊觎他资产的官僚商人趁机挤兑,群起敲诈勒索。光绪九年,清廷命闽浙总督、浙江巡抚密查胡雪岩资产,以备抵债。

胡雪岩剧照

  不久之后,朝廷将胡雪岩革职,他的家产也被查抄。左宗棠死后,胡雪岩也在贫困交加中抑郁而终。而他的一生都是因为银子而大起大落,也因银子遭到同行及官场的嫉妒。为了能让子孙后代安稳地生活下去,他便在死前叮嘱后人:“勿近白虎!”所以这“白虎”,应该就是指白花花的银子。如果不是因为银子,他也不会落得那般下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