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假银元
祖父常说:“人行好事,不问前程。”
在兵燹叠兴,匪患浪涌,人求自保的年代,祖父他们当地青壮年人组织了团练“鄉丁晚會”。淮海战役期间,祖父的团练被集体征去前线。有天傍晚,祖父经过徐州城里一条大街,远远就听到有人撕心裂肺地痛哭。于是,循声过去,看到一家粮店门前坐着一位老奶奶。祖父向来心慈,就走上前去打探究竟。原来这位老奶奶家中已经断顿,拿着一块银元来买米。哪知,半路上,遇到一名年轻人,见老奶奶一膀(guài)小斗,一手捏银元,就好奇地请求:“老年人,你手里的银元能不能给我看一眼?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见过银元什么样子呢。”纯朴的老人哪里知道其中有诈,伸手将银元递给了年轻人,还骄傲地告诉年轻人:“我儿子为洗澡堂挑水,一月工钱2块,这是他半个月的工钱。”年轻人假装仔细地打量着银元,并捏住银元中央部位,用嘴对准银元的边沿稍微用劲吹了一下,再放到耳边听,很惊奇地说:“真的有‘嗡嗡’声哦。”说完似乎意犹未尽地将银元还给了老奶奶,老奶奶接过银元连看也没看就继续直奔粮店。粮店掌柜接过银元稍一辨识就遗憾地递给了老奶奶:“老人家,您这是假银元。”老奶奶一听傻了眼,怎么会呢?儿子一直为洗澡堂挑水,没出过什么差池啊。随即老奶奶意识到刚刚经过了那个年轻人之手,莫非年轻人使用了障眼法?老奶奶连忙迈开三寸金莲,回到街面上四处张望寻找那个年轻人。哪里还能找到那个年轻人的身影?趁这段时间,怕是有10个年轻人也早溜得一去影无踪了吧。老奶奶这才身子一软瘫倒在地,无奈地嚎啕大哭,列数儿子每天挑水不容易,要爬多少码头,淌多少汗,站多少歇,换多少肩,一家老少几代数口人,饿了几顿要吃饭。祖父听说如此辛酸,想到家中自己的母亲妻小,毫不犹豫地从口袋中掏出一块军饷递给老奶奶:“我这里有一块钱,你先拿去救急吧。”老奶奶连忙跪下千恩万谢,接过祖父的一块钱,顺便把那枚假银元给了我祖父:“多谢军人活命恩,烧高香,磕响头,难报恩情一二三。”其时,我父亲5岁,正和曾祖母、祖母在家熬着荒春呢。曾祖母还鼓励我父亲:“小大子,熬过荒年有熟年,慢慢熬。”
祖父把那枚假银元放在上衣的口袋中,回到营部。
淮海战役结束,祖父他们几个淮阴人正准备回家时,不知从哪里飞来一颗流弹正好击中祖父身上那枚假银元。在战场上,躲过了多少枪炮子弹的眼睛,最后居然被这枚流弹相中。几十年以后,祖父对我说:“人行好事,不问前程。要不是那枚假银元被子弹撞个瘪窝子,你想想,子弹穿胸过脯,即使不丢命,也少不得钻心切骨的皮肉之苦。”
回家后,祖父就把那救命的假银元当作护身符一样随身携带,后来还钻了一个孔,拴在烟袋上,别在腰间。经过沧桑几十年的手摸物蹭,日洗月濯,那枚假银元的凹处积尘发黑,凸处磨得雪光锃亮。走过风尘历史,走过岁月春秋,假银元看起来真的是黑白分明,它似乎昭示着天地间的是非善恶。
(感谢关注“淮阴语文”,欢迎赐稿。来稿信箱786400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