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老管篇十八)」鲁西南的酒
鲁西南的酒
文/管廷军
酒,是鲁西南的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老家的村庄是个集市,逢阴历二、八成集,记忆中街上有两家代销点(小商店),一家是管姓开的,一家是胡姓开的,管、胡也是我们村子里的两大姓氏。代销点是两间临街的房子,高高的木头柜台上面放着一个口小肚子大的酒缸,酒缸里盛放着甘冽的白酒。逢集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嗜酒之人,要上两毛钱的白酒,一只脚撑着地面,另一只脚叠加在这只脚的上面轻轻摇着,一只胳膊肘架在柜台上,一边说话一边端起酒来慢慢品尝。下酒的小菜当然不会是孔乙己的茴香豆,而是几粒煮熟的咸花生米,那时候鲁西南地区蚕豆还不多见。
量酒的容器叫“提子”,使用竹筒制作而成。打酒的时候主人掀开酒缸的盖子,将“提子”伸进酒缸,轻轻舀出酒来,慢慢倾倒在一圈白底的小黑碗里面,生怕撒掉一滴,最后还会将“提子”完全倒过来,停留一段时间,叫“控”,使“提子”里面的酒不剩一滴,免得顾客有意见。小黑碗的酒看着清澈,闻着清香,喝酒的人细细品味,慢慢咀嚼,也是一种幸福的享受。
我第一次品尝白酒是在什么时候,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那时候大人们经常喝的是光瓶的兰陵二曲、景芝白干之类的白酒,喝酒的酒具是小酒瓯,牛眼大小,又叫“牛眼瓯”或“牛眼盅”,听大人们讲三酒瓯是一两,一酒瓯就是三钱左右。冬天喝酒还要将酒温热,以利于祛除寒气。温酒的容器是一个陶制的酒壶,类似于茶壶的形状,但上口很小,像个漏斗状,与壶体连接处是细细的瓶颈。温酒的时候倒一点白酒在酒瓯里面,再撕一小片纸浸在里面,用火柴点燃,将酒壶放在上面慢慢把酒温热。现在想来那时候的白酒应该都是高度酒,38°的白酒是不能点燃的。
寒冷的冬天,大人们就着几个简单的小菜,一边慢慢品着浓烈的白酒,一边拉着家长里短,不求富贵显赫,只愿丰收平安。总觉得那时候大人们喝酒是一种悠闲,即使是三钱的小酒瓯也不一次喝完,一般是慢慢端起小酒瓯在嘴唇上,细细的抿尝一下,嘴里再发出“啧啧”的声音,仿佛酒是一种美味,需要细细品尝。
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酒的需求档次也在提高,招待客人不再用八、九毛钱的光瓶景芝白干、兰陵二曲,而有了尖庄、绵竹、平坝等牌子的外省酒,品牌不断增多、种类不断丰富,不过鲁西南本地的品牌白酒却为数不多。但无论怎样,淳朴的鲁西南人们总会不加吝啬的用自己认为家里最好的酒来招待客人。
上世纪90年代之后,鲁西南酒类市场不断活跃,也催生了白酒产业的发展,记得当时菏泽的各县区都有自己的知名品牌白酒,如菏泽的曹州老窖、圣酒,成武的斗鸡台、文亭酒、汉泉酒,曹县的碧波酒,定陶的御思香酒,单县的四君子、半月台酒,巨野的花冠酒,郓城的水浒酒,鄄城的陈王酒,东明的庄子宴酒等,周边县市也有很多知名的品牌,如济宁的心酒、金乡的金贵酒、嘉祥的祥酒等,在当时都是赫赫有名,可以说在当年的鲁西南地区,白酒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那时候农村家里春节走亲戚,亲戚们都会对各类白酒品头论足,讨论这个品牌是哪里产的,那个品牌的来历等,但很少有人讨论白酒的品质,也缺少对白酒的正确认知。当年的白酒名字,都是结合了当地的历史文化给白酒命名的品牌,如成武的斗鸡台酒源于齐桓公打败宋国后,在一土堆上斗鸡取乐,庆祝胜利,此后世代相沿就成为人们斗鸡取乐的场所,故名斗鸡台;单县四君子酒、半月台酒源于陶沔邀李白、杜甫、高适游单县,登琴台(半月形,又称半月台),饮酒赋诗,乐而往返。李、杜、高、陶在此吟哦的精彩诗篇被载入唐诗大全,他们四人也被为“半月台四君子”;鄄城陈王酒和东明庄子宴酒分院源于历史名人曹植(曾被封为陈王,领地在鄄城)、庄子(东明县是庄子故里)。
对这些酒的命名虽然蕴含了丰富历史文化底蕴,但由于当时企业不重视品牌的价值、不注重白酒的品质等原因,在鲁西南白酒的历史上也只是红极一时、昙花一现。据说,当时很多酒厂都没有几个发酵酒的窖池,酒的产量很大,却没见有多少酒糟,在产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自酿原酒满足不了需求,大部分都是从贵州等地购买的原酒勾兑而成的,酒的品质当然不会太好。曾经的央视“标王”秦池酒就是一个典型的列子。
酒是有历史的,也是讲品质的,没有品质的白酒,是经不住市场考验的,势必要被淘汰。这或许是鲁西南白酒乃至整个鲁酒产业曾经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当年鲁西南的几大品牌白酒中,能坚守到现在的要数巨野的花冠酒业。巨野号称是麒麟之乡,当时巨野县酒厂却没有以“麒麟酒”命名,但却比其他县市以历史文化事件或者人物命名的白酒的生命力更强,这或许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宿命。
酒,既需要传承,又需要创新。传承要保持酒的本色不变,创新要符合人们的需求。比如酒的传统香型主要为酱香、浓香、清香三种,也是酒类行业乃至老百姓认可的香型,酒体、味道各有特点,会品酒的人一闻一咂便能辨别出来是哪种香型的白酒。现在,花冠酒厂和杨湖酒厂在传承的基础上,又研究开发了新的香型,花冠酒厂的叫“鲁雅香”,杨湖酒厂的叫“杨湖香”,均获得了相关酒类组织的认可,可谓是带有鲁西南独特风味的香型。鲁西南历史悠久,民风淳朴,酒文化底蕴深厚,希望鲁雅香和杨湖香这两种香型能带着鲁西南的味道像川酒、苏酒一样走向全国。
老家成武县的斗鸡台酒,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经红火一时,获得县域内甚至临县消费者的认可,前几年回老家,又有人拿出来了浅绿色瓷瓶的斗鸡台酒,以为是以前的存货,但搭口一尝,根本不是原来的味道,才知道是仿制的原来的瓶子。即使外表做的再像,但是内容却不一样,如果表里不一,早晚没有市场。
鲁西南的酒,逃脱不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有的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终究是消失的鲁西南记忆;有的正在蓬勃发展,甚至新品不断出现。但唯有纯粮发酵、回味悠长的特点和无问品牌、只在品质的理念,才能促进鲁西南白酒的传承和发展。
小酌微醺幸福状,酩酊大醉不上头;
闲来一盅胜似仙,痛饮三杯无愁忧。
作者简介:
管廷军 山东成武县人,网名“管天管地管空气”,平时喜欢写些关于鲁西南的记忆和味道,回忆过去,珍惜当下。
编辑:马学民
壹点号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