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被纳入国考,是否意味着它将摆脱迷信成下一个国学风口?
国考作为招考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的方式,为什么会将《易经》列为考试范围?《易经》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籍?
在中国,许多人对《易经》的认知都停留在“占卜”与封建迷信上,部分网友发出“当公务员还要学学算卦”等类似调侃。但大部分网友则认为“肯定要考,中国人连《易经》都不懂,做什么干部”、“《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被列为群经之首,早该考了!”考《易经》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此举值得点赞。
我们追溯古人对《易经》的评价,发现有两个代表性的看法。初唐宰相虞世南说:“不学易不可为将相”。药圣孙思邈说:“不学易不足以言太医”。可见,在军事、政治、医学三个不同领域,都把《易经》当作最高学问。
近代,科学家钱学森把《易经》称为“科学的经典”。日本明治维新时组阁的原则是:“不知《易》者,不得入阁。”,还有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承认他的正反合辩证逻辑定律来自《易经》的启发。
《易经》一书凝聚了中国古代圣人的智慧,其最终目的是要阐明宇宙万物生存演化的原理,《易经》研究天、人、地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倡导“天人合一”,所以《易经》首先应用于天文、历法、气象、中医等学,中国古代这些学科的创见也最多。同时《易经》蕴含着丰富的数理思想,不仅促进了中国古代数学、物理学的发展,在17世纪以后,其影响力通过文化传播逐步扩展到西方。
“易治圣贤,不治匹夫,治百世,而不治一世”。从本质上看,《易经》是一部探索宇宙人生规律的典籍,它以别具哲学思维的方式,揭示了万物变化、未来事态发展的规律,中国乃至世界各门学科都可以从中找到源头。
《易经》的阴阳思维,告诉我们物极必反,为人处世要刚柔结合。《易经》的“天、地、人”三才思维,广泛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易经》的五行思维,对人体健康养生、中医的发展、中国建筑学起到极大的启示作用。《易经》的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诠释了宇宙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
《易经》的智慧小到指导人的言行举止,大到治理国家。
《易经》中说“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物极必反,不管做什么事情,哪怕我们的初心再正确,但如果行为太过,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唯有居于适当的位置而能节制,用中正之道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这样做事情才会畅通无阻。
生活中,许多错误可以提前规避,只是从小到大,我们并没有机会去学习。《易经》正好是这样一本可以指导人生,帮助我们规避风险的人生指南。
“百姓日用而不知”,《易经》的智慧其实早已涵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易经》纳入国考,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重视与复兴,更是要让经典的易经智慧指导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和思想的升华。
很多人觉得《易经》这本书晦涩难懂,那我今天给大家推荐这本白话文图解版本的《图解易经》,书中把晦涩难懂的古文翻译成我们通俗易懂的白话文,里面还有注释和插图。还原最真实的易经,让你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在书中领悟古人的智慧。
读《易经》可以启迪智慧,对于生活中的很多困惑豁然开朗;读《易经》可以获得关键时刻的破局之道,可以通晓为人处世的道理,在职场生活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