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争鸣38期 | 鹰之:“中国最好诗歌”也很稀松

小编按:鹰之的座右铭:做一个让时间感到失恋过的人。他认为,世上每一个思想者都是孤独的,真正理解他的呕心沥血与艰苦卓绝的只有时间,时间老人每天分派一个小小容器放在他身前的履带上,等待着他析出身体内的思考结晶注满,然后继续向前滑动,直到出现下一个……,但当他一无所有地离开这世间之刻,那些习惯被他注满的时间空杯会为突然到来的空缺感到失落,因此,所谓历史,就是时间的失恋史!

鹰之,诗人,批评家。(1969——),山东淄博人,现居大连。著有诗集《美好是疼的》。

“中国最好诗歌”也很稀松

鹰之

少君博士很热心,一直想为中国诗歌干点事,但由于过分任性调皮,都弄成黑色幽默的“流水”拉倒,让人啼笑皆非,比如,草根写作、新红颜写作等等。最近少君又弄个“百年新诗谈”,本来是件好事,结果他又撇开一线诗人让一帮子文学博士去谈,这不典型的赶鸭子上架吗?那些书呆子本身就不会写诗,只能就现象谈现象,用文绉绉的废话说些地球人都知道的事,试问,发到网络都没人看,难道发到刊物就会有人看了?你这不自欺欺人吗?!那些理论刊物若不是给诗人看的,难道给大众看?莫非还有不喜欢读诗的大众去读理论?

  
  再比如,跟电视娱乐节目学来的所谓“中国好诗歌”,他净专门找些诗人笔误的、发挥失常的中国最不好诗歌,都弄成了“幽他一默”。凭你找的四五个捣蛋包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是“中国好诗歌”?然后,再从中选俩就成了“中国最好诗歌”?你不觉得你的淘气很荒唐吗?诗歌难道是玩具吗(他大概把诗歌当成了摸两把就走了的乳房)?类似臧棣、潘维、雷平阳本身就是文字马大哈,难道他们对别人都认真,偏偏对自己不认真?
  
  无节制的吹捧对诗人未必就是好事,只能把上天赐予他们的福气提前挥霍掉。类似雷平阳、余秀华、刘年、江非、江一郎等诗人属于泥沙俱下的性情派,在古代,可以通过格律的缰绳来节制他们浪漫主义的过度泛滥,对于新诗,他们只能算可远观不可把玩的“土话”诗人,批评比吹捧更利于他们成长,以便让那些连篇“土话”变得严密精确。至于李元胜、张执浩、晴朗李寒、谷禾等属于兢兢业业的中人之资,只能一点点积攒自己的福报,作品没有单兵作战能力,无论怎么推崇都不能出现木秀于林的效果,你想揪出一篇树典型等于违背了他们自身的“天意”。
  
  就拿去年你们优中选优的“中国年度最好诗歌”为例吧(这些诗不挂上“中国”字样,实在懒得一说):
  
  《栅栏的另一边》
  李元胜/文

  

我喜欢在湖边写诗

每一个词,都有潮湿的出处

   -

  仿佛站成一排的水鸟

  它们看得见,从唐朝荡过来的秋千

   -

  我爱它们的古老出处

  相信我的出处,同样古老

   -

  我爱这些古老楼梯,旋转

  构成包围着我的庸常时光

   -

  这一生,是读旧了的剧本

  这一年,只有衰老略有新意

   -

  它们来了,我伸出了手

  中间隔着我的身体,这古老的栅栏

   -

-
  
  李元胜这首诗也很一般,缺了很多东西。这是首用“自言自语”替代呈现的诗,因为缺少客观呈现,致使它丧失了普遍性。
  
  说实话,这种毛病我实在不愿意批评,因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诗人,写的文人诗,基本全这样,就是靠“省略式隐喻”造成的似是而非来炫技,来实现词语陌生化,已成为惯性。他们根本不可能改变,如同很难把一个二流诗人变成一流诗人那样艰难,而一旦改变,他们所谓的“陌生化”便消失,于坚反对没来由的A是B,基本就是此类。
  
  我喜欢在湖边写诗

每一个词,都有潮湿的出处
  
  
  这是叙述还是隐喻?当然是狭隘的自我化隐喻,或者说伪叙述(现实的湖边,虚拟的“潮湿”),就是于坚所言的“没来由的A是B”。你在湖边写的诗,读者看到你的文字就会感到“潮湿”?当然不会,二者不存在必然联系。那么,你自己会感到潮湿吗?鬼才知道,这句明显落得过实。好吧,就算你自己感到“潮湿”的这种迷信说法成立,没撒谎,那如何才能让读者去认同你的诡辩呢?这样改:
  
  我喜欢在湖边写诗。似乎

每个词,都有了潮湿的出处
  
  加个“似乎”,如同苏轼在“三国周郎赤壁”前加个“人道是”。即便如此,这一句比喻对后文来说用的也实在无意义,难道只有水鸟才能看到“唐朝荡过来的秋千”吗?你在陆地上写的诗,像只陆地鸟,陆地鸟看到秋千不更正常吗?是不是在水边写作,又有什么关系呢?因此,明显是为写而写的“为赋新词强说愁”。
  
  仿佛站成一排的水鸟

它们看得见,从唐朝荡过来的秋千

  
  表达不清。这个“仿佛”用的不是地方,因为无法形成有效的视觉形象,根本不知道是“谁的仿佛”,容易造成读者岐解。到底是视觉的眼前的“仿佛”?还是你心里不为人知的指鹿为马的“仿佛”?在此很可能是个隐喻,而不是明喻。
  
  那么,这两者有区别吗?当然有啊!
  
  若当作隐喻解读:这个“仿佛”是指:他(过去、现在、将来)在水边写的所有的诗,在他心里仿佛站着一只只水鸟,因而,仿佛“它们看得见,从唐朝荡过来的秋千”,还尚可勉强成立,因为作者是这些诗的背景。
  
  若说,他现正在写的那些汉字,仿佛眼前的水鸟,那么“它们看得见,从唐朝荡过来的秋千”,因为缺少背景铺垫,就是“没来由的A是B”。但读者依据上下文的场景联系,很容易会理解成后者,那怎么办?这样改:
  
  
  这些汉字,立在粼粼波动的白纸上

仿佛,站着一排排的水鸟

(我确信,它们看见了,从唐朝荡过来的秋千)
  
  后面部分属于自我化抒情,就无所谓好坏,不再点评。
  
  
  
  《“哎呀”》
  
  西娃/文
  

我在飞快宰鱼

  一刀下去

  手指和鱼享受了,刀

  相同的锋利

   -

  我“哎呀”了一声

   -

  父亲及时出现

  手上拿着创可贴

   -

  我被惊醒

   -

  父亲已死去很多年

   -

  另一个世界,父亲

  再找不到我的手指

  他孤零零地举着创可贴

  把它贴在

  我喊出的那一声“哎呀”上

  
  这是首“一句诗”,就最后一句,只能算抖了个小机灵,算不上西娃的好诗。那么,主要毛病是啰嗦,“一句”之外当尽量省略。此外,还有个毛病,前一段“手指和鱼享受了,刀相同的锋利”口语的幽默和后一段“创口贴贴到哎呀上”的文绉绉抒情语感不统一,情感色彩撞车。前半首像伊沙写的口语诗,戏谑,诙谐,后半首像陈先发写的,庄重,严肃,还通玄,你要么是陈先发,要么是伊沙,二合一不好。

(0)

相关推荐

  • 读诗如得珍宝

    早上醒来后如果不急着上班,我会躺在床上或沙发上读一会儿诗.有时在晚上也一样.有时稍有空闲,也会随手摸到诗的刊物或诗集看上几首.我收到不少朋友寄来的诗集,也购买了国内外的一些诗人的诗.从少年时我就对那种 ...

  • 中国诗歌报:弯圆砍诗|评诗人张学宏的《若大的寂静》(6)

    弯圆,本名杨兴华,男,退伍军人,历任班长文书等职.籍贯贵州龙里,贵州龙里作协会员,中国诗歌报首期改稿学习班学员,解放军报第三届新闻函授班学员.已在<战旗报>.<灵水>等报刊发表 ...

  • 与诗人杨炼一起写同题诗|其时其地

    与诗人杨炼一起写同题诗 ︻ 杨炼 ︼ 杨炼,一九五五年生于瑞士. 著名诗人. 其时其地 那座我回不去的老房子 你也回不去了 虽然 那盏灯通宵亮着 听着窗外 白杨高大的黑影 你还在等 一阵荒凉的脚步声 ...

  • 诗歌写作感悟(四)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写诗是一个极具漫长的过程,不但要有非常笔力,而且要有眼力,还要具备体力,更要知道有合作力.我们经常讲"维度"."意境".&quo ...

  • 【书评】自我藏匿与清醒自持——简评孟松诗集《来自月亮背面的文字》‖ 蒋德均 肖榆慧

    自我藏匿与清醒自持 --简评孟松诗集<来自月亮背面的文字> 蒋德均 肖榆慧 诗人孟松颇有意思,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名之曰<来自月亮背面的文字>. 月亮背面是指月球背对地球的一面, ...

  • ​写诗“四误”

    长风 诗歌属内家心法,本身无错.但限于资质,从古自今,不少所谓的诗人们均偏听偏信,好左道旁门,最终误入歧途,走火入魔----问世间多少痴男怨女,都为诗歌误. 一误 误把诗歌当高跷或敲门砖.学了几句诗词 ...

  • 诗家争鸣33期 | 鹰之:给当红诗人分分“帮派”

    小编按:鹰之的座右铭:做一个让时间感到失恋过的人.他认为,世上每一个思想者都是孤独的,真正理解他的呕心沥血与艰苦卓绝的只有时间,时间老人每天分派一个小小容器放在他身前的履带上,等待着他析出身体内的思考 ...

  • 诗家争鸣111期 | 李发模:当代诗歌“病”了

    小编按:诗之病,病在何处?点滴的"我".轻浮的"痛".自以为是的"清高",不负责任的"扯蛋"--将诗歌"玩&q ...

  • 诗家争鸣79期 | 寒山石:当下诗歌创作的十大流弊

    小编按:这是2018年寒山石先生的一篇评论文章,道出了当下诗歌的一些弊病.现推出,以为仍有一定参考意义.小编读完,心情无法平静. 寒山石,本名崔利民,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微型诗家.曾在<诗探索& ...

  • 诗家争鸣118期 | 马知遥:中国当下诗坛病症解读

    小编按: "在一个贫瘠的年代里,诗人何为?"关于这个问题也已经有了很多回答.概括起来不外乎这样几种:诗人是上帝的使者,是进入人心灵的通灵者:诗人是苦难的见证者,是历史的书写者:诗人 ...

  • 诗家争鸣114期 | 木虫和刘年:诗歌的堕落和救赎

    小编按:这期发两篇文章,一篇写得激烈,一篇写得安静.都是为诗而来,都是在认真思考:宏观的诗坛也好,微观的诗人个体也罢:在堕落也好,能治病也罢:诗歌和诗人在这个世界是客观的存在.诗歌,于大部分诗人来说就 ...

  • 诗家争鸣83期 | 宋彩霞:“古道西风瘦马”其意境已不再存在

    小编按:宋彩霞认为,明白易懂的语言不一定是诗的语言,但诗的语言必须是易懂的语言:用新语言来改造陈旧的诗词语言,特别是注重吸纳口语.大众语入诗,这已成为诗词界的共识.时代不同,"古道西风瘦马& ...

  • 诗家争鸣115期 | 现代诗歌的沉沦和最大败笔

    小编按:今天发两篇文章,挥剑指向当代诗歌的创作方向问题.紫竹认为,诗歌那种审美经验完满充盈和内化的作者独特个性特征的氤氲气息最终消散,艺术的物质载体随着科技手段而改变,艺术的距离感神圣感消失.一切优美 ...

  • 诗家争鸣84期 | 滕伟明:当前诗词创作的四大怪现状

    小编按:当今诗坛,不是只有"浅浅"现象,在诗词的创作领域,滕伟明先生也表达了他的忧心,"我们现在写的东西,绝大部分都不堪一读,好诗真是寥若晨星",他一针见血地指 ...

  • 诗家争鸣78期 | 苗雨时:当下诗歌写作的“六无”

    小编按:关于如何写好诗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针对当下诗歌写作的弊病,著名诗歌评论家苗雨时先生总结归纳出了"六无". 苗雨时,河北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