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历史上曾设建的县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548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 蓝田历史上曾设建的县   
文/ 杨少敏
蓝田是中国有名的历史古县,历史上曾先后或同时建过几个县,共有十几个,有的县只涉及今蓝田辖区部分地方,了解这些政区变化,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蓝田丰厚的人文变化。
蓝田县,公元前379年,周安王22年、秦献公17年,秦设蓝田县于蓝,县治在今白鹿塬孟村一带的荆峪沟右岸,辖地包括今蓝田县辖地及商洛市的柞水县绝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自栎阳徙都咸阳,割今蓝田的华胥、西安市灞桥区大部和今临潼区西部置芷阳县,《蓝田文化研究》2019年上下合卷131页说“县治在今西安东北35里处”,但临潼县城以西建有“芷阳新村”“芷阳湖”,临潼人认为芷阳县城在骊山镇。《史记·项羽本纪》在《鸿门宴》一章中有沛公逃席后“道芷阳间行”的记载。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蓝田县并入灞城县,灞城县治在今临潼韩峪,灞城县名源于汉文帝在灞上筑城防守匈奴,包括白鹿塬北塬狄寨(灞上)。
北魏孝庄帝永安三年(530年),置蓝田郡,下辖山北县、灞城县、杜陵县(又叫杜县、杜城县)。山北县治在今长安引镇,山北县辖今蓝田的汤峪镇(皇甫川、风凉原、汤峪川)。杜陵县治在西安城南杜陵村,杜陵县辖今蓝田的荆峪沟两岸的鹿塬三镇。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在“渭水”条有“灞水又北,长水注之,长水出杜县之白鹿塬”的记载。不过“灞水”应改为“浐水”,浐河北流到灞桥区红旗街道办高桥村南,荆峪沟河从塬上下来,向西注入浐河,其北有周平王时白鹿下塬没入浐河滩的地方,今叫“神鹿坊”。
北周天王元年(557年)置蓝田郡,辖玉山、白鹿二县。玉山县辖今蓝田的九间房镇、灞源镇、厚镇、玉山镇及渭南市临渭区靠近蓝田北岭的部分地区;白鹿县包括今白鹿塬蓝田三镇及县西南石门谷、苦谷流域及岭南部分山区。玉山县治在九间房镇大寨村,白鹿县城在鹿塬安村。
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年),废玉山、白鹿二县,辖地入蓝田县,移治峣柳城(今县城)。临近峣柳城、位于营上村青泥城侧的青泥关,关随县名改为蓝田关。公元605年,隋炀帝大业元年,蓝田关迁回秦峣关旧址,省称“蓝关”。从此出现了一系列以“蓝”命名的地方,原来的清水峪改名蓝峪,清河改名蓝河、蓝水,蓝河上架的桥叫蓝桥,蓝桥周围住人的村子叫蓝桥村、蓝桥街,从七盘坡以上的峣山岭脊经蓝桥街、蓝桥驿的“武关道”蓝田部分叫“蓝关古道”。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分蓝田为蓝田、白鹿二县;武德三年(620年),又在县东分出玉山县,改白鹿县为宁民县,宁民县治在今汤峪镇石门村。白鹿县、宁民县辖今蓝田县的鹿塬三镇及县西南的焦汤地区以及今汤峪、岱峪的山内及岭南今属于柞水的部分地区。玉山县辖今蓝田的九间房镇、灞源镇、玉山镇、厚镇以及今渭南市临渭区靠近蓝田北岭的部分地区的大王乡、三官庙乡等。《册府元龟》卷497《水利》记载:“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宁民(县令)颜昶开渠引南山水入京城,至石门谷,有汤泉涌出。”
唐贞观元年(627年),废玉山、宁民二县,辖地入蓝田县,从此再无多大变化。唐贞观三年(629年),唐王朝在宁民县城旧址石门村设石门镇,驻重兵并兼管大昌关军务,拱卫京城长安。唐乾宁二年(895年)八月,唐昭宗李晔坐镇石门镇圣寿寺指挥平定了邠州节度使王行瑜、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华州节度使韩健三藩的叛乱。从此,石门镇圣寿寺名声远扬。
关于作者
 杨少敏:蓝田县城关中学退休语文教师。
往期作者精彩文章回顾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主编微信:mxy2722801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