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乡愁 | 绥阳的乡场
绥阳的乡场,在县志中被称为市场,在民间被叫作街。即使只有一排房屋的最小市场,也被叫作半边街。绥阳最早形成的乡场已无文字可考,但平播之役后绥阳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重新置县,知县詹淑以数亩之地筑土垣,构房屋,经营城池,逐步形成县城市场,则是肯定的。改土归流后的绥阳,随着明末清初人口的大量迁入,驿递、盐运和商贸往来不断繁荣,一些乡场便应运而生。规模较大的,有始建于明末清初的永兴场(今蒲场)、尹珍场(今旺草)和郑家场(今郑场)等。规模较小后来逐渐萧条冷落的有数十个。
据《绥阳县志》记载,绥阳的乡场最多时候为民国16年(1927年),全县共有58个。其中,金里有扶风、承恩、郑家场、富文、伞水、飞水、梓桐阁、上坪、大路槽、盘安、青杠湾、苦腊坝、川磏、兴隆、清源、官路场等16个。朗里有蒲老场、牛心山、大桥、双龙桥、神童庙、回龙寺、石门坎、新场等8个。旺里有尹珍、白果铺、毛家铺、大垭、茅垭、南坪、顺河、磨坝、黄河、山坪、公馆槽、小河口、虾扒口、洪光坝、让水坝、刘村等16个。赵里有宽阔坝、枧坝、黄村坝、野菊坝、太平、大粪田、野茶坝、黄鱼江、岔坝子、陶家坪、庙湾、保和、小河坝、彭家湾、金子塘、杉木箐、张村、雷家场等18个。民国十二年到十四年间( 1923年到1925年),绥阳土匪猖獗,地方不靖,旺里的白果铺,赵里的杉木箐、张村和庙湾等地停止了赶场。
解放后,社会秩序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一些小乡场由于乡脚不宽,商品单一,不能满足群众生活所需,逐渐停止了赶场。如儒溪区的牛心山、双龙桥、新场,郑场区的官路场、麻家坝,旺草区的小河口、毛家铺,黄枧区的黄鱼江,太白区的陶家坪等场镇。上世纪90年代初,全县还有28个乡场。但随着城乡面貌的极大改变,交通运输的飞速发展,百姓对商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上坪、联盟、岩坪、后槽等乡场也相继停止了赶场。如今,全县14个乡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除了洋川街道只有东门一条街在赶场,风华镇政府所在地不赶场,其它乡镇政府所在地都在赶场以外,村级范围还在继续赶场的,只有郑场镇的伞水、旺草镇的石羊、风华镇的金承、茅垭镇的中坪、青杠塘镇的野茶、太白镇的官庄、温泉镇的募坝和洪骆、坪乐镇的大垭、小关乡的银花等10个村级市场了。
乡场的变迁,不只是小乡场在历史长河中被淘汰,其名字的变化,也成为一方百姓久远的记忆。如今天的蒲场,最初取名来源于湄潭县的永兴场。湄潭的永兴场是历史上黔北四大商业重镇之一,即“一打鼓(金沙县)二永兴三茅台四鸭溪”。相传,因人气不旺商业萧条,蒲场人便到永兴借土两担,奠基于现蒲场小学校门处,在其上修建字库塔一座,蒲场商业因而繁荣一时,街名便取名永兴场。后来逐渐冷落后,蒲场人又到当时颇为热闹的老蒲场(现新蒲)借土,在原字库塔旁边又修建一座字库塔,从此场镇再次繁荣起来。为了借老蒲场的名气,蒲场人便将永兴场更名为蒲老场,至今才被人们简称为蒲场。今天的旺草场镇,也因东汉时尹珍曾在该地讲学取名为尹珍场,解放后才改为今名。而郑场,最初因当地只有几户郑姓人家居住,名为郑家场。此外,场名的改变,还有承恩场更名为石碓窝和金承,安顺场更名为黄鱼江,顺河更名为坪乐,磨坝更名为名募阳和募坝,反坪更名为太白,万寿更名为官庄,公馆槽更名为公坪,复兴场更名为杉木箐场,辅乐更名为银花等。
乡场的变迁,除了名字的变化和小乡场的消失外,场期的变化,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绥阳的场期,多以5天一场,以古历为准。如宽阔、茅垭、中坪、官庄、大垭、小关赶五、十,郑场、黄场、野茶、坪乐赶一、六,金承、石羊、伞水赶二、七,枧坝、蒲场、青杠塘、银花赶三、八,太白、洪骆、大路槽赶四、九。也有三天一场的,如洋川赶一、四、七,旺草赶三、六、九,募坝赶二、五、八。比较特殊的是温泉,既不按五天,也不是按三天间隔,而是为了和周边赶场时间形成互补,约定了一个特殊的场期,赶四、十。解放初至1978年,政府采取行政手段,6次调整赶场时间,有时场期过密,全为三天一场,有时场期又过长,或一律星期日赶场,或十天一场,或阳历每月一日和十五日赶场。改革开放后,绥阳县恢复了原来的赶场日期,顺应了群众生产生活习惯,方便了农村商贸往来。
如今,现代交通运输和城乡建设的发展,让乡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便捷的网购和物流快递,更是改变了几千年来农村商品经济集中交易的模式。一些地方的乡场,赶场已经不再那么热闹。但历史上各个乡场的特色,作为该地的一张名片,仍然被许多人熟知。比如金承的陶器、旺草的凉席、募阳的仔猪、郑场水巷子的称杆、枧坝的米粉、蒲场的抗水毛边纸等,在历史上都声名远播。其中,郑场曾因商品经济繁荣,在省内乡镇经济地位名列过第三位,一度有“一打鼓(金沙县)二永兴(湄潭县)三郑场”之说。募阳的仔猪,也曾因多年销售到省内的开阳、湄潭、息烽、桐梓、正安以及花溪、安顺等地为荣。
社会在不断进步,时代在不断变化。绥阳乡场的变迁,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但无论怎么变迁,只要有商贸往来,在广阔的农村,乡场就不会远离。何况,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然会促进乡场公共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赶场,不仅是绥阳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这一方水土的魂,召唤着一个个外出的人儿。
文/曾庆远
文字编辑/彭芳蓉
视觉/实习生 惠仕维
编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