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上甘岭”老兵的故事

大约1944年前后,镇江宝堰镇的孤儿毕小毛参加了新四军,这时他大约17、8岁左右。

经过在家乡一带的短暂集训,他被编入了新四军挺进苏北纵队,多次参加在苏北的对日寇的作战后,他迅速成长,成为了一名英勇的战士。

日本投降之后,他又经历了解放战争,边作战边学习,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炮兵技术,成为部队里面炮兵能手。

1950年,毕小毛作为一名炮兵,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跨过鸭绿江,奔赴战场。

他是成千上万参加志愿军的镇江人之一,我在镇江方志馆里看到这样的记载:当时,镇江约有2.2万人参军、1.1万人参战,30人参加医疗队、41名驾驶员支前。

毕小毛在朝鲜作战了五个年头,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中最惨烈的“上甘岭战役”。

这场仗,被称为”东方的凡尔登战役”。

1950年10月19日黄昏,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新华社发

毕小毛讲诉抗美援朝的光荣岁月。

毕小毛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功章

01

毕小毛跟着志愿军的炮兵部队,先期到达上甘岭附近,他和战友们把黑黝黝的炮管朝着联合国军方向列开。

“上甘岭”的“岭”,不是山,而是一个小村庄。

它是朝鲜半岛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圣山南麓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在上甘岭的北边,还有一个小山村叫“下甘岭”。

上甘岭和下甘岭,相距一公里。下甘岭这个地方,曾当过志愿军总部的所在地。这两座村庄,先后三次被敌人侵占,血洗一空,房无一间,树无一棵,村里更无一人。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就发生在上甘岭两侧的高地,右边是597.9高地,左边是537.7高地,两山头加起来只有3.7平方公里,但它们互为犄角,北靠五圣山,为五圣山前沿的重要支撑点。当时十五军四十五师的一三五团九连和一连分别守卫这两个高地。

美军把这片地方称作“三角形山”,这里确实是当时志愿军中部战线的咽喉要点,一旦失守朝鲜北部将无险可守,所以下血本必须打下这里。

志愿军也是下定决心要守住。当时,彭德怀指着朝鲜地图对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二百公里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这样一来,双方的兵力在这场仗中越投越多。

“联合国军”先后投入美军第7师和韩军第2师、第9师,共计步兵11个团又2个营,另18个炮兵营,总兵力达6万余人;

志愿军投入第15军第45师、第29师,第12军第31师和第34师第102团,炮兵9个团各一部另4个营,总兵力达4万余人。

原本这场仗被称为“战斗”,因为根据志愿军作战条令规定,军以下规模作战称为“战斗”。

后来两个军投入战斗,这场仗上升为“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被称为“凡尔登战役”也非常贴切,“凡尔登战役”,欧洲人称之为“战争绞肉机”,听听都让人胆寒。

美国人为什么要挑起这场战役呢?

因为当时美方指挥官、时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四星上将范佛里特特别狂傲,认为五天就能打下。

范弗里特的自信来自于美国的厚家底,他说:“我要留下无数个炮兵的弹坑,以致能让人连着从一个弹坑跳到另一个弹坑里。”

他成名于二战欧洲战场,惯用“密集炮火轰炸”这一招。军事史上也因此有个专用名词:“范弗里特弹药量”,指的是不计成本地投入庞大的弹药量进行密集轰炸和炮击,实施强力压制和毁灭性的打击,意在迅速高效地歼灭对方有生力量,使其难以组织有效的防御,最大限度地减少己方人员的伤亡。

不得不说,这一招相当不要脸,也非常有效,一出手往往就赢了。

这招的背后,是美国雄厚的家当。

当时一发炮弹的价格,6寸炮弹是125美元,8寸炮弹是250美元,炸弹大约一万多美元一颗。

在上甘岭战役中,美军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炸弹5000余枚,换算成钱,这笔钱,相当于两千万中国农民一年的生活费。

对比一下,双方的实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大到没法接受。所以最初考虑出兵朝鲜,导师肯定也是很纠结的,不然不会思考了几天几夜,才下了巨大的决心。

自信满满的范弗里特,高调的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金化攻势”将是1951年“秋季攻势”以后所发动的一次最大攻势,是一次“扭转当前战局”的“摊牌行动”。

在他的心里,估计这场仗没什么悬念,稳赢了,所以说这是一次“摊牌”。

有钱,不仅能任性,还可以嚣张。

美国竟然用女明星珍妮·诺赛来命名597.9高地,声称:谁先攻上山头,珍妮就属于谁。

宝堰镇抗美援朝老战士的军功章和《革命军人证明书》。

但最后事实证明,美军的作战伤亡是原先估计的125倍,将一场营连级规模的战斗打成11万人参加的战役,却未达成任何作战意图。

02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点半,美国片面中止谈判,突然向上甘岭阵地发动进攻。

先期到达上甘岭附近志愿军的炮兵,毕小毛和战友们用榴弹炮向敌人阵地猛烈发射炮弹。

炮弹引来敌军疯狂的轰炸。

范弗里特的计划,是用一天时间夺下五圣山前的597.9和537.7北山高地这两个战略要地。为了达到目的,一天里,敌军向上甘岭发射30余万发炮弹、500余枚航弹,上甘岭主峰标高被削低整整两米,寸草不剩。

被如此猛烈的轰炸,毕小毛的许多战友在炮位上就被炸得粉身碎骨,许多人耳朵都被震聋了,毕小毛的耳朵,被炸得啥也听不见了。

他和炮兵队伍被迫转移。

随后,敌军占领了表面阵地,志愿军转入坑道作战。

美军320多门重炮、27辆坦克以每秒钟6发的火力密度将钢铁倾泻到这两个小山包上。

在长达8个小时的时间里,志愿军战士一天伤亡550余人,通往一线阵地的电话线全部中断。

这一天里,敌军向上甘岭发射30余万发炮弹、500余枚航弹,上甘岭主峰标高被削低整整两米,寸草不剩。

即便是这样,直到四天以后,四十五师前沿部队才因伤亡太大,退入坑道,表面阵地第一次全部失守。该师逐次投入的15个步兵连全部被打残,最多的还有30来人,少的编不成一个班。

19日晚,杀红了眼的四十五师,拼尽全力发动了一次反击,然后你来我往,争夺阵地。

争夺的过程实在太惨烈了,比如黄继光舍身堵枪眼、19岁的龙世昌舍身炸地堡、与敌人同归于尽者四十五师就有30多位,更不必说艰苦卓绝的坑道战……

对手一样也很惨烈,联合国军投入了17个营,伤亡七千之众,惨到每个连不足四十人。美国随军记者威尔逊报道:一个连长点名,下面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

10月30日,志愿军再度反击。

这一次,志愿军集中了50门山炮、野战炮和毕小毛所在的榴弹炮,30门迫击炮,24门火箭炮,数十门无后坐力炮,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炮战。仅野战炮和榴弹炮进行的两次急袭射,就发射炮弹2574发,将敌军工事全部摧毁,并且大量杀伤了敌人的有生力量。

猛烈的轰炸,让美国人慌了。

美七师的一个上尉尼基惊恐的告诉随军记者:“中国军队的炮火像下雨一样,每秒钟一发,可怕极了。我们根本没有藏身之地。”

每秒钟一发炮弹,美军就受不了了,而志愿军在十几天前面对的是每秒钟六发炮弹的狂轰。

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著名战斗英雄。他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中国几代人。新华社发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部队奉命攻占391高地美军前哨阵地,在潜伏时他被美军发射的侦察燃烧弹烧着。为不暴露潜伏部队,他双手插进泥土中,强忍剧痛,始终未动,直至壮烈牺牲(油画作品)。 新华社发

这一天,志愿军收复主峰。

次日凌晨,联合国军发动了40余次攻击。

阵地就是这么反反复复的争夺。

第15军军史中写着:“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在最后的紧要关头,火箭炮团的23门火箭炮一次齐放,在8秒钟内可发射368发火箭弹,创造了一次即歼敌600余名的纪录。在炮兵的较量上,中国志愿军的炮兵跟美军打了一个平手,70%以上的敌军都是被我方炮兵给打死的。

11月15日,联合国军分五路进攻,四十五师最后一个连队增援到位。

打到下午3点,连长赵黑林趴在敌人尸体上写了个条子派人送回:我巩固住了主峰,敌人上不来了。

当天,美国人向新闻界承认:“到此为止,联军在三角形山是打败了。”

他们开始意识到:有钱,也是没办法任性的了。

因为他们的对手,是一支钢铁般的队伍。

史载:在范弗里特的余生中,他一直对当初将之命名为“摊牌”并且在新闻界面前大肆吹擂,悔恨不已。

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黄继光烈士的弟弟黄继恕,在归国前到上甘岭597·9高地——黄继光烈士牺牲的地点献花。 新华社发

03

后来,毕小毛才知道,整个“上甘岭战役”里,美军共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5000多枚航弹,志愿军只有40多万发炮弹,大部分是后期才用上的。

但英勇的战士们,硬是打出了上甘岭战役的奇迹,这场胜仗对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很大。

秦基伟曾在其回忆录中写道:
上甘岭战役,是一场特殊的战役,它既是敌我双方军力的较量,又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观、两种思想体系的较量。上甘岭战役不仅从军事上打垮了敌人的攻势,也打出了我军的指挥艺术、战斗作风和团结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以后有人说过,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

在朝鲜作战5个年头后,毕小毛在1955年复员,回到了镇江。

壮士解甲归乡,军魂犹在发光。

他在家乡宝堰镇大陆村工作了三十多年,退休后在家务农,他经常给镇上的老少讲抗美援朝的故事,镇上的孩子们都称他“故事爷爷”。

如今,毕小毛已经94岁,从去年冬天开始,腿脚的老毛病又犯了,并且伴有老年痴呆症,但只要一谈起年轻时抗美援朝的经历,他马上就热血沸腾。

这就是我们的前辈,这就是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长城。

人们没有忘记宝堰镇上的这些抗美援朝老战士。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宝堰镇的领导们特别看望慰问了宝堰镇7名抗美援朝老战士,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看望毕小毛。

△与毕小毛合影

△向卞金玉送上慰问金

△看望吉六根

△向越罗照送上慰问金

△向黄友爱送上慰问金

△向邓罗福送上慰问金

他们身回乡土,变成了一个普通人,却时常想起上世纪50年代朝鲜伴着炮声轰鸣的坑道。

坑道里的战士,正看着一封来自后方老家的慰问信,信里家乡的人问:“你们吃了那么多苦,对祖国有什么要求?

这个战士心想:“我没什么要求,只希望将来能得到这么大一块胜利纪念章,我要把它传给我的孩子们”。

说完,战士用手轻轻比划着。他的眼里,闪着光……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点击分享:

老镇江            鼎大祥的故事

陶玉玲,永远的镇江“二妹子”

星云大师在镇江焦山的岁月

这,就是镇江的“辛丰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访仙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陵口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大路镇”啊!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