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往事:那些年,上河边的捕鱼神器!只有老镇江人认识的“搬罾”

看到这两张陈大经老师七、八十年代的照片时,心猛然一动。

照片上是一种水边过去常有的捕鱼用具,现在城市里面是肯定看不到了。不过我们小的时候,沿着平政桥到西门桥一带,是能看到这种神器的。印象深刻的是上河边的运河畔,有过这么一个很大的渔网。

八十年代的时候家住中华路一带,晚上常常和家人逛到迎江桥附近,看过运河边的人家如何把大网拉上来,那些河里的小鱼虾在渔网里不断的蹦跳。

大网提上来的那一刻,常常伴着尖叫和鼓掌,是童年最快乐的时刻,这种简单的快乐,现在已经很少能有了。

扳鱼网捕过路鱼(陈大经老照片)

守网待鱼不急慌(陈大经老照片1979)

01

老镇江把这种“玩意儿”叫搬罾(zēng),这种捕鱼方式叫搬罾捕鱼。

搬罾捕鱼的原理很简单,几根竹竿绑成十字再挂上渔网用来捕鱼,现在的年轻人能看到搬罾捕鱼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但对不少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记忆里依然十分熟悉。

渔歌晚唱,归帆联影,浅滩潮退,堤外罾棚。这都是自古以来人们所欣赏的诗意场景,过去可能是太熟悉了,熟视竟无睹,待到景观被变走了,才会感叹时间去哪儿了。

查了一下度娘,“罾”字是一种形声字,“罾”字上面就是一个网。

《汉书》里说,,鱼网也,形如仰伞盖,四维而举之。搬罾就是要将四根长竹杆(细、长又结实)的一头扎在一起,另一头按十字形分别撑开系住渔网的四角,再用另一根较长的粗长结实的黄竹(苦竹)做罾杆,另外还需要一根长绳,通过罾杆系在四根竹杆的交叉部位。

下罾的时候,罾杆的一头固定在岸上,人则在岸上利用杠杆原理拉住长绳,将罾网平放入水中。

而渔网的中部会放上酒糟(酒糟有香气,用以诱捕),为了防止酒糟浮走,或者被鱼全部吞食掉,上面还要盖上一块瓦片。

放罾网下水,这个也有技巧,脚抵罾杆,慢慢将罾网平放入水中。手要稳住,不能放偏,否则搬罾就会放歪了。

放罾的位置是有讲究的,一定要在有流水并且有回旋的地方。上河边刚好是运河上一个拐弯的地方,所以适合渔夫在那边打埋伏。

罾网下好后,大约两三分钟用绳子拉起来看一下。

那时候的运河里的水还是很清的,河里有不少鱼,鱼从网里游过,一下子就被捕起来。

搬罾捕鱼是一种原始的捕鱼方式,早在宋代《清明上河图》里就有记载。

02

印象里面在运河边搬罾的是一个个子蛮高的中年人,这是个体力活,水的阻力巨大,没有很大的力气一个人很难才能将网“搬”起来。

起罾也是利用同样的原理,抵住罾杆的底端,迅速的拉动绳子。

看着鱼虾在渔网里不住的翻腾跳跃,捕鱼人的心情也会变得非常愉悦。看捕鱼人的心情也一样很好,人们的快乐有时候也很简单。

搬罾的时候,要带着一个鱼舀子或鱼兜子,罾网上的小鱼虾都要用它给舀起来。

实际上搬罾就是要不断地搬动“罾”这个特殊渔网的动作,搬罾捕鱼就是搬动“罾”这种古老的捕鱼工具的劳作形式。

运河里的鱼虾大的不多,小鱼小虾都或送或卖给养猫人家当猫粮的。偶尔打到几条大的鱼,打鱼的都舍不得自己打牙祭,用篓子装着,让孩子给中华路小学的老师尝尝。

郑和下西洋将搬罾捕鱼的方法传到了印度的马拉巴尔海岸一带,那里称“搬罾”的渔网为“中国渔网”(Chinese Fishing Nets),当地人叫做Cheena vala,流传至今。

1990年3月1日澳门邮政发行《传统行业(二)》“渔夫”邮票制作的“搬罾捕鱼”

 03

“勤搬罾,慢撤网”,搬罾捕鱼需要经常守护,不断地搬罾出水才能捕获到鱼。如果懒,尽管鱼已游到上面。如果不及时起罾,鱼就会又游到别处去了。

就如生活一样,机遇是随时都有的,只有永不懈怠,收获和财富才不会擦肩而过。

当今的城里,再看到有这样原始生活气息的场景是很难的,看到那两张老镇江的相片,似乎嗅到一丝过往的味道,那是童年运河岸边的水汽味儿。

运河边长大的孩子,这种水汽味儿曾经是熟悉的周边世界的一部分。

也不知道是怎么慢慢的,熟悉的生活变得陌生的,当它悄无声息地消失之后,熟悉的世界突然之间缺失了那么一小碎块。只有在很突然很突然的时候,猛然给你触动。

这种突然间的触动,让我感受到生命在流逝。

身边很熟悉很熟悉的同事调走了,突然不在你身边唠唠叨叨了。

那些买回来读了一遍的书啊,页面也在慢慢的发黄。

每一件场景的变化,每一个朋友的道别,都意味着我熟悉的世界在缺失、开始破碎。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从发现生命的破碎不可避免开始的。

人常说:人生是一种修行。人修的是什么呢?

我隐隐的感觉,修的就是让人习惯熟悉的世界渐行渐远。

我知道得到的不会长存

我知道放不下的是执念

我知道我在意的一切都会成为过眼云烟

但我就是愿意,在这一切的变幻中深沉的体验……

这正是:

看这些镇江的记忆,却已淹没在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一张名片,

如感兴趣,大家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哦,

最好再留个感言,万分感激!

(0)

相关推荐

  • 三亚海滩百名渔民捕鱼,2小时收上千米渔网,渔获非常喜人

    天地渔人 10月份来三亚已经一周,前几天经历台风接连下雨,到今天终于晴了.下午去三亚湾海滩玩,看到了难得一见的捕鱼场景. 下午5点多,三亚湾海滩上都是游客,当地渔民收网捕鱼的场景吸引着游人.这里的海滩 ...

  • 渔具的文化范——读《渔具图谱》漫记

    渔具的文化范 --读<渔具图谱>漫记 我的家乡在长江边,修建三峡水库之后,江面宽阔,江水宁静.闲步如画江堤,时见三五垂钓者,各坐一张小椅,手握渔杆,双目淡定地望着水面,嘴里唠嗑着家长里短, ...

  • 焦山往事:那些焦山的老照片呦!是多少老镇江人满满的乡愁,看过泪湿湿

    虽然现在的焦山和江滩连在了一起,人们可以通过焦山东大门的陆路上焦山游玩.但过去焦山确实是地处江心,历来以船作为交通工具的. 因此,现时搜集到镇江焦山最早的照片,是由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所拍摄的&qu ...

  • 金山公园往事:那些金山的老照片呦!老镇江人看了泪湿湿回忆满满

    金山公园是镇江的一个标志,到镇江的游客很少不到这座公园游玩一番的.这座有着"白娘子水漫金山"传说的公园,它的建立和发展记录了镇江人的很多回忆. 当然,在这里先要解释一下,这里谈的是 ...

  • 往事涟漪(上)

    往事涟漪(上)   作  者:耿 铁 生 图  片:选自网络   许多人听到我的名字,一开始总以为我是一位男性.是的,我们都知道著名的知青作家史铁生,知道开始被称为"白卷英雄"后来 ...

  • 【门球往事】历史上的6月4日,你是主角吗?

    今日主角:江苏常熟.北京通州.浙江杭州.四川宜宾.浙江台州.河南驻马店.重庆涪陵.云南大理.江苏苏州.四川宜宾.河北石家庄.安徽安庆.陕西商洛.江苏昆山 见证者许建华 2019年 2019年6月4日, ...

  • 【服装往事】初上扬州/梁永胜

    文/梁永胜 初上扬州 --服装往事(六) 宝应服装厂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未就开始生产外贸服装,一是外加工,其它外贸生产厂为赶交货期,帮其突击一下,落个加工费.二是匀些加工订单,从有外贸门路的工厂拿一些数量 ...

  • 南胜往事-----花山溪上的行船人

    民国时期,平和河流水源丰富,河深潭多,交通运输主要靠水路,航运业发达.南胜至小溪航道20公里,水大时船只靠篙撑.桨划航行,枯水季节逆水上行靠人下水顶推.拉拽. 当时往返于小溪南胜两地间船只有29条,主 ...

  • 春漾: 分明往事眉尖上,又入珠帘日影中

    春   势 万丈青山万丈风,吹开北斗碧霄中. 倚天试向人间看,尽是春花得意红. 春    趣 丽日江天碧草风,城南三月柳烟蒙. 落花偷逐春蝴蝶,飞入空山翠色中. 春    闲 春山隐隐几人家,苔径青青 ...

  • 川中运河,成渝水上快车道

    自从成渝经济区规划出台以来,成渝之间的交通联系愈来愈方便.两者之间有三条高速公路,四条铁路(含规划中的成渝中线高铁),可谓选择多多.但两者之间却无法水路连通,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表面看来,成渝之间 ...

  • 平政桥往事:见证老镇江的码头文化,不愧是江南运河第一桥!

    在中华路小学上学的日子,一晃就30年过去了,放学后就去浮桥巷2号的奶奶家学作业.过去周三放学都会特别早,老师要政治学习,那时早早写好作业的我,先走到京口闸边的面点店买个麻团当下午茶吃吃,然后顺着运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