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风靡镇江的黑白电视和电视报你还记得吗?

镇江最早的电视机大约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有些效益好的单位购买了9英寸黑白电视机,作为给职工群众学习的工具出现的,在小礼堂的讲台上放着电视机,播放给职工们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新闻、纪录片等节目,这些节目的时间都很固定,小礼堂里的放电视的场面有点像现在的电视电话工作会议。

80年代初的时候,镇江就流行一种叫“浮玉牌”的黑白电视机了。计划经济年代的电视机,购买是要用“票”的,有了专门的票证才能到五化交公司购买。因为成品很难买到,所以当时很多人找“关系”买电视机的零件,再请懂技术的朋友帮忙组装,效果和后来计算机初流行时候的“兼容机”一样。

到了1984年下半年的时候,镇江市区家庭拥有收音机、电视机的数量越来越多,出版《镇江广播电视报》的工作也提上了日程。

这一年的12月26日,镇江市广播电视局发了一则《关于镇江电视台24频道分米波电视开播的通告》,除了告知市民镇江已经拓宽频道外,镇江电视台有三个电视频道的节目安排:5频道转播中央电视台节目;7频道转播上海电视台节目(镇江电视台新闻节目和广告节目也安排在7频道播放),24频道转播江苏电视台节目。

四天后,一份试刊号《镇江广播电视报》出版了。

这份试刊的报纸有点粗糙,虽然只有两版,但排版还好,统一由邮局发行,在镇江各个杂货铺都有代售。

订报纸月订9分钱,单买一份报纸只需要2分钱。

1984年的试刊号

镇江电视台初代主持人

01

1984年的镇江广电报显现出的,是一股改革开放的气息。

头版预告了高德正代市长发表新年广播讲话的信息,还有镇江锚链厂企业改革的资讯。镇江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预告除了市内重要新闻外,基本上是优秀文艺作品如京剧《将相和》、越剧《豆腐郎》的节目介绍。

当时镇江很多青年家里都有录音和广播一体的收音机了,电台还贴心的推出一个《请您录音》栏目,经常把世界名曲、流行音乐等播出时间做出预告,方便这些音乐爱好者录音。

对于当时的中青年来说,电视是一个学习好帮手,因为中央电视台很多时间段都是电教节目,比如“学日语”、“微信计算机电视辅导函授”、“法语入门”等培训类节目;电视也是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比如《世界各地》、引进内陆的海外译制片(比如巴西电视剧《女奴》等)。

对于孩子来说,少儿节目“聪明的一休”、《七巧板》是每晚的期待。

对老年人来说,电视节目里的戏剧以前只能听广播里的声音,如今声像俱全;那一年山东电视台还拍摄了《水浒传》,这种有武打镜头的名著看了很带劲。

这一版的《水浒》,看过的人不多。

所以家里有电视机的,要买广播电视报;家里没有电视机的,也要买广播电视报,因为知道什么时间播放,才能到朋友家蹭电视看。

那时候,邻居谁家有一台电视机,被串门的概率就大了许多,经常有朋友过来看电视,一边看一边聊天,氛围很融洽。

1985年2月25日-3月3日的广电报。

当年红遍镇江的女主持人。

02

1985年,随着香港电视剧《上海滩》在上海电视台开播,满街尽是叶丽仪“浪奔浪流”的歌声。

如果说同期播放的《霍元甲》、《陈真》点燃了男性观众的功夫英雄梦,《射雕英雄传》引动了青年男女的武侠爱情梦,《上海滩》几乎吸引了所有年龄、不分男女的观众。

一时间,广电报洛阳纸贵,开始承办广播报纸广告业务了。

精明的编辑们,在报纸首页都有“每周一歌”的栏目,从《霍元甲》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到《笑傲江湖》的《沧海一声笑》、《敌营十八年》的《胜利在向你招手》、《四世同堂》的《千里刀光影》、《便衣警察》的《几度风雨几度春秋》、《西游记》的《敢问路在何方》……这些歌谱歌词,让当时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们把省下来的零用钱买了来收藏。

1986年,广电报开始尝试扩充为四个版,版面多了,广告也多了,每份报纸也涨到了四分钱

这年开始,7频道周一到周五就不转播上海电视台的节目了,而是镇江电视台播出节目。周末还是上海电视台为主。

难忘的中央电视台老图标

难忘的镇江电视台图标

慢慢的,这份报纸内容越来越全,《一周广播新闻摘要》、《一周主要文艺广播》、《立体声调频广播节目预告》等栏目都出现了,电视剧剧情内容也增加了不少,有时还刊登影视评论小文章,所以更受读者喜爱了。

1987年广电报改为4开4版,每份售价5分。有一段时间,大街小巷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总有几个自行车货架上放一摞《电视报》的小商贩,并伴着镇江口音的“下周电视报哟”的吆喝着叫卖声,响彻街头巷尾。真让人不敢相信,区区五分钱的小报纸,竟如此畅销。

随着报纸在市民生活中的分量日渐重要,次年,镇江广播电视报社成立了,许多有才华的年青人加入到了编辑的行列。

90年代后,因为性价比高,广电报很受市民青睐,有过22万多份的发行量记录,一度比其他报纸的覆盖率还要高。

有位广电报的编辑告诉我,当时广电报有个强大的忠实读者群——学生群体,因为平时学生们没法看电视,只能通过广电报了解流行的影视剧内容过过瘾。有了那张小报的索引,学生们每天晚自习后,总会在几个要好的同学邀约下,千方百计找电视看。

这就让我理解了为啥80、90后的特别爱追剧,小时候缺啥长大补啥啊。

新世纪后,栽在房前屋后高处的天线杆,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得无影踪了,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其他传媒方式的兴起,书报亭里的广电报越来越少,虽然经过《壹周刊》的改版,也没有办法复制曾经的辉煌,这可能也是发展的必然吧。

蓦然回首,我们发觉,这份老报纸曾经对社会风尚、价值观念、文化潮流产生过很大影响,成为一个时代的标签,留存许多的美好。

一张旧报纸,可以勾起你多少曾经的回忆?

哦,这就是时光……

分享:

镇江的味道

看这些镇江的记忆,却已淹没在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一张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

如感兴趣,您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

↓↓

(0)

相关推荐

  • 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了12种合理使用的方式:

    (2013-04-28 09:39:55) <著作权法> 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

  • 做文艺副刊编辑这些年

    文|周刚振 <三秦广播电视报·商洛版>自创刊至今已快有三十个年头了,它的前身是<商洛电视报>.我作为该报的一名文艺<州河>编辑,看到它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心里是由 ...

  • 一起来读电视报:回顾那些久违的老剧集老节目

    首先,先登一条致歉声明:昨天转载了中国配音网的一则消息."一休"的日语原配藤田淑子老师去世了.当时,时间匆忙,我没有把原文标题中的"声优"二字删除干净,误留了一 ...

  • 陈建强:看《来的都是客》 也说“老羊”其人

    也说"老羊"其人 陈建强 一本新书<来的都是客>,一个自媒体公众号"老羊铲史",这一阵子,竟把塞外承德文坛搅了个"热火朝天". ...

  • 胶东乡村记忆:1981年,我从烟台搬了一台彩电回栖霞

    1971年,我在栖霞县一处乡镇联办中学任教,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写通讯报道,宣传身边的新人新事.那时候学校唯一的宣传工具是黑板报和铁桶子土广播,后来才有了收扩音机和广播喇叭.而电视机对于乡下的人们来说,还 ...

  • 主持人与播音专业详细介绍,主持人与播音专业关键课程内容

    主持人与播音专业塑造具有主持人与播音的基础知识与技术性专业技能,能从业电视广播播音与节目主持人工作中的高級技术性实用性专业人才.下边我为大伙儿共享的是主持人与播音专业的详尽內容,期待对大伙儿有协助! ...

  • 穿越时光 | 那些年,这份报纸发了我许多东西

    - 残留在手掌里的余温,在物是人非的回顾中,也已随着记忆慢慢地重现. 浮生若梦,掩袖一笑弹指间 "报"里看花 "报"里看花 我对<江苏广播电视报>怀 ...

  • 电视报攻略|如何去图书馆查“译制动画片信息”?

    前几天,我们公布了开始创作<童话往事>卷3-4的消息,得到很多朋友的热烈响应.作为这件事的第一步,就是首先要查遍全国所有省(区)+省会(区府)的两级电视台的外国动画片播出情况.有很多朋友想 ...

  • 聊聊查阅《XXX电视报》的乐趣与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欢迎大家加入查阅"电视报"的队伍里来!        上周发布了恳请全国各地的朋友一起来查阅"电视报"的公告后,收到N多热心读者和怀旧动画爱 ...

  • 【留住乡愁】那些泛黄的证书……

    我是一个有历史意识的乡下人,并且偏偏我的记性还出奇地好,很多的往事并没有随着岁月的风儿飘散,悄悄地在我脑海里留下了大量影像资料,甚至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如果还有一些原始的证据留存着,那我就可以全盘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