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仗
诗有九对: 一曰切对,二曰切侧对,三曰字对,四曰字侧 对,五曰声对,六曰双声对,七曰侧双声对,八曰叠韵对,九 曰叠韵侧对。切对一,谓家物切正不偏枯。切侧对二,诗曰: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字对三,诗曰:“山柳架寒露,池 筱韵凉飙。”字侧对四,谓字义俱别,形体半同。诗曰:“玉鸡清 五洛,瑞雪映三秦。”声对五,谓字义别声名对也。诗曰:“疏蝉 韵高柳,密鸟挂深松,”双声对六,诗曰:“洲渚近环映,树石相 因依。”双声侧对七,诗曰:“花明金谷树,菜映首山薇。”叠韵对 八,诗曰:“平明披黼帐,窈窕步花庭。”叠韵切对九,诗曰:“浮 钟霄响彻,飞镜晚光斜。” (李峤《评诗格》)
夫对者,如天尊地卑、君臣父子,盖天地自然之数。若斤 斧迹存,不合自然,则非作者之意。又诗语二句相须,如鸟有 翅,若惟擅工一句,虽奇且丽,异异于鸳鸯五色,只翼而飞者 哉? (皎然 《诗式》)
律家之流,拘而多忌,失于自然,吾尝所病也。必不得 已,则削其俗巧,与其一体。一体者,由不明诗对,未阶大 道。……夫累对成章,高手有互变之势,列篇相望,殊状更 多。若句句同区,篇篇共辙,名为贯鱼之手,非变之才也。俗 巧者,由不辨正气,习弱师弊之过也。其诗云:“树阴逢歇马, 鱼潭见洗船。”又诗云:“隔花遥饮酒,就水更移床。”夫景象非 一,虚实难明。有可睹而不可取,景也; 可闻而不可见,风 也; 虽系乎我形,而妙用无体,心也; 义贯众象,而无定质, 色也。凡此等,可以偶虚,亦可以偶实。(皎然 《诗 议》)
或曰: 文词妍丽,良由对属之能; 笔札雄通,实安施之 巧。若言不对,语必徒申; 韵而不切,烦词枉费。元氏云: 《易》曰:'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书》 曰:'满 招损,谦受益。’此皆圣作切对之例也。况乎庸才凡调,而对而 不求切哉!”
余览沈、陆、王、元等诗格式等,出没不同。今弃其同 者,撰其异者,都有二十九种对,具出如后。其赋体对者,合 彼重字、双声、叠韵三类,与此一名; 或叠韵、双声,各开一 对,略之赋体; 或以重字属联绵对。今者,开合俱举,存彼三 名,后览达人,莫嫌烦冗
二十九种对; 一曰,的名对 (亦名正名对,亦名正对); 二曰,隔句对; 三曰,双拟对; 四曰,联绵对; 五曰,互成 对; 六曰,异类对; 七曰,赋体对; 八曰,双声对; 九曰,叠 韵对; 十曰,回文对; 十一曰,意对。右十一种,古人同出斯 对。十二曰,平对; 十三曰,奇对; 十四曰,同对; 十五曰, 字对; 十六曰,声对; 十七曰,侧对。右六种对,出元兢《髓 脑》。十八曰,邻近对; 十九曰,交络对; 廿曰,当句对; 廿 一曰,含境对; 廿二曰,背体对; 廿三曰,偏对; 廿四曰,双 虚实对; 廿五曰,假对。右八种对,出皎公 《诗议》。廿六 曰,切侧对; 廿七曰,双声侧对; 廿八曰,叠韵侧对。右三 种,出崔氏《唐朝新定诗格》。廿九曰,总不对对。
第一,的名对 (又名正名对,又名正对,又名切对)。的 名对者,正也。凡作文章,正正相对。上句安天,下句安地; 上句安山,下句安谷; 上句安东,下句安西; 上句安南,下句 安北; 上句安正,下句安斜; 上句安远,下句安近; 上句安 倾,下句安正: 如此之类,名为的名对。初学作文章,须作此 对,然后学余对也。……
第二,隔句对。隔句对者,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 第四句对: 如此之类,名为隔句对。诗曰:“昨夜越溪难,含悲 赴上兰; 今朝逾岭易,抱笑入长安。”……
第三,双拟对。双拟对者,一句之中所论,假令第一字是 “秋”,第三字亦是“秋”,二“秋”拟第二字; 下句亦然; 如此之 类,名为双拟对。诗曰:“夏暑夏不衰,秋阴秋未归; 炎至炎难 却,凉消凉易追。”……
第四,联绵对。联绵对者,不相绝也。一句之中,第二 字、第三字是重字,即名为联绵对。但上句如此,下句亦然。 诗曰:“看山山已峻,望水水仍清; 听蝉蝉响急,思乡乡别 情。”……
第五,互成对。互成对者,天与地对,日与月对,麟与凤 对,金与银对,台与殿对,楼与榭对。两字若上下句安之,名 的名对; 若两字一处用之,是名互成对,言互相成也。诗曰: “天地心间静,日月眼中明; 麟凤千年贵,金银一代荣。”……
第六,异类对。异类对者,上句安天,下句安山; 上句安 云,下句安微; 上句安鸟,下句安花; 上句安风,下句安树: 如此之类,名为异类对。非是的名对,异同比类,故言异类 对。但解如是对,并是大才,笼罗天地,文章卓秀,才无拥 滞,不问多少,所作成篇,但如此对,益诗有功。诗曰:“天清 白云外,山峻紫微中; 鸟飞随去影,花落逐摇风。”……
第七,赋体对。赋体对者,或句首重字,或句首叠韵,或 句腹双声: 如此之类,名为赋体对。似赋之形体,故名曰赋体 对。……
第八,双声对。诗曰:“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释曰: “佳菊”双声,系之上语之尾;“丽兰”叠韵(按当作曰双声),陈 诸下句之末。秋朝非无白露,春日自有清风,气侧音谐,反之 不得。“好花”、“精酒”之徒,“妍月”、“奇琴”之辈: 如此之类,俱 曰双声。……
第九,叠韵对。诗曰:“放畅千般意,消遥一个心; 漱流还 枕石,步月复弹琴。”释曰:“放畅”双声 (按当作“叠韵”),陈之 上句之初;“消遥”叠韵,放诸下言之首。双道二文,其音自 叠; 文生再字,韵必重来。“旷望”、“徘徊”、“绸缪”、“眷恋”,例 同于此,何藉烦论。……
第十,回文对。诗曰:“情亲由得意,得意遂情亲; 新情终 会故,会故亦经新。”释曰: 双“情”著于初、九,两“亲”继于 十、二; 又显头“新”尾“故”,还标上下之“故”“新”: 列字也 久,施文已周,回文更用,重申文义,因以名云。……
第十一,意对。诗曰:“岁暮临空房,凉风起坐隅; 寝兴日 已寒,白露生庭芜。”又曰:“上堂拜嘉庆,入室问何之; 日暮行 采归,物色桑榆时。”释曰:“岁暮”“凉风”,非是属对;“寝兴” “白露”,罕得相酬。事意相因,文理无爽。故曰意对耳。……
第十二,平对。平对者,若青山、绿水,此平常之对,故 曰平对也。他皆效此。
第十三,奇对。奇对者,若马颊河、熊耳山; 此“马”“熊” 是兽名,“颊”“耳”是形名,既非平常,是为奇对。他皆效此。 又如漆沮、四塞,“漆”与“四”是数名,又两字各是双声对。又 如古人名,上句用曾参,下句用陈轸,“参”与“轸”同是二十八 宿名。若此者,出奇而取对,故谓之奇对。他皆效此。
第十四,同对。同对者,若大谷、广陵,薄云、轻雾; 此 “大”与“广”,“薄”与“轻”,其类是同,故谓之同对。同类对 者,云、雾,星、月,花、叶,风、烟,霜、雪,酒、觞, 东、西,南、北,青、黄,赤、白,丹、素,朱、紫,宵、 夜,朝、旦,山、岳,江、河,台、殿,宫、堂,车、马, 途、路。
第十五,字对。或曰: 字对者,若桂楫、荷戈,“荷”是负 之义,以其字草名,故与“桂”为对; 不用义对,但取字为对 也。或曰: 字对者,谓义别字对是。……
第十六,声对。或曰: 声对者,若晓路、秋霜;“路”是道 路,与“霜”非对,以其与“露”同声故。或曰: 声对者,谓字义 俱别,声作对是。……
第十七,侧对 (崔名“字侧对”)。元氏曰: 侧对者,若冯 翊 (地名,在左辅也)、龙首 (山名,在西京也)。此为“冯”字 半边有“马”,与“龙”为对;“翊”字半边有“羽”,与“首”为对: 此为侧对。又如泉流、赤峰;“泉”字其上有“白”,与“赤”为 对。凡一字侧耳,即是侧对,不必两字皆须侧也。以前六种切 对,时人把笔缀文者多矣,而莫能识其径路。于公义藏之箧 笥,不可垂示于非才。深秘之,深秘之。……
第十八,邻近对。诗曰:“死生今忽异,欢娱竟不同。”又 曰:“寒云轻重色,秋水去来波。”上是义,下是正名。此也对大 体似的名,的名窄,邻近宽。
第十九,交络对。赋诗曰:“出入三代,五百余载。”或曰: “此中“余”属于“载”,不偶“出入”; 古人但四字四义皆成对, 故偏举以例也。
第二十,当句对。赋诗曰:“薰歇烬灭,光沉响绝。”
第廿一,含境对。诗曰:“悠远长怀,寂寥无声。”
第廿二,背体对。诗曰:“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第廿三,偏对。诗曰:“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谓非极对 也) 又曰:“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又曰:“日月光太清,列 宿曜紫微。”又曰:“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全其文彩,不求 至切,得非作者变通之意乎!若谓今人不然,沈给事诗亦有其 例。诗曰:“春豫过灵沼,云旗出凤城。”此例多矣。但天然语, 今虽虚亦对实,如古人以“芙蓉”偶“杨柳”,亦名声类对。
第廿四,双虚实对。诗曰:“故人云雨散,空山来往疏。”此 对当句义了,不同互成。
第廿五,假对。诗曰:“不献胸中策,空归海上山。”或有人 以“推荐”偶“拂衣”之类是也。
第廿六,切侧对。切侧对者,谓精异粗同是。诗曰:“浮钟 霄响彻,飞镜晓光斜。”“浮钟”是钟,“飞镜”是月,谓理别文同 是。
第廿七,双声侧对。双声侧对者,谓字义别,双声来对 是。诗曰:“花明金谷树,叶映首山薇。”“金谷”与“首山”字义 别,同双声侧对。……
第廿八,叠韵侧对。叠韵侧对者,谓字义别,声名叠韵对 是。诗曰:“平生披黼帐,窈窕步花庭。”“平生”、“窈窕” 是。……
第廿九,总不对对。如“平生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 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共持; 梦中 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此总不对之诗,如此作者,最为佳 妙。夫属对法,非真风花竹木,用事而已,若双声即双声 对,叠韵即叠韵对。(遍照金刚 《文镜秘府论》 东 卷)
或曰: 夫为文章诗赋,皆须属对,不得令有跛眇者。跛 者,谓前句双声,后句直语,或复空谈: 如此之例,名为跛。 眇者,谓前句物色,后句人名; 或前句语风空,后句山水: 如 此之例,名眇。何者?风与空则无形而不见,山与水则有踪而 可导,以有形对无色; 如此之例,名为眇。或云: 景风心色 等,可以对虚,亦可以对实。今江东文人作诗,头尾多有不 对。如“侠客倦艰辛,夜出小平津; 马色迷关吏鸡鸣起戌人。 露鲜花剑影,月照宝刀新; 问我将何去?北海就孙宾。”此即首 尾不对之诗,其有故不对者若之。(同上)
凡文章不得不对,上句若安重字、双声、叠韵,下句亦 然。若上句偏安,下句不安,即名为离支; 若上句用事,下句 不用事,名为缺偶。故梁朝湘东王《诗评》云:“作诗不对,本 是吼文,不名为诗。” (同上书南卷)
凡为文章,皆须对属; 诚以事不孤立,必有配匹而成。至 若上与下,尊与卑,有与无,同与异,去与来,虚与实,出与 入,是与非,贤与愚,悲与乐,明与暗,浊与清,存与亡,进 与退: 如此等状,名为反对者 (事义各相反,故以名焉)。除 此以外、并须以类对之; 一二三四,数之类也; 东西南北,方 之类也; 青赤玄黄,色之类也; 风雪霜露,气之类也; 鸟兽草 木,物之类也; 耳目手足,形之类也; 道德仁义,行之类也; 唐虞夏商,世之类也; 王侯公卿,位之类也。及于偶语重言, 双声叠韵,事类甚众,不可备叙。(同上书北卷)
南宗一句含理,北宗二句并意。南宗例如毛诗“林有樸��, 野有死鹿”,。 即今人为对, 字字的确, 上下各司其意。 北 宗例如《毛诗》“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今人宗为十字句,对 或不对。(贾岛 《二南密旨》)
两句一意体。诗云:“何如百年内,不见一人闲。”此二句虽 属对,而十字血脉相连。(王 叡《炙毂子诗格》)
唐上官仪曰: 诗有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 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 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 也; 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 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 是也; 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又曰: 诗有八对: 一曰 的名对,“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是也; 二曰异类对,“凤织 池间树,虫穿草上文”是也; 三曰双声对,“秋露香佳菊,春风 馥丽兰”是也; 四曰叠韵对,“放荡千般意,迁延一介心”是也; 五曰联绵对,“残河若带,初月如眉”是也; 六曰双拟对,“议月 眉欺月,论花颊胜花”是也; 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 逐情新”是也; 八曰隔句对,“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 空叹 复空泣,朝朝君未归”是也。(李淑《谈苑类格》引上官 仪语)
就句对法: 《赠僧》:“往往语复默,微微雨洒松。”又:“水边 林下何时去,薄宦虚名欺得人。”前诗贾岛作,后司空曙所作。 “往往”不可对“微微”,“去”字不可对“人”字,乃是诗一句以作 对,以“语”对“默”,以“雨”对“松”,以“水边”对“林下”,以 “薄宦”对“虚名”也。(惠洪《天厨禁脔》)
十字句法:“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又:“夜来乘好月, 信步上西楼。”前对李太白诗,后对司空曙诗。……“青草里”不 可对“白头翁”,“夜来”不可对“信步”。以其是一意完全浑成, 故谓之十字句。其法但可于领联用之,如于颈联用,则当曰 “可怜苍耳子,解伴白头翁”为工也。(同上)
诗家有假对,本非用意,盖造语适到,因以用之。若杜子 美:“本无丹灶术,那免白头翁”,韩退之“眼穿长讶双鱼断,耳 热何辞数爵频”,借“丹”对“白”,借“爵”对“鱼”,皆偶然相 值; 立意下句,初不在此。而晚唐诸人,遂立以为格。贾岛 “卷帘黄叶落,开户子规啼”,崔峒“因寻樵子径,得到葛洪家” 为例,以为假对胜的对,谓之高手,所谓痴人面前不得说梦 也。(蔡启 《蔡宽夫诗话》)
唐诗家有假对律曰:“床头两瓮地黄酒,架上一封天子 书”, 又“三人铛脚坐, 一夜掉头吟”,又“欲沾青女, 官犹佐 子男”等句是也。或鄙其不韵,如杜子美“枸杞因吾有,鸡栖奈 汝何”,又“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杜牧之“当时物议朱云 小,后代声名白日悬”,亦用此律也。(邵博 《邵氏闻见 后录》) 卷一七)
尝与公论对偶,如“刚肠欺竹叶,衰鬓怯菱花”,以镜名对 酒名,虽为亲切,至如杜子美云:“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 不须开”,直以菊花对竹叶,便萧散不为绳墨所窘。公曰:“枸 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盖借枸杞以对鸡栖。“冬温蚊蚋在,人 远凫鸭乱。”人远如凫鸭然,又直以字对而不对意,此皆例子, 不可不知。(韩驹、范季随《陵阳室中语》)
律诗有一对通用一事者:“更寻嘉树传,莫忘角弓诗。”乃 《左传》 韩宣子聘鲁,尝赋“角弓”及誉嘉树,鲁人请封殖此 树, 以无忘角弓。 (黄彻《䂬溪诗话》)
律诗有扇对格。第一与第三句对,第二与第四句对。如少 陵《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云:“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 移官蓬阁后,谷贵殁潜夫。”东坡《和郁孤台诗》云:“解后陪车 马,寻芳谢眺洲; 凄凉望乡国,得句仲宣楼。”又唐人绝句亦用 此格,如“去年花下留连饮,暖日夭桃莺乱啼; 今日江边容易 别,淡烟衰革马频嘶”之类是也。(胡仔 《苕溪渔隐丛 话》 前集卷九)
杜牧之云:“杜若芳州翠,严光钓濑喧”,此以“杜”与“严” 为人姓相对也。又有“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名白日悬”,此 乃以“朱云”对“白日”。皆为假对,虽以人姓名偶物,不为偏 枯,反为工也。、(吴聿《观林诗话》)
律诗对偶最难,如贾浪仙“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至 有“两句三年得”之句。许用晦“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 水来”,皆有感而后得者也。戴石屏“夕阳山外山”,对“春水渡 傍渡”亦然。(李东阳 《怀麓堂诗话》)
谢氏,俳之始也; 陈及初唐,俳之盛也; 盛唐,俳之极 也。六朝不尽俳,乃不自然,盛唐俳殊自然,未可以时代优劣 也。(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
作诗最忌合掌,近体尤忌,而齐梁人往往犯之,如以“朝” 对“曙”,将“远”属“遥”之类。初唐诸子,尚袭此风,推原厉 阶,实由康乐。沈、宋二君,始加洗削,至于盛唐尽矣。 (胡应麟 《诗薮》 内编卷四)
假对: 如沈云卿“牙绯”对“齿录”,杜子美“怀君”对“饮 子”,“侍中貂”对“大司马”,杜牧之“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 名白日悬”之类。
当句对: 杜“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李嘉祐 “孤云独鸟川光暮,万里千山海气秋”,皆当句对也。
流水对: 严羽卿以刘昚虚“沧浪千万里,日夜一孤舟”为十 字格,刘长卿“江客不堪频北望,寒鸿何事又南飞”为十四字 格。谓两句只一意也,盖流水对耳。
蹉对: 沈存中以 《九歌》 之“蕙淆蒸”、“奠桂洒”为蹉对之 祖。唐人七言起结对者,多用此法。其中联如刘长卿“离心日 远如流水,回首川长共落晖”,亦蹉对类。
扇对: 又谓之隔句对。五言律如李白“白鹭州前月,天明 送客回; 青龙山后日,早出海云来。”七言律如郑谷“昔年共照 松溪隐,松折碑荒僧已无; 今日还思锦城事,雪消花谢梦何 如”是也。排律中尤多有之。
续句对: 律诗如老杜“待尔鸣乌鹊,抛书示鹡鸰,枝间喜 不去,原上急曾经”; 排律如老杜“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 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之类。一顺续,一倒续。又如赠张 山人:“草书应甚苦,诗兴不无神。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 数篇吟可老,一字买堪贫。”续至三联。白乐天以为诗有连环文 藻,隔句相解者,起于鲍照之“扰扰游宦子,营营市井人,怀 金近从利,负剑远慈亲。”其来有自云。
凡诗对,下句不妨胜上句,古人所云:“吟咏滋味,流於下 句”是也。(胡震亨 《唐音癸签》卷四)
对偶有极巧者,亦是偶然凑手,如“金吾”“玉漏”、“寻常” “七十”之类,初不以此碍于理趣,求巧则适足取笑而已。贾岛 诗:“高人烧药罢,下马此林间。”以“下马”对“高人”,噫,是何 言与! (王夫之《薑斋诗话》 卷二)
作诗对仗须精整,不定以青对白,以冬对夏,以北对南为 也,要审死活,虚实、平侧。借如“登山临水”、“高山流水”, “登”、“临”为活,“高”、“流”为死,不得易位相对仗也,或有假 借作变对耳。又如“高山流水”、“吴山越水”,“高”、“流”为虚, “吴”、“越”为实,亦不得易位为对仗也,或假借斯有之。又如 “山水”,二字平,可对“云霞”。若“江水”,乃说江中之水,二 字侧,不可对“云霞”,但可以“山云”对之。即以一物对二物, 亦无不可,总须论字面平侧。如以“鹦鹉”对“龙蛇”,或对“鹓 鸾”,以一对二之类; 若以“鹦鹉”对“神龙”、“彩鸾”,便是以平 对侧,非其法也。以二对一亦然。如“枫柳”可对“梧桐”,“春 柳”便不可与“梧桐”对耳。有自对者,必简“伐鼓撞钟惊海上, 新妆袨服照江东”,摩诘“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又云“门 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子美“桃花细逐扬花落,黄 鸟时兼白鸟飞”。又有借对者,如“高凤”对“聚萤”、“世家”对 “道德”、“鸟道”对“渔翁”。“高凤”本人,乃借“凤”对“萤”耳。“世 家”义本侧,乃借其字面作平对“道德”耳。“渔”借作“鱼”对 “鸟”。如此古人间有,亦只是游戏法,不为经理。古最忌合掌 对,如“朝”对“晓”、“听”对“闻”之类。古人亦多有之,虽时有 拙致,似不足效。(毛先舒 《诗辨坻》)
律诗所谓偷春格者,首联对,次联不对也。扇对格者,首 句与第三句为对,次句与第四句为对也。(吴乔《围炉诗 话》卷一)
太白之“如何青草里,也有白头翁”,用虚字,流水对易 见; 子美之“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不用虚字, 流水对难见。(同上)
诗有名为佳联而上下句工力不能均敌者,如夏子乔“山势 蜂腰断,溪流燕尾分”,陈传道“一鸠鸣午寂,双燕话春愁”, 唐子西“片云明外暗,斜日雨边晴”,皆下句胜上句,李涛“扫 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则上句胜下句,以此知工力悉配之 难。(黄白山评: 凡两句不能并工者,必是先得一好句,徐琢 一句对上。上句妙于下句者,必下句为韵所缚也。下句妙于上 句者,下句先成,以上句凑之也。如老杜“接宴身兼杖”何等工 妙,下句“听歌泪满衣”,则庸甚。然此韵中除“衣”字别无可 对。“百年地僻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上句费力,下句天 成。题下注云“得寒字”。五月中“寒”字颇难入诗,想杜公先为 此字运思,偶成七字,然后凑成一篇,其上句之不称宜也。”) (贺裳 《载酒园诗话》 卷一)
中晚人好以虚对实,如元微之“花枝满院空啼鸟,尘榻无 人忆卧龙”,李义山“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皆 援他事对目前之景。然持戟徘徊,凭肩私语,皆明皇实事,不 为全虚,虽借用牵牛,可谓巧心浚发。(黄白山评: 此法实滥 觞于少陵,如“骥子”对“莺歌”,“如马”对“饮猿”,“如意舞”对 “白头吟”之类。) (同上)
骆宾王好用数目作对,人呼为“算博士”。杜牧之《华清 宫》诗:“一千年际会,八百里农桑”; 《洛中送人东游》诗:“四 百年炎汉,三十代宗周”、“二三里遗堵,八九所高丘”; 又有 “汉宫一百四十五”、“南朝四百八十寺”、“三十六宫秋夜深”、“二 十四桥明月夜”、“故乡七十五长亭”诸句,殆踵义乌而起者欤? (王右丞诗“墨点三千界丹飞,六一泥分贴寺观”,乃见精工。) (宋长白 《柳亭诗话》 卷三)
五言隔句多于七言,惟郑都官有云:“昔年共照松溪影,松 折碑荒僧已无; 今日还思锦城事,雪消花谢梦何如!”白乐天 《快活》一首,韩致尧 《寒食有怀》一首,亦用此体。此类虽 非至诣,然亦不可不知也。(同上书卷一○)
对仗固须工整,而亦有一联中本句自为对偶者。五言如王 摩诘“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七言如杜必简“伐鼓撞钟惊 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杜子美“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 白鸟飞”之类,方板中求活时或用之。(沈德潜《说诗晬 语》卷下)
长排隔句对者多,杜有隔两句者尤趣,局易板,联宜变 也。又有起对而承接转不对者,更活,然只有杜,杜亦惟末年 有之,总是工夫熟而后可。(方世举《兰丛诗话》)
为人要事事妥当,作字要笔笔安顿,诗文要通体稳称,乃 为老到。止就诗论,宁使下句衬上句,不可使上句胜下句。然 上下句悉敌,才是天然工到。如“归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 是丁年”、“风卷蓬根屯戊已,月移松影守庚申”、“此日六军同驻 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阵图东聚夔江石,边柝西县雪岭松”之 类,则又不可力争者也。(薛雪 《一瓢诗话》)
《芥隐笔记》: 乐天诗:“去岁暮春上已,共泛洛水中流。今 岁暮春上已,独立香山下头。”子瞻用之为海外《上元》诗。愚 谓此格不专出乐天,唐人中极多,如“去年花里留连饮,暖日 夭桃莺乱啼; 今日江边容易别,淡烟衰草马频嘶”,又“昔年洛 阳社,贫贱相提携; 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严沧浪所 谓“扇对”是也。(马位《秋窗随笔》)
《白氏金针》有四句作一对者,凡诗四句,以第一句对第 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谓之扇对。然不自白香山始也。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四句,已肇其端。曹子建云:“昔我初 迁,朱华未希。今我旋过,素雪云飞”; 《古塘上曲》有云:“莫 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桑麻贱,弃捐营与蒯”; 左太冲 《咏史》 云:“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吾慕鲁仲连,谈笑却 秦军”; 乔知之《定情篇》:“故岁雕梁燕,双去今来只。今日玉 庭梅,朝红暮成碧”; 杜少陵 《奉先咏怀》诗:“暖客貂鼠裘, 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桔”; 《哭郑司户苏少监》 云:“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移官蓬阁后,谷贵殁潜夫”; 李青莲“六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 长”; 韩昌黎“求观众邱小,必上泰山岑。求观众流细,必泛沧 溟深”之类,固早有此格,至香山而最多。《书绅》之“岁计莫 如谷,饱则不干人。日计莫如酒,醉则兼忘身”; 《咏雪》之 “我知世无行,了无干世意。世知我无堪,亦无责我事”; 《朱 陈村》之“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者不远离,坟墓多绕 村”; 《逍遥咏》之“此身何足恋? 万劫烦恼根。此身何足厌? 一聚虚空尘”; 《短歌行》之“耳目聋暗后,堂上调丝竹。牙齿 缺落时,盘中堆酒肉”; 《狂言示诸侄》之“勿言宅舍小,不过 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 《感时》之“贫贱非不 恶,道在何足避? 富贵非不爱,时来当自致”; 《遣兴》之“昔 作少学士,图形入集贤。今为老居士,写貌入香山”: 如此之 类,不一而足。(赵翼 《陔余丛考》卷二三)
古人诗赋多有用字音借对之法。张子容 《逢孟浩然》诗: “樽开拍叶酒,灯发九枝花”,借“柏”字作“百”字也。张乔《月 中桂》 诗:“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借“下”字作“夏”字 也。刘宾客:“清秋方落帽,子夏正离群”,不独“夏”对“秋”, 而“子”亦借作“紫”, 对“清”字也。 梁揆《��鹗离风尘》诗:“高 腾霄凤渚,下睨寒鸿宾”,借“渚”字作“主”字也。杜甫《哭李 常侍》诗:“次第寻书扎,呼儿捡赠诗”,借“第”字作“弟”,对 “儿”字也。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借“鸿”字作 “红”字也。(同上)
律诗以对仗工稳为正格。有前二联不相属对者; 有起联对 而次联用流水句者,谓之换柱对;有以第三句对首句,第四句 对次句者,谓之开门对。为类颇多,姑略举之。有全首俱对 者,老杜多此体; 有全首俱不对者,太白多此体,皆属变格, 或间出而用之。“玉窗朝日映,罗帐春风吹。拭泪攀杨柳,长条 踠地垂 (沈佺期);“言从石菌阁,新下穆陵关。独向池阳去, 白云留故山” (王维);“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 桂,清光应更多”(杜甫);“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 贤达? 其如高尚心”(唐玄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 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 此换柱对格也。”昔年秋露 下,羁旅逐东征。今岁春光勤,崎岖别上京”(韩愈);“几思闻 静话,夜雨对禅床。未得重相见,秋灯照影堂”(郑谷);“昨夜 越溪难,含悲赴上兰。今朝踰岭易,抱笑入长安”(失名): 此 开门对格也。有两句中字法参差相对者,谓之犄角对。如:“众 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杜甫);“众水”与 “一门”对,“涪万”与 “瞿塘”对。“舳舻争利涉,来往任风潮”(孟浩然),“舳舻”与“风 潮”对,“利涉”与“来往”对是也。有本句中自相对偶者,谓之四 柱对。如“赭坼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王维),“四年三月半, 新笋晚花时”(元稹),“远山芳草外,流水落花中”(司空曙) 是也。有双声对者,如“留连千里宾,独待一年春”,此头双声 也;“我出崎岖岭, 君行礉��山”, 此腹双声也;“野外风萧索, 云里月朦胧”,此尾双声也。又有叠韵对者,如“徘徊四顾望, 怅怏独心愁”、“平明披黼帐,窈窕步花庭”,此头叠韵也;“疏云 雨滴沥,薄雾树朦胧”、“磴危攀薜荔,石滑践莓苔”,此尾叠韵 也。有借字音相对者,谓之假对。如“枸杞因吾有,鸡栖奈尔 何”(杜甫),“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一借“枸” 作“狗”,一借“杨”作“羊”。“根非生下土,叶不堕秋风”、“五峰 高不下,万木几经秋”,俱借“下”作“夏”。“因游樵子径,得到 葛洪家”,“卷帘黄叶落,锁印子规啼”、“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 啼”,以“红”,、“黄”对“子”,皆假色也。“白首为迁客,青山绕 万重”、“闲听一夜雨,更对柏岩僧”,以“迁”对“万”,以“柏”对 “一”,皆假数也。有次联不对,至第三联方对者,谓蜂腰对, 言已断而复续也。如贾岛诗“下第惟空囊,如何在帝乡? 杏园 啼百舌,谁醉在花傍? 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知音逢岂 易? 孤棹负三湘”是也。有对而不对,不对而对者,如李颀“春 风霸水上,饮马杏花时”,虽不对而声势自相应。若杜甫“江汉 思归客,乾坤一腐儒”,则上句“思归”是联字,下句“腐儒”是 联字,合读若对,字实不对,亦不可不知其疵也。(冒春 荣 《葚原诗说》卷一)
对句宜工,亦不宜太切,如清风,明月,绿水,青山,黄 莺、紫燕、桃红、柳绿,便是蒙馆对法。(同上)
对法不可合掌,如一动必一静,一高必一下,一纵必一 横, 一多必一少, 此类可以递推。 如耿��“冒寒人语少, 乘月 烛来稀”,“稀”、“少”合掌。李宗嗣“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 烟”,“皆”,“尽”合掌。贾岛“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流”、 “走”合掌。曹松“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行”、“动”合掌。 顾在熔“犬为孤村吠,猿因冷木号”,“号”、“吠”并声。崔颢“川 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川”、“河”并水: 此皆诗之病也。 (同上)
刘梦得诗云:“午桥群吏散,亥市老人迎。”张祜诗云:“野桥 经亥市,山路过申州。”陆诗云:“闲教辨药僮名甲,静识窥巢鹤 姓丁。”皮诗云:“共守庚申夜,同看乙巳占。”李洞诗云:“一谷剺 开午,孤峰耸起丁”。开后人以干支相对法门。(余成教 《石园诗话》 卷二)
有扇对句者,……七言如唐人绝句云:“昔时花下留连饮, 暖日夭桃莺乱啼。今日江边容易别,淡烟荒草马频嘶”是也。 有自对句,严维诗“木奴花映桐庐县,青雀舟随白鹭涛。桃花 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是也。有流水句者,五言如“莫 将和氏泪,滴着老莱衣”,七言如“忽闻画阁秦筝起,知是邻家 赵女弹”是也。有回环句者,五言如“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 来”,七言如“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是也。有倒 装句者,“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本意是鹦鹉啄 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而倒其字句,四字一顿,见粒是 鹦鹉所啄,枝是凤凰所栖,则意自醒豁,句自生新矣。有交股 句者,曹植《赠白马王彪》五言古一联云:“丈夫志四海,万里 犹比邻”,“万里”对“四海”,“比邻”对“丈夫”是也。有折腰句, 五言如“野店寒无客,风巢动有禽”、“似梅花落地,如柳絮因 风”,七言如“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是也。有歇 后句者,“当初只为将勤补,到底翻为弄巧成”,歇后一“拙”字 是也。(马鲁《南苑一知集》卷一 《论诗》)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有无”对“天地”,以虚对实 也;“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齐”字对“传”字,以虚对实 也;“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累”字对“浮”字,以动对静 也;“山当睥睨常多雨”,睥睨,城上女墙,以睥睨人者,亦是 虚字作实字用。(同上)
扇对即隔句'对,始于“昔我往矣”四句。五言六朝人都有 之,七言乐天,致光有之,大都用于起句。在腹联者,邱迟 《酬柳仆射》 一首,唐以后祖之。少陵《桥陵诗》 中间云“永与 奥区固,川原纷眇冥”四句,坡公亦有“我坐华堂上,不改麋鹿 姿”四句。唐人绝句亦用此格。(胡寿芝 《东目馆诗见》 卷二)
借对以无痕为工。少陵用“何水部”对“晋山简”,又“次第 寻书札,呼儿检赠诗”,皆偶然相值耳。立意下句,初不在 此。晚唐人乃谓假对胜的对。(同上)
律诗不但字面要对,即用意亦当有偶。一联之中,务使以 虚对实,以巧对拙。如“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上句“遥 怜”实情也,下句“未解”忆说也。如“乱后谁归得”,拙也;“他 乡胜故乡”,巧矣。(丁仪 《诗学渊源》卷七)
唐人诗大抵以虚对实,以无对有,最为传神。宋人诗知此 者少,琢句有如刻鹄,故读之令人生厌。(同上)
蹉对、亦称跌对。盖移句中字以协平仄而交股为对也。李 商隐诗“裙拖六辐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对一段,巫山 对湘江、交股用之,而平仄协也。(胡才甫 《诗体释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