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 | 如何预防孩子积食?这些知识一定要知道!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给孩子们可选择的食物也越来越丰富。“积食”这个病名,也被更多的家长所熟知,同时成为困扰家长的疾病之一。

所谓积食,就是吃某种食物吃的过多,超过了孩子脾胃所能接受的范围,导致脾胃功能的低下,这在中医,叫做积食。

很多家长反应,孩子总是三天两头地积食,刚刚把积食处理了,没过两天,又积了,尤其夏秋季节,孩子积食出现的频率更高。

今天就和大家来说一说,孩子的反复积食,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儿。以及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来调理。

01

孩子积食都有哪些表现?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表现,那您就应该注意了,您的孩子很有可能有“积食”。

1、看食欲。有些孩子食欲很差,一点东西都不想吃。或者孩子食欲很旺盛,经常吵着饿,可是吃一点就饱了而且胃胀不消化,这两种情况都要警惕积食。

2、看舌苔。积食的孩子舌苔中间会变的很厚有,孩子的舌头如果不红润,呈白色,也是积食的症状。

3、闻气味。积食的孩子通常口腔会有异味,这是因为胃气不降导致的,敏感的家长也许会发现。这是因为,堆积在体内的食物会造成肠胃失控,食物不能较好地消化,就会发酸,产生难闻的酸腐味儿。

4、摸温度。积食的孩子往往容易手心发热,甚至出汗,而手背不热。

5、看肚子。有的孩子经常喊肚子疼或不舒服,并且还没喂食时,一摸他的肚子就是胀胀的,这样多半是积食了。

02

积食都有哪些分型?

积食可分为伤乳和伤食。母乳喂养或牛奶喂养的婴儿发病者为伤乳,呕吐或大便中可见较多的乳凝块;普通饮食的幼儿发病者为伤食,多有较明显饮食不节史,呕吐物或大便中可见较多的食物残渣。

小孩积食一般分两类:偶发性积食和反复性积食:

偶发性积食相对长期或者反反复复积食而言,就是积食时间短暂,或积食频率比较低,属于偶发性。

一岁至一岁半的小儿还不具备自我控制的能力,只要见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会停不住口,尤其是到了逢年过节,面对美味佳肴,让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难的,孩子当天大鱼大肉,吃的太多了,脾胃一下子应付不过来,就出现了积食。

也就是说,平时脾胃运化还是正常的,饮食也没有超出负担,只是偶发的过度引起。偶发性积食比较容易解决,就是帮助脾胃去掉积食,然后饮食别再过量过度即可,脾胃自然可以恢复如初。

反复性积食就是这次积食下去了,不久又出现新积食,不停反反复复。相对偶发性积食,这类反复积食的孩子脾胃是比较虚弱的,本身运化能力差,就算饮食不过量,也会有积食的表现。

一般偶发性积食不加以重视,不注意调整饮食,不去消积滞,慢慢也会发展到反复性积食。

02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反复积食?

中医认为,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统摄血液。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脾胃属于中焦,是人体对饮食进行消化吸收,生成水谷精微并输布全身的主要脏器。中医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说的便是脾胃对食物的运化腐熟及输布的功能。

人出生之后,随着生命活动的继续,人体精气血津液不断化生和充实,均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 “后天之本”。

古代中医学著作《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说“小儿食不可过饱,饱则伤脾,脾伤不能磨消于食,令小儿四肢沉重,身体苦热,面黄腹大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喂养孩子,不能超量,过食就容易损伤脾胃,脾胃受伤以后,就容易产生内热,热会慢慢耗干身体的水液,使孩子面色发黄,四肢无力,腹胀。

反复性积食根源是脾胃虚弱,脾胃功能低下,不能发挥正常作用,就算你很注意孩子饮食了,也很容易出现积食。

04

孩子积食日常该如何调理?

如果家中也有这样的孩子,家长要采取以下措施:

1、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提倡母乳喂养,乳食宜定时定量,不应过饥过饱。食品宜新鲜清洁,不应过食生冷、肥腻之物。

2、日常饮食宜五谷杂粮、蔬菜瓜果、清淡饮食为主,肉食、鱼虾为辅。因为有句俗话叫“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

3、适当吃一些可以消食化积的食物,如山楂、焦神曲、焦麦芽、鸡内金等。

4、每日适当活动。运动可以提升脾胃阳气,促进气血流通,中医认为,脾主四肢,气血流通就是补。故多活动能健脾、助消化、通经络气血。天气暖和时,饭后宜带着儿童温和地散步半小时到一小时。

推荐食疗:

1.白萝卜500g,切成细丝挤出汁,炖热后内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于食肉过多而致的食积。

2、小儿推拿及穴位按摩。我们一般推荐家长可以给孩子揉按中脘100次,揉按足三里100次,推脊10次,捏脊3—5次。

3、除了以上的两种方法来及时纠正小儿积食外,健脾养胃才是预防和避免积食的最根本方法。比如山楂、怀山等这些药食两用的食材都非常的适合孩子长期食用,比如素问健康商城推荐的山楂六物膏,对于预防和季节孩子积食就非常的有用。建议有孩子的家庭可以常备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