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 ┃ 心里活着的永远是那个年轻人

点击题目下方北戴河文艺生活关注

度假休闲 / 中国北戴河海文化发源地 /雅趣生活

原创文学家园  /  文艺情怀天地  /  山南海北世界

2018/7/10  星期二

北戴河  多云   21℃至27℃

刘  剑  撰文

心里活着的

永远是那个年轻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一个文学创作者可以引以为傲的年代。那时没有网络、微信、朋友圈,也没有什么什么所谓的大IP或是大V、网红,写得一手好文章、多次见报的人,就是让人羡慕的时尚先锋。写作,是一件精致的事,是一件时尚的事,是一个前卫的事。

就是在那个大环境下,我第一次接触到冯军的名字和文章。那时,他还不叫这个名字。报纸上经常出现的是两个现在看来有着不同恶俗趣味的名字:四毛和思扬。

在文学青年特别得意的年代,报纸副刊极度兴旺。把握报纸副刊的编辑,就是文学青年们顶礼膜拜甚至极度巴结的偶像,而能在报纸副刊上频繁发表豆腐块的人,无疑都是让人羡慕嫉妒恨的主儿!

冯军或称四毛或称思扬者,在我们那个城市,他的这些名字曾频繁见诸于当地报纸一个叫“青年副刊”的版面。和他一起经常见报的还有三个人,我后为把他们四个戏称为“一二三四”,因为他们的笔名都有数字,分别为一方、二嫚、三郎、四毛,几个土得掉渣的名字,现在看来有些可笑,但当时让初学写作尚未崭露头角的我十分羡慕。这四个人,后来一一结识,成为好友后,才知道他们中间有三个人竟都来自于北戴河。

当时我年方二十,血气方刚,胸怀大志,却苦无出头之日,写点千字文,多数不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而是渲泄情绪,但却迟 迟未能得到编辑青睐,年少无知的年龄,不知在找自身上下功夫,却经常责难编辑,认为他们偏心,于是就这样在几分不服与委屈的情绪下,与冯军见了面。

很多年以后,当时见面的那个场景仍然刻在我的脑海里。我的印象中,思扬人如其名,一直是那个穿着花格衬衫、一脸笑意的瘦高青年,以至于现在见到他的半头白发、一脸沧桑时,我还有了几分的不习惯。

此时彼时,映在脑海,让我不禁想起李宗盛的那句歌词:“也许我们还从未成熟,还没能晓得,就快要老了,尽管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年轻人。”

是的,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冯军还是我能够记起来的那个年轻人,虽然他的面相和岁月接了壤,但其人其行,其实没变过。

后来,因为多次往来于秦皇岛市区与北戴河海滨,知道了他的许多事。我知道他经历坎坷,当过兵、杠过枪,承受了很多的磨难;我知道他生活坎坷,写了好多风花雪月的文章,但其中真正的甘苦却甚少与人分享;我知道他貌似随和,其实为人孤傲,看似活得热闹身边却知已寥寥;我知道他多才多艺,能唱歌,会打球,开过摄影棚,喜欢书画艺术,又是游泳高手…….

我知道了他的很多很多的事,但我更知道,他的热情与义气。每次只要听说朋友们来到北戴河海滨,他都会努力挽留,不等你拒绝,已经跑到市场买来螃蟹和鱼虾;我更知道,他对文学的痴心与热爱。

他至今念念不忘的是,当年曾经参加过的那个散文研讨班,念念不忘当时的文学伙伴,还有他的导师奚学瑶先生。多年以后,他们当中的一些学员发了一组怀念文章,里面刊登了一系列照片,却没有一张是他的,我戏谑地说:“老冯,其实人家早就把你忘了!”他哈哈一笑,根本不当事,下次如果当年的哪个同学来了,照样还是热情款待。

冯军热爱文学,曾经是报社的骨干作者,但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放弃了写作。而我,从当年对他的羡慕,竟然一转身变成了他的发稿编辑。命运如此轮回反转,真是出人意料。但我们的友谊,却历久弥坚。而我自认为做的最对得起他的一件事,就是努力把他拉回到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来。

生活有时逼得人不得不复杂地苟且,但诗和远方却还是能让我们回到简单。重拾初心,让我们即使变得老了,但心里活着的仍是那个年轻人。

这些年来,冯军写了很多文章。他不再痴迷于当年的风花雪月,而是开始认真地书写自己的家乡——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北戴河。他开了公众号,几乎放弃了一切的业余时间,以每天一篇的速度,写着北戴河的一景一物,一情一念。

仅仅一年多来,他竟然弄出了上百篇文章,其更新速度与创作热情令人感动。也许,让他下了决心做这件事的动机,是当年我对他的一句劝勉:一个作家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例如故乡。但我想,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对北戴河的爱。那是人间的大爱,赤子之心,也是他这个人对文学的那份执着而深沉的不可言说的爱。

如今,冯军终于要出书了,我也庆幸的是,他又回到了当年曾一度离开的文学队伍里,并拿出了回归的证明。他要我为之写序,也邀请了当年最受尊重的奚学瑶老师写另一篇序言。我说,关于文学的专业评语,由奚老师操刀即可,而我,就捞点干的吧,写写我们共同的回忆。

思扬,祝你永远年轻,别因为头上白发的增多,就忘了年少时的梦。

【作者简介】

刘剑,秦皇岛日报社编辑记者,青年作家,历史专家,国学讲师。曾出版《大港口》《谍海》《天使不在线》《帝国雄关》《谁主沉浮》《天下英雄出我辈之旌旗裂》《大石河》等多部著作。

注:上述文字系《我的北戴河,你的那片海》一书的序二。

特别监制:思扬

法律顾问:丁楠

重要声明:本公众平台所发表的图文为作者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拥有。所刊发的图片作品,除特别标注外,均视为图文作者和被拍摄者默认此版权之归属权。如发生版权纠纷,本公众号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特别感谢:本篇题图和配文图片为网摘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在此鸣谢。

责任编辑:



往期精彩回顾:

伊娃┃ 小暑到了,快来北戴河避暑吧

应钧 ┃  让我怎样感谢你

奚学瑶┃ 生活在散文的世界里

四毛┃ 六月再见,七月你好

伊娃┃ 卸下珠翠,将自己变成风景

苗德生┃ 槐花飘香的时节

潘如辉摄影作品┃ 跟我一起走进北戴河迷人的初夏时光

王永新 ┃ 写给即将成人的你

新书先曝 ┃ 《我的北戴河,你的那片海》

张汉明作品 ┃ 十年后的相逢

丹青 摄影作品 ┃ 看过来,这里有一个世外桃源

章回 摄影作品 ┃ 北戴河的雨后黄昏

参赛作品72号 ┃ 讲爱的故事给你听

参赛作品71号 ┃ 让时光之箭慢一些穿行

参赛作品70号 ┃ 又是一年春好处

参赛作品69号 ┃ 梦绕丁香花丛丛

参赛作品68号 ┃ 北戴河联峰山"石趣"

参赛作品67号 ┃ 北戴河,我为你骄傲

参赛作品66号 ┃ 雨中的海

参赛作品65号 ┃ 畅游秦皇岛,醉美北戴河

参赛作品64号 ┃ 走,我们去北戴河看大海

参赛作品63号 ┃ 红钥匙

参赛作品62号 ┃ 北戴河的旅行日记

参赛作品61号 ┃ 关于大海的故事

参赛作品60号 ┃ 童年的家属院

参赛作品59号 ┃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参赛作品58号 ┃ 致高三我亲爱的儿子:孩子我们输不起

参赛作品57号 ┃ 北戴河湿地观鸟记

参赛作品56号 ┃ 你好,北戴河

参赛作品55号 ┃ 北戴河,让我几顾几倾城

参赛作品54号 ┃ 避暑胜地北戴河

参赛作品53号 ┃ 北戴河碧螺塔赋

参赛作品52号 ┃ 海的芬芳与浪漫

参赛作品51号 ┃ 人间不悔是清欢

参赛作品50号 ┃ 北戴河有个美丽的碣石园

参赛作品49号 ┃ 海边慢时光,这里的生活许你不老情怀

参赛作品48号 ┃ 槐花海

参赛作品47号 ┃ 流转生香的五月

参赛作品46号 ┃ 北戴河,你是我心灵的花园

参赛作品45号 ┃ 每天都是植树节

参赛作品44号 ┃ 莲蓬雨中行

参赛作品43号 ┃ 北戴河那些诗意的园

参赛作品42号 ┃ 北戴河有个艺术村落

参赛作品41号 ┃ 启程,做自己的摆渡人

参赛作品40号 ┃ 联峰山赋

参赛作品39号 ┃ 北戴河海边,花香亦盈袖

参赛作品38号 ┃ 北戴河的春雨

参赛作品37号 ┃ 我爱这片美丽的“绿肺”

参赛作品36号 ┃ 心仪槐花

参赛作品35号 ┃ 情恋北戴河,尽赏家乡美

参赛作品34号 ┃ 早安,北戴河!

参赛作品33号 ┃ 春雨无声

参赛作品32号 ┃ 在北戴河的怀里漫游

参赛作品31号 ┃ 一棵开花的树

参赛作品30号 ┃ 人间五月北戴河

参赛作品29号 ┃ 百年风华北戴河

参赛作品28号 ┃ 花香满径北四路

参赛作品27号 ┃ 玉兰花

参赛作品26号 ┃ 越千年的美

参赛作品25号 ┃ 一路向花戴河香

参赛作品24号 ┃ 柳叶儿

参赛作品23号 ┃ 春水初生,漫步春风里

参赛作品22号 ┃ 照彻心灵的阳光

参赛作品21号 ┃ 滨海大道

参赛作品20号 ┃ 奥林匹克大道公园印象

参赛作品19号 ┃ 品味北戴河

参赛作品18号 ┃ 人生忽如寄

参赛作品17号 ┃ 亲情有多远?亲情永远!

参赛作品16号 ┃ 好久不见,别来无恙

参赛作品15号 ┃ 北戴河海边那深情的背影

参赛作品14号 ┃ 风吹瑞雪照春心

参赛作品13号 ┃ 父爱如山

参赛作品12号 ┃ 四月的香椿树

参赛作品11号 ┃ 清明雨

参赛作品10号 ┃  我的文字我的国

参赛作品09号 ┃ 春天的扉页

参赛作品08号 ┃ 和我在初恋的路上走一走

参赛作品07号 ┃ 春天的路口

参赛作品06号 ┃ 醉是北戴河

参赛作品05号 ┃ 辛伯森博士与北戴河怪楼的故事

参赛作品04号 ┃ 北戴河那片迷人的冰海

参赛作品03号 ┃ 幽幽兰香

参赛作品02号 ┃ 游北戴河神山遐想

参赛作品01号 ┃ 北戴河的日出

“十月突破·大美北戴河”散文征文大赛

TA们已经开始关注公众号

〖北戴河文艺生活〗

北戴河文艺生活

公众平台

专用打赏

二维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