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瓷器中,名副其实的稀世之宝,是它!

作者:M·辰
#瓷器篇—42#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一直走到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以及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现在,2021年重头戏——“瓷器篇”正在进行中……速度围观啦!
(青花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元;首博藏)
前面说到:在中国瓷器史上,元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意思是说,元代在前代制瓷工艺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发挥、为后世瓷业走向巅峰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它本身并没有特别能扛把子的硬菜,例如像唐代的秘色瓷,堪称中国瓷器史上青瓷的最高成就;再如宋代的汝窑瓷,其天青色之美至今仍是中国瓷业无法超越的高峰。
而元代呢?大名鼎鼎的元青花,是在唐青花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比于后世明清青花的成就,元代对青花工艺的贡献只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类似情况的还有元代的红釉瓷、蓝釉瓷等,都是在继承前人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成熟起来的作品(即便是元代首创的青花釉里红瓷,也都是在后世才更加成熟并精良起来的)。
今天,咱们就说说:中国瓷器名副其实的稀世之宝——元代红釉瓷
(本文图片由M·辰、福元拍摄,版权所有
(霁红釉玉壶春瓶,清;首博藏)
什么是红釉瓷?
红釉瓷,顾名思义,瓷器表面的釉色呈现红色,即为红釉瓷。这话说得容易,做起来可太难了!
制作红釉瓷有多难?
 
让我们先从“红彩”的由来说起。
(青釉红绿彩花鸟纹执壶,唐;湘博藏。图源湘博)
红彩初现
 
早在汉代,人们在制作陶器时就已经开始使用氧化铜作为呈色剂来烧制带有绿彩的釉陶器。例如,我们之前在陶器篇中介绍过的“汉代绿釉陶水亭”等,就是一种低温绿釉陶器。到唐代时,人们仍是以氧化铜为呈色剂来烧制带有绿彩的釉下彩瓷器。
在人们的认识中用氧化铜做着色剂,在一定的温度和窑炉气氛下就能够烧制出带有绿彩的陶瓷器。这没错!
但是,就有那么一天,工匠们在操作中失误了那么一下下。于是,意外出现了:器物上出现了红色!
由此,工匠们受到启发:敢情这氧化铜在一般情况下它呈现出绿色,在特殊情况下它还能显现红色!经过工匠们反复研发与实践,终于发现了氧化铜的呈色秘密
在窑炉氧化气氛(含氧多的窑炉)中,氧化铜呈现绿色;在窑炉高温还原气氛(氧供应不充分的窑炉)中,氧化铜呈现红色
欧耶!釉色红彩,在唐代曙光初现。
(钧窑玫瑰紫釉花盆,宋;故宫藏)
红彩窑变
 
唐代人研发出了铜红彩,宋代人就踩着前人的肩膀创烧出了魔幻的钧窑窑变釉色,即所谓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其基础就是利用了铜氧化物在窑炉还原气氛下能够呈现出铜红色彩的颜色反应,由于釉料中还另外加入了铁、钴、锰等呈色元素,因此烧成后才出现了玫瑰紫、青蓝紫等复杂多变的色彩。这是铜红彩被发明后在瓷器釉色中担当主咖并出色展现自我的一次巨大成功,它不仅让钧窑青史留名,还为后世的元代进一步烧制成功釉里红瓷奠定了基础。
(釉里红玉壶春瓶,元;故宫藏)
红彩纹饰
至元代,元人利用氧化铜在窑炉高温还原气氛下能够呈现红色这一原理,将铜红料绘制于瓷胎上,然后入窑烧制,烧出了釉里红瓷(详见上篇)。
(釉里红花卉纹石榴尊局部,明;故宫藏)
尽管铜红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呈现红色,但它对温度的要求却是极为苛刻:最佳呈色温度只有上、下10度左右的温差,低于适温,颜色即变黑灰(见上图);高于适温,颜色就飞没了(俗称“飞红”)。因此,若想得到色彩纯正的釉里红瓷,需要相当高的技艺。而上图中的这件釉里红瓷只在局部呈现出了纯正的红色(红圈内),大部分都是黑灰色。
(釉里红转把高足杯,元,故宫藏)
红色釉瓷
红色釉瓷是指,将铜红料掺入到釉料中,再将釉料施于瓷胎上,入窑烧制后铜红料呈现颜色反应,使瓷器釉面呈现出红色。它与釉里红瓷的彩绘不同,彩绘是釉下彩的绘画图案,而红色釉瓷是器物整体釉色呈现出红色,而非局部的红彩画。
===
总结:元代红釉瓷是在前人研发、制作红彩器的工艺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工艺技术的条件下烧制而成的,其釉色相比唐宋时期的红釉提升了一个大台阶,但比起后世的红釉瓷它又逊色了不少。因此说,元代瓷业在瓷器发展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包括红釉瓷工艺也是如此。
呵呵,说的这么热闹,但是元代的红釉瓷谁又见过呢?辰馆木有见过,小伙伴们有见过吗?欢迎晒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