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学杰清肝利湿解毒汤治疗急性肝炎医案
韩学杰清肝利湿解毒汤
【组成】茵陈15~50g,金银花10~30g,薄荷5~10g,竹茹10~20g,赤芍5~20g,陈皮、炒栀子、郁金、生姜、甘草各5~15g,大枣(去核)1~4枚。以上药物剂量可按小儿至成年人酌情而定。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分3次服。呕吐重者,少量频服,以不吐为度。
【功效】清热解毒,清肝利湿。主治甲型病毒性肝炎。
【方解】方中以茵陈清热利湿退黄;金银花、栀子清热解毒兼利湿;赤芍、郁金活血祛瘀退黄;陈皮理气健脾燥湿,薄荷散肝解表;竹茹化痰(湿)止呕;甘草、大枣健脾解毒兼调诸药;生姜化湿温中止呕,兼制诸药之寒。全方共奏清肝解毒利湿退黄之功。由于该方配伍紧扣病因病机,无大苦大寒之偏弊,不致损伤脾阳转成阴黄;清肝又未忘实脾,故随证加减用之,疗程短而疗效可靠。
【加减】热重于湿者加连翘、大黄、板蓝根;湿重于热者加车前草、白术、茯苓;有瘀血见证者加丹参;肝大回缩缓慢者加茜草、三棱;偏寒湿者去栀子,加附子、白术。
【医案】张某,男,37岁。1985年10月25日初诊。其4岁女孩于20天前患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治愈。患者于10月23日突然出现寒战高热(体温39.2℃),头身痛,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西医拟诊急性胆囊炎,予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葡萄糖等静脉滴注。第2天出现黄疸。第3天黄疸迅速加深。精神萎靡不振,神疲体倦。B超查:胆囊无变化,肝大剑突下3cm,肋下2.5cm。肝功:总胆红素138umol/L, 谷丙转氨酶235U/L, HBsAg阴性。确诊为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由于患者的女儿患此病时服中药治愈,因此要求中医诊治。刻诊:身目深黄,高热心烦,精神萎靡,形体困惫,胁肋满闷而痛,恶心呕吐,口渴口苦,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而燥,脉弦数。证属湿热黄疸重证,有成急黄之虞。治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基本方加连翘、大黄、板蓝根。服药1剂,呕大减;服药3剂,热退,呕吐止;服药6剂,精神振,食纳渐增,口不渴,小便淡黄,大便解;热势已去,恐苦寒太过伤及脾阳,故于原方去大黄,加白术,连服6剂,黄疸退净,饮食大增,肝大回缩过半;效不更方,续进9剂,诸症消失,肝不大。化验: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均恢复正常,临床治愈。
【按语】甲型病毒性肝炎,临床上分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而以黄疸型为多见。由于甲肝传染性较强,因此,中医学把黄疸型者标为“时疫发黄”“瘟黄”。其发病原因,中医学认为是人体感受湿邪、天行疫病而得,其病机为湿邪、疫毒侵入脾胃,熏蒸肝胆,肝胆失于疏泄,胆液不循常道,渗入经血,溢于肌肤,发为黄疸。辨证以阴阳为纲,分为阳黄、阴黄。阳黄为湿热,以身目俱黄如橘子色而鲜明为主症;阴黄证属寒湿,以身目黄色晦暗如烟熏为主症,从临床观察,以阳黄证为多见。自拟之清肝利湿解毒汤,随证时通过加减,对阳黄、阴黄用之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