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赵丁:老翁忆旧——谷子

《老翁忆旧》:我回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赵县的农耕状况,计划写几篇短文以记之。今天首第一篇《谷子》。

1、谷子

谷子是五谷之首,在我国种植已久,这从一些物候中可以证明。二十四节气中有谷雨节,谷雨节在阳历4月下旬,正是春播谷子下种的时候。还有一种鸟叫布谷,每逢谷子播种季节它会飞来,成天布谷布谷地叫着,告诉农民该种谷子了。这也是叫它布谷鸟的原因。

谷子在赵县当时是主播作物。谷子是春播作物,谷雨节下种,白露节收获,生长期达4个半月。也有夏播品种,生长期只有3个月。

谷子何时起在赵县种植,我没有考究,但在赵县种植也很久了。七八十年前,谷子碾成的小米,就是赵县农民的主食,即可证明。

谷子是条播,行9寸。待苗高寸许时定苗,每株留两三个苗。适时定苗很重要,农谚云:“谷子早扒(定苗)一寸,顶上一车粪。”

谷子最重要的田间管理是除草和浇水、中耕。

与谷子形态极其相似的杂草叫谷莠,在谷子幼苗期很难判定哪是谷子哪是谷莠,除非是有经验的老农是很难分清的。谷莠分蘖多、生长猛、长势强,影响谷子的生长和产量,所以必须及时铲除。

谷子在生长期,如果不下雨,也需浇水。谷子的浇水也是有讲究的。农谚云:“谷浇老,麦浇小。”“谷子旱个死,到老一包籽。” 谷子幼苗期,若天旱,则不扎旁根,只留有出苗时那个根,而五叉骨(生根的地方)发育粗壮,风一吹,来回倒伏,好像要死。这时候不用浇水,若天下大雨,谷子会马上生出三四条新根扎入土中,原来的主根会折断,谷苗茁壮生长。如果雨下得很小,新根不能扎入湿土,主根折断,谷苗就会死去。农民把这叫“崩谷”。所以此时应马上浇水。谷子在上籽期是需要大量的水的。

中耕就是用锄头在垅背上锄一遍。农民会双手持长把锄头,倒退着来锄地。每浇一次水或下一场大雨后,都要锄一遍。一是可以锄掉杂草,防止再生杂草。二是松软土地,防止水分蒸发。三是便于谷子生长新根。四是可促使土壤风化,增加土壤肥力,不是有“伏天划破皮(地皮),顶春耕两三犁”的说法吗!。

我祖父是种地能手,他说:“谷子在半吐半秀(刚开始吐穗)时,锄一遍地很重要,这可以锄断谷子的老根,促使生长新根,防止谷子生长后期朽根,保证谷粒饱满,提高产量。”

那时候谷子的病虫害不多。我只见过乌霉病,谷穗的谷粒是黑粉包。还有是白发病,谷子吐出的穗上有丝丝白发。不过是偶尔有一株是这样,并没有大片发生,危害不大。至于虫害,1943年,赵县发生蝗灾。我亲眼见到在地里出蝗虫蝻。在巴掌大的地方,首先看到地面开始膨松,继而从中爬出许多蝗虫蝻,开始乱蹦,它有向阳性,开始向南蹦。稍大,和平时的蝗虫不一样,头和腹部黄色,长翅膀处(通常叫鞍),是似平绒的黑色。长出翅膀后,爬在谷穗上晾晒,在太阳光下,呈一片耀眼的银白色,成群飞起,遮天盖日。把谷叶全吃掉了,谷子颗粒无收。1941年,谷子生黏虫,谷叶被吃掉不少,谷子大量减产。那时候,没有除虫的农药,只靠人手去捉,收效甚微。

谷子的收获方法有别于玉米和黍稷。农谚云:“过了白露节,谷子断了血。”

“秋分不熟,割倒喂牛。”所以,白露到秋分这15天中,是收割谷子的时候。从农谚“过了白露节,磨镰就当歇。”的话语中,也可以看出,农民为了收割谷子的忙碌状。

割谷子时,一人割3耧9垅,每割到一把时,使谷穗朝下,用镰把敲打两下,让谷穗都整齐地垂下来,才把它放在身后,呈整齐的一排,这叫谷排。这个工序叫割谷子。

掐谷子时,妇女们蹲在谷排前有谷穗的一头,右手持找镰(掐谷穗的刀),左手握住一把谷穗的茎,用找镰从谷秸上把谷穗掐下来,放在容器里。这叫掐谷子。

打场。把谷穗在场里摊开,晒干后,碾轧脱粒,通过扬场,把谷粒、秕子、蒙糠、谷挠分开,打场结束。把谷穗拉到场里后,如果天气不好,预示有雨时,将谷穗垛成园形垛,顶如蘑菇状。如下雨,则用他物苫住。

每逢割谷子的时候,也是小孩子们玩得最开心的时候。他们会一手提个小笼子,一手拿个谷莠穗,跟在割谷子人的后头,东跑跑西跑跑,等着捉蚂蚱、捉蚰子。捉住公蚰子(浪叫蚰)就放在小笼里,捉住蚂蚱或母蚰子(尾巴蚰),就用谷莠穗的茎从它的鞍部穿过去,穿一串蚰子蚂蚱,拿回家烧烧吃,是孩子们的一道美味肉食。时代在进步,饮食文化也在演化,昔日顽童爱吃的烧蚂蚱,今日成为高级餐厅桌上一道美味佳肴油炸蚂蚱。

还有一种硬翅下面是红色软翅的蚂蚱,飞起来一是很好看,二是会发出“特、特、特”的美声,人们给他起个名,叫响老路儿(响辘轳)。孩子们很好奇,总想逮住它,但是它一展翅起飞,会飞得很远才落地,难逮住。不过人们发现它对一种声音有吸引性,人们一拍手掌,它听到后会寻音飞过来,落在眼前,就逮住了。

小米。谷子脱去皮就成小米。过去,中等生活水平及以上的农民,多以小米为主食(除去极富裕的几代殷实的大户人家)。就我们家而言,记得我小时候家中的午饭,是小米面饼子或窝窝头、小米汤。每天中午都在大灶的大锅上蒸干粮,蒸一底篦,一口篦,不能盖锅盖,用一大“锅拍”盖住。等锅上园汽(上园汽是本地土语,蒸笼或锅盖上冒很大汽时叫上园汽)后,错个小口,向锅中下一把米。蒸出干粮来,下面就是一锅小米汤。所谓“进了地主门,米汤一大盆,勺子搅三搅,浪涛吓死人。”的确,小米汤中的米很少,因为是耗锅水,所以颜色很黄。不过多数人家的中午饭都是米汤。晚饭是米面饼子、小米粥。因为我们家当时连长工短工共有20来口人,同吃一样饭,两顿饭就把中午蒸的干粮吃完了。所以第二天的早饭,是小米干饭、杂面汤。小米干饭的做法是:锅中的水烧开后,下小米,锅再开两滚,把米捞在红瓦盆里用布盖好。在米汤中放入稍许盐,下杂面,锅烧开后再放些用棉籽油烹的葱花,就成杂面汤了。把捂好的小米,用几双筷子或小擀面杖用力朝一个方向搅拌,搅成黏糊状,压实,就是小米干饭。吃时,用铲子铲一块放入碗中。

小米的吃法还有很多。把小米用清水捞一遍,控水,焖一会儿。待用手指能将小米碾成面时,在碾子上轧成面,叫湿米面。

湿米面加点榆皮面,和成软面团,可以擀饼捏饺子或擀面条,代替白面用。

湿米面还可以摊煎饼和蒸发糕(这在《稷子》一文中说明制法)。

将湿米面在锅中炒熟,叫茶面。吃时在锅中煮开,再加点炒熟的芝麻,这叫“打茶”,一般是在正月里吃,因为正月里那几天是不熬小米粥的,这也是一种习俗吧。

小米也可以像大米一样来蒸饭。锅中的水烧开后,下米,开一滚后捞在笼屉里,用筷子搅松散,加火蒸熟。我在赵县农职上学时,老师的小伙房,常蒸大米饭,学生没条件吃大米,就隔三差五地仿照蒸大米饭的方法去蒸小米饭吃。

过年时,家中自己做豆腐,会有不少豆腐渣,舍不得当饲料,会掺些小米面蒸成渣饼子(当然也会掺别的面)。那时候,在过年时我们家也会蒸几锅渣饼子,在正月里吃。这是一种习俗。

还有一种用小米做成的食品很是稀少,小时候我只吃过一次,它叫蚂蚁蛋。做法很简单,在豆腐渣中加入小米,再放点盐,和匀、团成鸡蛋大小的蛋,在锅内蒸熟。

秕子。秕子可以装枕头,轻松、柔软、易流动,枕上去非常舒适。但是,用过几年之后,秕子就会有脑油味,必须换新的。所以打过谷子场后,总会有人去场里找秕子来装枕头。三年大饥荒时,食品十分匮乏,人们都把枕头拆开,把秕子磨成面,蒸饼子吃来充饥。我们家也把几个枕头里的秕子吃掉了。当时也有大胆的人趁去打谷场装枕头时,偷偷装些谷子带回家。人饿极了,基于求生欲望,什么事情也会做出来。所以当时流行一个顺口溜是:“十个社员九个贼,剩下一个饿死看怨谁?”仓廪实而知礼仪嘛!如果人饥饿难挨,此时的人为了能活下来会放弃礼仪和尊严的。饿死不吃嗟来食,渴死不饮盗泉水的人是极少数。

蒙糠。蒙糠是一种很好的隔水防潮剂。有些堆放的物品,临时为了防雨,可盖上一层蒙糠,就是下场大雨,也不会淋透蒙糠。

再一种用途是“偶炕”。七八十年前,农民都是睡在土炕上。一个土炕占多半间房。土炕是这样盘的:盘炕用土坯,共分三层,底层纵向排列,竖着侧面放,行距四到五寸。中层横向,侧面架在底层上,行距同底层。上层平放,盖严后用麦秸泥抹平。在适当的地方留炕洞口。

为什么这样盘炕呢?那时候冬天住室内都不升煤火,为了晚上睡得温暖,要在炕洞里点火烧热土坯,从而暖热被褥,并能长时间保持暖和。在炕洞里点火烧热炕,又不能常时间烧火,就采用没有火苗又能常时间燃烧放热的燃料来加热土炕,这个过程叫“偶炕”。

“偶炕”时,先用棉花秸点燃,待将烧尽成熟火时,在上面厚厚地盖上蒙糠。蒙糠有油性耐燃但不发火苗且能常时间放热,能满足取暖的要求。

谷挠。用谷挠铺炕,时间常了,可压成像毡一样的一大片,均匀地铺在身下,不移动,不会发生一片薄一片厚的现象。谷挠有硝性,易燃耐火,一般摊煎饼时也用它做燃料。

干草。谷秸掐下谷穗后,晒干,就叫干草。把干草捆成捆,垛成垛,留做牲口的饲草。那时候种的谷子多,骡马驴牛都吃干草。把干草用铡刀铡成寸许的段,就可以喂牲口了,干草是很好的饲草,牲口不干活时,在草里稍加点精饲料就可以了。从1956年开始建高级农业社后,要求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就开始向农业社下指令,要多种玉米和红薯,减少谷子种植面积。这样一来,牲口缺少优良的饲草,又因人口粮是以人定量,牲口的精饲料留量减少,有的饲养员还会把一部分精饲料拿回家中以补口粮的不足。所以1957年造成不少的牲口死亡,影响了农业生产。

干草在殡葬仪式中也有特殊的用途。人死之后,为便于亲友吊唁,都要在家中停放几天,这叫停灵。停灵期间为了使亲友能瞻仰遗容而不入殓,尸体停放在木床上,身下先横铺干草,再舖褥子,这叫停草铺。待出殡时才入殓。当棺木离家之后,留守之人将干草抱到门外正冲门处焚烧。

现在赵县农民很少种植谷子了。究其原因,一是谷子比玉米受风雨灾害的机率大。二是管理程序比玉米多。三是麻雀为害。农谚云:“麻雀上万,一起一落一石。”意思是上万只麻雀飞入成熟的谷子地里,在一起一落的短暂时间里就会糟踏一石(270斤)谷子。因为麻雀除啄食谷粒外,还会啄落许多谷粒。现在种植小面积谷子的农户,在谷子快成熟时,只好用网把谷子地罩严实来防麻雀为害,从而增加了种植成本。

现在赵县人吃的小米,多是从外地运来,所以市场上又多了一个运输、加工、销售小米的专业行当。

作者简介  贺赵丁,赵县肖庄人,一生在本县从事教育工作。当过初小、高小、初中、高中教师。任过中学校长、乡镇总校长。受到国家教委、计委、财政部、劳动部、省委、省府、地委、行署、县委和县府的多次奖劢。1991年离休。离休后,爱写些短文。

(0)

相关推荐

  • 猜谜解字说“禾”字

    农民画<收稻>周鑫华 图 "心火一上便生愁(打一字)禾".该字谜用到了减损法,根据谜面提示,"愁"是由"火""心&qu ...

  • 收谷子

    谷子,脱壳后叫小米,小米可是个好东西,营养人!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民党上百万军队,看来它也为共和国的建立立过大功哩! 谷子又叫粟,大地上生长的农作物多种多样,但统称为"五 ...

  • 【温柔雨丝】| 田保山作品:谷子黄了

    "九月(农历)里秋风凉,棉花白稻子黄,黄橙橙的谷穗粗又长,金灿灿的玉米收上场,今年又是大丰收,农民伯伯收秋忙".我上小学时语文课本里的这段课文,至今60多年了我仍记忆犹新.金秋十月 ...

  • 谷子花开

    谷子花开 小村南边有一大片谷子地,野草似的小苗儿,一棵棵一垄垄一方方,油绿喜人.一些野生的狗尾草,藏在谷子苗里疯长,幼小的我,总是分不清楚.蹲在田垄里间苗的母亲,左手捏着谷子苗,右手捏着狗尾草,一遍一 ...

  • 秋天的谷香

    秋天的谷香 秋叶斑斓的季节,秋风扫拂澄碧的长空,艳阳高照,气爽怡人.毫无目的地走出家门,到附近的山坡.野外的农田除新生的冬小麦外,基本裸露.人类每年从土地获取的粮食太多,已是晚秋,土地也该歇息了. 信 ...

  • 《吕氏春秋》卷26士容论6审时诗解1得失天時之禾黍稻

    题文诗: 凡農之道,厚时爲寶.稼就不獲,必遇天菑. 夫稼也者,爲之者人,生之者地,養之者天. 是以人为,稼之容足,耨之容耨,據之容手. 此謂耕道.得時之禾,長秱長穗,大本莖殺, 疏穖穗大,粟圓薄糠,其 ...

  • 吃不腻的小米山药粥

    吃不腻的小米山药粥 文/杨阳 香喷喷的小米山药粥是俺们这里的一道家常便饭,山药嘛,可不是什么"铁棍山药"."怀山药"."长山药"之类的&qu ...

  • 魅力太行·河北邢台·冯兵绪 ‖ 回忆四十年前种谷子--山地谷壮米飘香

    文/冯兵绪 二小子高考结束回来了,带他到村前窑沿沟内的一份种着小豆的旱地里去拔草.邻地种有一片谷子,刚下过一场雨,谷子苗青翠茁壮,已有零星的谷棵开始吐穗了. 二小子看到这片庄稼,很是惊讶.手扶着谷叶, ...

  • 它是孕婴老幼必需的高营养补品,它曾是宫廷贡米

    谷子,去皮后俗称"小米",古称稷.粟,亦称粱. 古语有云:"五谷杂粮,谷子为首."小米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和维生素.胡萝卜素.烟酸.钙.铁等人体必 ...

  • 贺赵丁:老翁忆旧2——麦子

    2.小  麦 小麦对谷子玉米等而言,俗称细粮,在六七十年前的农村,属高级粮食,用它加工成面粉(俗称白面)后,可做成各种各样的熟食,多成为商品,非一般人能常享用. 小麦在赵县种植已久,何时引入赵县,我不 ...

  • 贺赵丁:老翁忆旧3——​ 高粱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高粱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高粱的粱字,现代汉语辞典注:谷子优良品种的统称.可见高粱是优中之优的粮食品种.赵县人把高粱面叫蜀黍面,所以高粱又叫蜀黍.高粱在赵县种植已久,这可以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广泛 ...

  • 贺赵丁:老翁忆旧4——​ 玉米的故事

    玉米的故事 玉米,亦称玉蜀黍,我们这里的农民根据其果穗形状,叫它棒子.玉米的种植是何时引入赵县,我不知道. 玉米在引进赵县之初是春播,因不是当地农民的主食,种植者少,只在小户农家少量种植,做为&quo ...

  • 贺赵丁:老翁忆旧5——​ 黍子与民俗

    黍子与民俗 黍子在我县种植已久,它是小杂粮,不做主食用.通常只说"黍稷",其实黍和稷是两种不同的农作物,它们的生长习性.植株外貌极其相似,在幼苗期很难分清.但它们的品质风味迥然不同 ...

  • 贺赵丁:老翁忆旧6——​ 稷子

    稷子 俗话说的"黍稷"不是指一种农作物,它是指黍子和稷子两种农作物.这两种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形象极其相似.都是夏播作物,生长期短,可以在麦收后的地里播种,不宜春播.所以才有&qu ...

  • 贺赵丁:老翁忆旧7——​ 荞麦

    荞麦 先说个与荞麦有关的小故事: 从前,在农村有个殷实的小疙瘩户,也就是后来说的富裕中农.户主想让自己的儿子上学,学文化.学技术,好弄个一官半职,来光宗耀祖改换门庭.于是就把孩子送进县城的小学,从小学 ...

  • 贺赵丁:老翁忆旧8——​ 红薯

    红薯 红薯不是我国原产,何时何人从何地传入我国,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在这里不谈,有兴趣者,可去查资料. 红薯在我们这里为什么都叫山药,我也没有寻根问底.我想是:因为在我国种植已久 ...

  • 贺赵丁:老翁忆旧9——​ 豇豆和绿豆

    9.豇豆和绿豆 豇豆.从表皮的颜色来分,有红豇豆.白豇豆和花豇豆之分.从生长形态上分,有串蔓的和不串蔓(挑秆)之分.多与谷子.玉米混种,俗称"带",如谷子地里带豆,棉花地里带芝麻等 ...

  • 贺赵丁:老翁忆旧10——​ 豌豆和大麦

    10.豌豆和大麦 为什么把豌豆和大麦想提并论呢?因为它们的播种期和收获期相同之故.农谚云:"春分顶凌种豌豆大麦." 春分时节,还在有霜期,夜晚还上冻,有小水坑,还会结薄冰,俗称&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