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痤疮,就是一团肝火!分享一张方子,清肝治痤疮,请你收藏好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妇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痤疮。
你知道吗?在我们中医人看来,很多人脸上的痤疮,其实都是一簇一簇的火苗。
什么火苗啊?是肝火的火苗。
来吧,我给说个真事的案例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患者,当时只有19岁。
什么毛病呢?就是面部长痤疮,两年的时间里,此起彼伏。外用药,用了无数,不好使。
她这个痤疮,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月经来临之前特别明显。与此同时,她这个月经还不规律,月经来临之前少腹胀痛、烦热、乳房发胀。
后来,此人在别人的建议下,看中医。
刻诊,发现患者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细问得知,患者大便偏干。
这时候,医家用了一个配伍,我们看看——
柴胡10克,芍药15克,枳壳15克,陈皮10克,川芎15克,香附15克,牡丹皮20克,栀子15克,甘草10克。
所有这些,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用。
结果怎么样?患者用药一周以后,痤疮逐渐消退。原方继续投用巩固。一个月以后,患者月经来潮,她没有任何不适感,脸上的痤疮基本就没了。
这是一张非常简单的医案。正因为简单,好理解,我才拿出来和你解说一番。这里头,有些临床规律,是有价值的。
生活中,有很多女性,有上文医案里的情况。一来月经,脸上痤疮就加重。我跟你说,这个时候,要考虑肝郁化火,热入血分。
你看,上文医案里的患者,脉细数,舌质红,苔薄黄。这显然是一片热象。热邪灼伤津液,患者就大便干燥。热邪入血分,我们的脸上就容易鼓包。那都是热邪在往外发。从这个角度说,痤疮长出来还是个好事儿。要是热邪都郁在身体里,日久会出大病的。
这热邪源于哪里呢?源于肝。
你看,患者是月经前痤疮加重。女子以肝为先天之本。肝主藏血。月经动血,肝血随之流失,这就影响了肝气的正常运行,使之郁遏不伸。肝气不畅,患者乳房和少腹就发胀疼痛。因为肝经是走双乳、小肚子的。
气有余便是火。肝气郁遏不伸,日久就会化火。这个火,入了血分,就让患者起痤疮。火热扰了心神,患者就心烦、易怒,感觉到分外烦热。
因此,我在前面才说,这人身上的痤疮啊,有的时候,就是被肝火逼出来的。肝火的小火苗,烧在脸上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疏肝郁,清肝热。
我们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柴胡10克,芍药15克,枳壳15克,陈皮10克,川芎15克,香附15克,牡丹皮20克,栀子15克,甘草10克。
这里头,柴胡、香附和枳壳,疏肝行气。芍药,养肝血,平肝阳。川芎行血行气,以助肝气升发。陈皮理气,配甘草以和中州脾胃。牡丹皮和栀子,就是专门用于清肝热了。
总体看,这是柴胡舒肝散的加减。
怎么样?通过调肝之法,治疗患者脸上的痤疮,这样的一种思路,你能体会了吧?
其实,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痤疮,是临床的常用操作。加减的时候,可能会用到当归、丹参来活血凉血,可能会用到知母、黄柏来清热滋阴,或者用到丹皮、栀子来清热去火。柴胡舒肝散,原方用到芍药,这时候也往往变成了赤芍。赤芍,凉血的效果更好。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读者朋友借鉴、参考。有上文医案里类似困扰的朋友,我建议你先去看看中医,经过四诊合参,看自己是不是属于肝郁化火,热入血分。属于这症候,我们可以借鉴上文来加减化裁。如果不是,就不要用。专业的读者朋友,您就当温故而知新吧。我个人感觉,如果把调肝治痤疮的思路研究透了,痤疮这个病的五分之一的患者,你就应该彻底拿下了。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