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手为千年文物增光添彩

七旬老人痴迷制作锦盒30多年
用双手为千年文物增光添彩
《姑苏晚报》2020年12月26日 A06版

  本报讯(记者 严松)价值不菲的古董文物如何收藏保存?在姑苏区沧浪街道三香社区,77岁的嵇雷深谙其道,30多年的时间,他用最传统的手艺,为无数文物古玩“量身定制”锦盒,让无数珍贵古董增光添彩,也因此受到无数收藏家的青睐。

  昨天,在姑苏区三香新村,记者见到了嵇雷,老人衣着朴素,正在他的“工作室”里摆弄宋代官窑烧制的参汤碗。这间“工作室”面积不小,正中间摆放着一张大桌子,桌子上零零散散放着一些精致的锦盒,有些锦盒盖子打开着,露出里面色泽温润的瓷器,与造型精巧、做工考究的锦盒相得益彰。据了解,嵇雷生于江苏省盐城市的农村,小时候由于家里贫穷,擅长针线活的母亲经常将做衣服的边角料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收纳盒,用来放一些小物件,没有玩具的嵇雷也成了母亲的小帮手,这为他做锦盒打下了基础。

  不同的器物用不同规格的大小锦盒包装,如玉器、铜器、印章、瓷器、字画等等,因为锦盒具有防摔、防压、美观的作用,也增加了内在之物的价值。“考究的收藏家要求锦盒制作也要仿古,因此每一步都要纯手工,十分考验制作者对文物的研究功底和美学素养。”嵇雷一边介绍,一边开始为一个青花瓷盖碗定制锦盒,只见他先在海绵胎上画下文物的轮廓,用刀片小心地沿着轮廓裁剪出“坯胎”,放在硬纸板黏合而成的锦盒半成品内部,能够成功防止文物在锦盒中晃动。接着,嵇雷将青花瓷盖碗底朝上,薄薄地糊上一层纸糊,等待纸糊干透,再在纸糊表面糊上薄丝绵,以此反复,总共要糊上三层纸糊、三层丝绵,干透后的模型十分坚硬,而且能够和瓷器的底部轮廓完全契合,精密度极高。“这样的‘素坯’要求十分严格,用料也很讲究,其中所使用到的胶水都必须是天然的黄鱼胶,由于提炼效率低,产量也较少,这样的胶水干透之后不容易脱落,与文物长期接触也不会对其产生腐蚀,是锦盒的专用胶水。”嵇雷说。

  除了制作工艺上讲究,锦盒表面锦缎的选择也十分挑剔。嵇雷介绍,由于各个收藏家拿过来的文物古玩年代不同、颜色不同、质地不同,锦盒的制作也要“量身定制”,不仅造型上要大致符合文物所处朝代的特色,表面锦缎也要与之呼应。“这些锦缎都是我去各地‘淘’来的,不仅价格不菲,材质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嵇雷说,设计、拓模、填充,一个普通的锦盒制作需要40-50个步骤,平均需要花费大半个月的时间。

  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嵇雷见过无数的奇珍异宝,汉代的青铜器、北宋的瓷器、砖雕等,每一件文物都价值不菲,但他心里冒出的第一个想法,总是这件文物适合什么造型的锦盒,才能最大程度展现出它的精致。

  如今,77岁的嵇雷只为一些爱好收藏的老朋友制作锦盒,他告诉记者,随着年纪越来越大,锦盒制作的手艺也逐渐传承给了儿子嵇刚和孙子嵇翔,看到儿孙都在继承这门手艺,他也十分欣慰。

  上图:嵇雷正在制作一个中大型的锦盒。

  中图:锦盒内部与文物底部完全契合。

  下图:摆放在定制锦盒中的参汤碗。

  记者 严松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