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陪伴,年迈父母更需陪伴

01

孩子需要陪伴,父母也需要陪伴,年迈的父母更需要陪伴,而独居父母尤其需要陪伴。

如果你有年迈的父母,尽力抽点时间陪伴他们吧。如果年迈的父或母已经没有了老伴的陪伴,你就多花点时间陪伴他或她吧,听听他或她已经重复了千百遍的陈年往事吧,就如当年他或她回答幼年的你提了千百遍的幼稚问题。

网上有个故事,说一位年迈的老父亲坐在院子里看到一只麻雀落在地上,就喊屋里的儿子:“儿子,你看哪是什么?”

儿子伸头向院子里看了一眼说:“哪有什么呀?”

老父亲说:“在地上的那些是什么?”

儿子眼睛往地上瞄一眼,不耐烦地说:“不就是一只麻雀嘛。”

过了一会,老人又问一遍:“儿子,那地上的东西是什么?”

儿子很不耐烦地说:“不就是麻雀嘛,你傻了呀,麻雀都不认识?”

又过了一会,老人又喊儿子:“儿子,你看那地上的是什么?”

儿子十分不耐烦的吼道:“你烦不烦呀,连麻雀都要问好几遍,就不能让人省心点呀?”

父亲没有继续再问,而是转身回屋找了一个已经发黄的本子,翻开其中的一篇文章,递给儿子,让儿子读一读。

“今天,我和刚满三岁的小儿子坐在公园里,一只麻雀落到我们面前,儿子问了我21遍那是什么?.......我就回答了他21遍.......那是一只麻雀。........他每问一次,我都拥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点也不觉得烦,心里想着我的乖儿子真是可爱……”

老人的眼角渐渐露出了笑纹,仿佛又看到往昔的一幕。

当老人和你重复那些你已经听腻了的故事的时候,多想想他们究竟想向你倾诉些什么,要知道那些故事也许就是他们心中最在意的事,也最能找到深爱你的细节。

02

今天原本没有想写点文字的,但因为听到一个事情有感而发,所以就坐下来快速记录下来。

事情也很简单,就是附近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老伴去世很多年了。今年她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头同居在一起了。

老头也是丧妻的鳏夫,按说两位老人搭伴过晚年也还不错,可是却遭到老太儿子的坚决反对,因为那个老头是儿子的本家兄长。虽然说老头和老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可按辈分来说是侄婶关系,周边知情人见他们同居后也都当做是一个笑话来看,这让儿子觉得很难堪。

儿子劝说老太不成,竟然动手打了老太太,然而老太太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依然和老太生活在一起。

听了这件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老太一定是太孤独了,因为我曾多次听一位独居老人对我说:“我生活都很好,就是太孤单了,每天就我一个人在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要是老伴还在就好了。”

老太的儿子如果能够多陪伴陪伴她,能多给她点关爱,不到迫不得已,八十多岁的她又怎么会想到找一个老头来陪伴呢?

一个亲生儿子,不好好反思自己做得不到之处,不想着如何弥补自己的过失,却用武力对待自己的母亲,真是给他自己的儿孙上了一堂“好课”,也许过不了多少年,他的儿子也该打他了。

03

小时候,父母曾经和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老太太年纪大了,操劳一辈子终于干不动活了。儿子儿媳决定把他抬到森林里扔了。他们将老太太搬进筐里,抬着往外走。他们的儿子对他们说:“爸爸妈妈,你们把奶奶扔后,别忘了把筐带回来。”

他们听了很开心,暗想儿子真会过日子。然而他们的儿子接着说:“到时候这筐还要留给你们用呢。”

这真是鸭子吃稻——一报(抱)还一报(抱)。若说到这样的“榜样”,我还真有个亲眼见过的故事,当年我在一个乡镇中学教书,附近村庄有一位骄横的农妇,属于打公骂婆的那种人。

后来她有了儿媳妇,谁料到是棋逢对手。有一天,婆媳俩闹起了矛盾,在村子里破口大骂,儿媳妇一点也不让着她,她骂儿媳妇,儿媳妇就加倍骂回来。她动手来打儿媳妇,儿媳妇撸起袖子就打回去。她一点也占不到上风,气急败坏地哭吼道:“我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怎么找到这样一个不是人的儿媳妇呀!”

谁知儿媳妇当着那么多围观的村民大声说:“你就不要说我了,我这都是跟你学的呀!”

她听后,像泄了气的皮球,坐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大哭起来,看得人们暗自发笑,“打公骂婆的人,终于找到一个收拾你的了!”

04

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些人活得不像个人,尤其这些以恶劣的态度对待父母的人,按照我父母生前所说的话:“这些东西只是有着人坯子的畜生而已。”

孔子说:“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需从孝开始。孔子还说:“ 人谓孝皆曰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孝敬父母,不能只局限于给他们物质供养,更需要给予他们精神供养,陪伴陪伴他们,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子女给予的温暖和爱,让温情弥漫在家中,这样你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家和业兴!

国庆长假中,当你想着把时间和精力都用来陪伴孩子的时候,如果有可能的话,多陪伴陪伴父母吧,听听他们唠唠嗑吧。

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晚年幸福快乐!

公众号

安享幸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