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文 | 乔公子 视频 | 洛阳市
夜读日思 | 第817篇原创
【黔阳古镇】
乔帮主是个有心之人,自然会把最好的唐诗典故奉献给粉丝们!据《黔阳县志》记载:黔城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就成立了镡城县,到了唐朝,改了个名字,叫龙标县,这个名字很重要,一会你就知道了。到了大宋,也就是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又一次改名,叫黔阳县,这次改名不太成功,把一个有文化符号的城市改成了类似于黔驴技穷的地方。新中国诞生前,这里一直是黔阳县县治所在地,现在,是洪江市治所在地。
这里,有一座楼,特别出名,她就是今天的女主角——芙蓉楼,这芙蓉楼不简单,可是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之处,特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不朽篇章。最出名的就是今天乔叔叔给大家推荐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还有一首《龙标野宴》:“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风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不知道你们听过没有,如果没听过,最好也能背下来,你就可以在同学中间吹吹牛了,这是极好滴!
帮主曾经在组织部门工作过,所以调查一个人的履历和个人档案还是小菜一碟,呵呵。经查证,诗人王昌龄,字少伯,生于唐武则天圣历元年,京兆人,也就是在今天的西安市,也相当于今天的北京人,你懂的,皇城根儿的爷们,找对象都高人一等啊。
当今,选拔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人家王昌龄按照今天的标准一样够格,而且是标兵。从才华来看,他是盛唐极负盛名的诗人,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丝毫不逊于李白,你就知道他的地位了吧!甚至在外号上都秒杀无数自负清高的诗人,他的外号你一定要记住,一共有两个——“诗家天子”、“七绝圣手”,随便哪一个都牛B的不要不要的吧。
中国古典美学著作大师唐朝的殷璠同志,曾经写过一本很牛的著作,叫做《 河岳英灵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原著,他把王昌龄推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赞誉王昌龄的诗是“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从这点上,你就看出王昌龄在诗坛上的地位到底有多高了吧。
再说说他的德,按照组织部门的惯例,无外乎德能勤绩廉五个字,他绝对称得上优秀年轻干部、百名优秀县委书记、十佳人民公仆等荣誉称号。
跟随乔帮主的指引,大家看看王昌龄的履历,那时候,除了一些很牛的比如李白那样的通过推荐进来的干部,大部分人都是逢进必考,和乔帮主一样,他也是通过公务员考试——科举,选拔进公务员队伍的,唐开元十五年,王昌龄中进士,当上了秘书省校书郎,也就是相当于图书管理员、政研室秘书、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员一类的职务。开元二十三年,嫌弃这个官职没有实权,虾扯蛋,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和乔帮主一样,他又通过公推公选,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迁汜水尉,就是说通过遴选或者公选,又当上了汜水的县委书记,主政一方。
如果不看原因,只看履历,你真的会误以为他特别受重用,多岗位历练,跨省空降,熟悉全方位业务,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历练过,并且颇有成就呢!可惜啊,他真的是没那么幸运,因为这涉及到他的官德问题,就是因为他做到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二十字好干部标准,就被经常整治,当时的记载原话是这样的:“不矜细行,谤仪沸腾,博才傲物,直言犯上”。看来,古往今来,好干部都不好当啊!
王昌龄挺难受的,他的任职足迹遍布了大江南北,塞外漠北,据乔帮主考证,王昌龄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还曾经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也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一带。他的内心是五味杂陈的,这种动荡的官场生涯,不知道是应该困惑不已、苦逼难捱呢,还是感谢这样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呢,毕竟,这些不同寻常的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那可是大有好处的啊,比如说,没有在边塞驻守的经历,哪能写出辣么牛B的边塞诗啊。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偷偷的在改变!【孟庭苇真的是说出了王昌龄的心声啊】《 出塞》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怎么样?是不是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这首诗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诗仙李白看了都要躬身施礼,甘拜下风的。
仕途生涯的最后,他从江宁丞贬为龙标尉,也就是从常委副县长断崖式降级,成为了县公安局长,要是不苦闷才怪呢,但是诗人没有因为官职的降低而降低了为人民服务的自我要求!作为一名有远大志向的公安局长,他对待老百姓非常好,不但治理了社会治安,扫黑除恶,还做好社会管理网格化服务,派出所工作抓的也不错,服务民生,什么唐朝二代身份证、送温暖进社区的事也没少干,用正统的组织评价就是:为政以宽,政善民安,被誉为“仙尉”,乡民慕名造访者终日不绝。至今尚有“苗女听歌”、“遮道乞诗”、“佳句退兵”、“昌龄补靴”等美丽动人的传说。【如果小朋友和粉丝们想听典故,那就用行动支持一下吧,把公众号夜读日思推荐给你所有微信好友关注,下期就给你们讲,如果不帮忙,呵呵,你懂的】
到龙标县当公安局长之前,诗人经历了两个重要事件,我在“【乔叔叔讲唐诗】孟浩然《春晓》,他和三个好友的典故”一文中交代过,他在岭南当官遇到赦免回首都的途中,去看望孟浩然,结果喝酒把孟浩然喝死了,心里头特别难受,第二个事件也在那篇文章里提到了,在那之后,他遇到了和孟浩然共同的好友,诗仙李白,俩人抱头痛哭,和乔帮主风格一样,好友的好友免检,结果俩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李白为了王昌龄,还写了一首“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很牛叉的著名诗篇,表示深切思念。
王昌龄不是红颜薄命,而是老天爷不开眼,那时候的皇帝和礼部尚书不是傻,就是眼睛瞎了!优秀干部得不到重用,最后连县公安局长的职务都没保住,天宝十四年,王昌龄为了避安史之乱,放弃官职,裸辞!回归故里,结果,屋漏偏逢连夜雨,路过濠州的时候,被濠州刺史闾邱晓所杀,乔帮主讲到这里,真想把这个刺史刺出屎来!
王昌龄惨死之后,劫灰渐冷,断碣难求,连他在古龙标的遗迹也逐渐荒废了,当真是惨不忍睹啊。后人不忍“朱栏鲜没,锦字烟消”,清朝乾隆四十年,知县叶梦麟于城东门外建芙蓉楼,以为纪念,在此,深深的为叶老鞠一躬,你做的真是乔帮主特别想做的事。
等到清朝嘉庆二十年,知县曾钰择西城外香炉岩辟地作园,真正把芙蓉楼推上了头条,做出了标杆:“正者为楼,高者为亭,翼者为廊,缀其旁者为室,并缭以长垣,固以石阑”。由于造园讲究,重修后的芙蓉楼名震四方,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
进园门,但见一亭临江而立,名送客亭。相传为王昌龄送客之处。步入亭中,舞水两岸风光尽收眼底。河岸曲水环绕,奇石林立,古木参天。若荡舟一叶,游弋岩畔,河风习习,清波漾漾,使人陶然忘浆,恍若身在仙境。有生之年,各位精神好友一定去感受一下!
出送客亭几步,一樽泥灰斑驳,古色苍然的青砖牌坊便展现眼前。牌坊门楣上“龙标胜迹”四个泥塑大字至今仍然耀眼夺目。龙标胜迹门坊始建于清代中期,是进入芙蓉楼园内的大门,人称“三绝门”。门高12米,宽7米,门坊正中为大型泥塑王少伯送客图,左右为春、夏、秋、冬四季图。这些泥塑造型精美,栩栩如生,传神至极,世所稀见,为第一绝。青砖砌成的牌坊高达三丈有余,却面向临河处倾斜了两尺多而不倒,其倾斜度为1︰10,超过了闻名寰宇、如雷贯耳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可谓建筑艺术史上的奇观,为第二绝。门楣正中是一指南针,上南下北,与常人指南针上北下南相悖,是何缘故呢?无人知晓,遂成为千古之谜,此乃第三绝。
牌坊内是一座曲径串联着多处亭台楼阁的古典园林,筑叠奇巧,错落有致。整个园林建筑,一色青瓦屋面,屋顶泥塑,构图活泼,多以民间故事为题,地方色彩浓郁,体现了它的独特性。园左的竹林深处,一条青石小阶蜿蜒其中,上为“玉壶亭”。【今天看了恭王府内的流杯亭,由北往南看,是一个寿字,由东向西看,又是草书的水字,构思巧妙,所以此亭又叫水寿亭,下期若有空,一定给大家讲讲恭王府的见闻】
亭内设有石桌、石凳,石桌旁立有一碑,名“冰心玉壶碑”。这是清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状元江西布政使龙启瑞集王昌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七字篆合而成壶状镌于石,构思十分巧妙,人称湘西“三绝碑”。
亭柱对联:“风动铃声穿楼处,月影塔移过江来”是湘西大文豪沈从文老先生游芙蓉楼时留下的,从此对沈先生更加敬佩了,这对联,绝了。玉壶亭的芙蓉树下,有一卵石小径,宽不盈尺,径下一长亭,形似一弯新月,故名半月亭,为王昌龄抚琴之处。
亭侧一水池,亦名“芙蓉池”。池中蹲怪石两座,互相呼应,形似假山,上植一石榴树,火红的石榴花倒映在池水中,似与池中游鱼嬉戏。长亭楹联“鱼游水中寻明月,树插石缝遮青天”,写照颇为传神。这幅对联,是凤凰籍人士民国第一任总理熊希龄老先生留下的。
相传,熊老先生在游芙蓉楼时见园内古木参天,环境优雅,于月夜赏景而得此佳句。芙蓉池一侧有一天然石洞,其洞深不可测,名芙蓉洞。相传,当年姜子牙火烧琵琶洞时,有一狐仙逃脱后藏身于此,经几千年修炼得道,终成正果,化为一位美丽善良的芙蓉仙女日夜守护芙蓉楼。【牡丹江的各位旅游界的官员和精英们,好好学一学吧,讲故事比什么都重要,辣么美的牡丹江怎么就没有和美景相称的名气呢?好好面壁思过去吧!】
出半月亭往右,绕过一排芙蓉树和几株参天古木,一楼耸于翠绿之间,名“耸翠楼”。相传为王昌龄饮酒赋诗送客之处。楼上画栋雕梁,峰峦临窗。下则一围矮墙,缀以唐诗古画,内设茶座,游人于品茶之际又可寄情于诗画之中。
楼后碑廊横列,这里的碑文、石刻是芙蓉楼文化艺术的精华,是楚汉文化在芙蓉楼的遗存。碑廊内收藏有唐、宋、元、明、清及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书法、石刻200余方。颜真卿的《麻姑山仙坛记》、米芾的《西山书院记》、黄庭坚的《移宅》、岳飞的《墨壮》、赵孟頫书写的苏东坡《赤壁怀古》等历代名家的碑刻,铁划银勾,苍劲有力,蔚为壮观,成为后人怡神悦目,攻研学术的珍品。
正如清代著名书法家王继贤在园内所题:妙书鸿戏秋江水,佳句风行晓苑花。游人于此,无不停足欣赏,流连忘返。
千年以后,王昌龄若能知道,自己能够受到无数文人墨客的崇拜,得到学者教授的深研,得到无数游人的啧叹,他也应该会抚髯一笑、高歌一曲吧!艳阳下,他望着芙蓉楼,轻轻拍着好友辛渐的肩膀,再次吟咏起那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