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搂柴
〓 第 1408 期 〓
文|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俗话说,头伏压地末伏翻,三九磙地永不干。这句话,包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这是历代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
每年夏季有三伏。就压地来讲吧,当夏季里一入头伏,农田里的杂草基本上发芽或长出地面。农民将撂荒了的地,或者是农田里农作物作苗不足百分五十的田地,采取压地的方式进行耕耘耕作。这样,既可以将已生长出地面,但又长得不高,正好能被犁面犁起的土层压住杂草,这些杂草在伏天里就可被沤制成压绿肥。那些刚生芽没有出土的杂草,就会因为头尖朝下,被覆盖的土层压住捂死。
为啥末伏又要翻地呢?到了末伏,天气渐渐凉了,如果再不翻地,那些又生长出来的杂草就会结籽,结籽后,来年田里的杂草就又会多起来。此外,末伏翻地,是让田土轮流晒太阳,杀死虫子和土地病菌。这个道理不种田,不学农的人是不会理解的。
那么“三九天磙地永不干",又有何科学道理呢?众所周知,三九严寒土地冻裂。土地冻裂,土壤里的毛细水管就会蒸发。磙地的目的就是将冻土块用磙子碾压细碎,以减少水分蒸发,确保春播时有个好墒情。为作物作苗打下基础。这种科学方法,大集体时采用。包产到户以后,人们就不再磙地了。
耕地种田,保墒锄草,防止水分蒸发,必不可少。可有的人要问:年年锄草、压地,杂草为啥去不完呢?有几个原因:一是锄不好,杂草去不尽;压地翻地不准时,而且违了农时所导致。二是大风从外面刮到地里来的野草籽也不少。三是田地里有二年生或多年生的杂草籽。
俗话说,北方有千年的草籽,南方有千年的鱼籽。这也未可知呀,这只是老人们传说的。反正是田地里的杂草,永远去不掉,也锄不完。只能将杂草去减少,以达到不威胁农作物生长之目的。
总之,年年岁岁搞生产,不违农时最保险。田要年年种,草要年年锄。为了种好田,夺高产,我所在的故乡,每年到了数九天,就要派出五六犋牛犋对已耕过的田地进行磙压。每犋牛犋由一个磙地把式赶着牛犋磙压。
当年的天气比现在冷得多,冻得耕牛的鼻腔里都流出血来。磙地把式上身穿着羊皮袄,下身裤子是羊皮裤。狗皮帽子,山羊皮里外发烧,大尾巴帽子,或者狐皮帽子,带着四块玻璃眼镜防风沙。羊皮手套,毡圪塔靴子或者踢死狗大头仿军用鞋。没有个好身棉,冻死也很难说。
在那个艰苦的年月里,什么都缺乏。为了解决家里的烧火做饭取暖问题,我和大哥每年在正月里,瞅摸着个较好的天气,到了半前晌,大哥扛上大拉筢,拿着长绳子,我担上粪筐子,带上粪叉子,二人相跟上,去到磙完的田地里,他搂那些作物茬子柴禾,我捡拾那耕牛拉下的牛粪。哥搂柴我拾粪,二人干得挺起劲儿。乏了累了,歇上一会儿。继续干活儿。到了半后晌,人也累了,困了,我们也准备打道回府。
我帮大哥捆柴禾,一根绳子刹柴禾两圪节。先捆上半人高的一捆,勒紧,刹好,挽紧。再将剩余的绳子捆刹剩余的柴禾,同样捆好勒紧,刹好挽好绳子扣。这种二圪节柴,又好起,又好背,还不拖厾子。也比一整捆子捆得多,背得多。这是长期搂柴捆柴琢磨出来的好办法。这种办法,既好背又省力,又能捆得多,背得多。平地里,后边没人给托起或扶凑,一个人也能起歇自如。
每次出去多半天的功夫,大哥能搂一背作物茬子柴禾,我能捡拾了一担牛粪。等到天快半后晌,他背一背柴,我挑一担粪,虽然又饿又冷又困乏。但是,搂上了柴,拾满了粪,能满载而归,再苦再累,再冷再饿,再困乏,也还是哼着小曲,唱着歌,高高兴兴把家还哪!
每年正月里,只要天气稍微暖和点儿,我和大哥就要出去搂柴拾粪。由近及远,最远得走五六里以外。因为近处搂柴拾粪的人多,近处没有了,就得舍近去远。远处一般得上巴石沟,草帽山或再远一点儿的五号山。当年这些地方也有田地,也种庄稼。在磙压完的田地里,一般是莜麦茬地或者是谷子茬地能搂柴禾。别的田地里没有多少茬子。所以就得远行远走。当年的小麦地都是人工拔挽,留不下茬子。
一个正月下来,我和大哥所搂的柴,捡拾的粪,就够家里多半年烧火烧饭所用了。这大概也算一种穷则思变吧。
不干搂柴拾粪之活儿,已有四十多年了。如今想来,那时的人,是多么的不畏严寒,吃苦耐劳啊!现在的年轻人哪能吃得了那样的苦,也受不了那样的罪呀!
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