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记

溺水记
李广生

昨天晚上匆忙发出去的文章名为《下水记》,写了一半,是第一次面对小学生的“下水课”的教学反思。说好今天要继续反思,按理说名字应该叫《下水记(二)》,但提起笔就想到用《溺水记》这个名字。因为在教学的后半程,我确实像个溺水者手忙脚乱,所幸的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学生就是我的救命稻草。

完成了“提出问题”这一环节后我立即带领孩子们进入第二个环节“建立联系”。用规范的科研的术语来讲,这个环节是确定变量——在明确了研究对象之后要确定与之相关的变量。我肯定五年级的小孩子不知道变量是个什么玩意,思来想去,换了个名词——参数,提出的问题是:与铁链长度有关的参数有哪些?问题提出之后我看到眼前是一片茫然的面孔,此时我站在教室中间的位置,面对此情此景确有溺水的感觉。看来他们对参数也不甚了解。后排一个男生高高举起手,我突然意识到他要问我的问题是:什么是参数?于是赶紧对孩子们说:比如铁环的个数。话音刚落,便看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显出恍然大悟的表情,那个举手发问的孩子也把手放了下来,心情稍稍平静。

这个环节我安排孩子们独立思考。虽然“生命课堂”倡导“有合作”,但对独立思考倍加重视——给孩子一段安静的时间让他们深入的思考是对其学的权力的高度尊重。在巡视过程中我惊讶的发现孩子对变量的确定非常准确且全面,让我不得不刮目相看。我请一位同学汇报他的研究成果,他说:与铁链长度有关的参数有——铁环的长度、铁环的壁厚、铁环的个数、铁环的连接方式。这可以说是标准答案,也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我把他的研究成果抄录在黑板上,在此之前为方便孩子们研究,我在黑板上笨拙的手绘一个铁环的示意图和两个铁环连接的模拟图。我没有使用计算机和投影,我希望孩子们看到我绘图和书写的过程,我希望这一过程能够引发他们更多的思考,或是说我想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孩子们关注过程。但是,我的基本功一般,字写的很潦草、图画的不规范,而且紧张,粉笔总是断,显得幼稚。

第三个环节是“梳理关系”,研究并计算与铁链长度有关的各个参数,究竟与铁链长度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因为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甚了解,我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即:把所有的量用字母表示,并让孩子最终用带有字母的代数式呈现数量之间的关系。“过于抽象,难度太大。”课后评议时大家对我的做法提出异议。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个败笔,有一部分孩子拿到任务后一头雾水,热情很高但无从下手。刚刚接触用字母表示数的五年级孩子,还没有能力熟练的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金辉老兄的建议很是中肯,他说:先用具体的数值让孩子们进行直观的计算,然后再把具体的数值转化为抽象的字母。由此可见,“以学定教”真的不是一句口号。

这一任务我建议孩子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但是对小组建设和研究过程没有进行更多的干预,具体而言是:自愿结成小组,自主开展研究。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验证我的一个观点——“过度设计”是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教学设计精益求精本无可厚非,但是过于精细和精致的过程设计必然会给孩子的自主学习带来不必要的干扰,从而限制了孩子思维的发展。“过度设计”的现象大多出现于公开课和研究课上,看着很美,但在常态课教学中无法实现——教师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进行如此复杂的设计,给一线教师造成一种假象,做出一个很不好的示范,导致教师在常态课中疏于设计而形成“草率设计”。一边是公开课的“过度设计”,一边是常态课的“草率设计”,这种局面急需得到转变。

“过度设计”所造成的过度干预也表现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小组建设,每个人有明确分工和具体角色,小组长要进行专门培训,甚至说话都有固定的模式。在我看来这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小组,像是成人世界里靠等级建立的行政组织或以效率为第一追求的工作组织,不仅不利于学习的发生,而且会过早的让儿童沾染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以任务(项目)为核心,让儿童自觉结成小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自然的而不是人为的确立自己的身份、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价值——是我追求的目标。我承认这些想法受到自组织理论的影响。

应该说在这节课上我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我没有提什么要求,孩子们很快形成学习小组;我没有布置研究流程,孩子们很快进入到研究状态。不可否认,开始的几分钟有些混乱,但我认为这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如长期坚持,定会大有改观。同时也得益于该班教师长期的扎实训练。

虽然任务颇具挑战,但孩子们的热情让我特别感动。巡视的过程我特意观察几次,几乎没有一个孩子闲着,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处于学习之中。我非常欣慰。很快便有小组得出结论,并让我评判。对此我一概不置可否,只要求他们给我讲理由。我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关注思维过程,跳出对结果的偏爱。这时候,出现一个让我异常感动的场景。我满头大汗和一个小组的成员进行交流,一个小姑娘看我的样子实在狼狈,就拿起个本子使劲为我扇风,那张甜美的笑脸仰对着我,满是鼓励和善意。从来没有享受过如此礼遇,我更加不知所措。

两个铁环相连其总长度等于两个铁环的长度之和再减去铁环的壁厚,这一点孩子们毫无异议均能理解,但在减去几个壁厚上面出现分歧——减去一个壁厚还是两个壁厚?因此分成两派。持不同观点的孩子纷纷上台陈述,各执己见不肯让步。这可让我为难了,也着急了,怎么办呢,怎么才能给孩子讲明白呢?溺水的感觉再次袭来。这时我的命稻草及时出现,他是一名坐在后排的男生。只见他走上讲台,先是画了个两个铁环连接的示意图,对照图向同学讲解,俨然一副老师的样子,简直比我还要大方。让我更加自愧不如的是他居然想到用‘擦’的方法解决重合部分的认识误区。先擦掉示意图上一边的重合部分,减去一个壁厚,再擦掉另一边的重合部分,再减去一个壁厚,最后得出结论,一个连接点的宽度等于两个壁厚,计算长度时要减去两个壁厚。说实话,这个简便易行的办法我没有想到,他教会同学的同时也给我很大启发。教学相长,此言不虚。

匆忙结束这堂早已超时的课。回身取包时,两个男孩子拦住了我,说:老师,您的这个式子有问题。回身一看,顿时满脸通红,连忙补上。我与他们交流的时候,一大群孩子围了上来,自觉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人越聚越多,把我围在中间,堵在教室里,竟有种众星捧月般的自豪。如果说此时还有溺水之感,那便是沉溺在幸福中的感觉。感谢孩子们,感谢他们带给我的如此饱满的生命体验。

课后交流时我请教几位听课老师同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压缩在40分钟内完成?现在来看,这个问题是无效问题,如果仅仅为完成教学任务的话,40分钟富富有余;如果为发展孩子思维的话,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保障。真正的教育确实是个慢功夫。

行文至此,脑海中又浮现出孩子们专注的表情、热切的目光和善良的举动,对我来说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欢迎关注·感谢分享·期待留言
关注生命 致力原创
微信号:jiaoyu_rensheng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