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读者
我只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读者
作者:李广生
各大购物网站图书打折的消息提醒我,“世界图书日”到了。在写下这几个字之前,我确实不知道,估计是忘记了,所谓的“世界图书日”,也许是“世界读书日”,到底是哪一天。百度一下才知道,原来是4月23号。有这个日子,挺好,至少可以提醒人们,该读几本书了;没这个日子,或是忘了这个日子,也挺好,读书无需提醒。
昨天去社区报到,需要填表,工作人员询问我“兴趣爱好”。我正犹豫,旁边的一个人,男性,五十左右岁,看样子不是社区工作人员,像是没事在那儿闲坐,突然冒出一句:写读书啊。我一愣,转过身,对他说:你怎么知道我爱读书?他哈哈一笑,里面的工作人员,是个年轻的姑娘,也哈哈一笑。在两个人心领神会的笑声里,我突然明白了,也笑了起来。姑娘说,没啥填的就填读书吧,健身也行,或是旅行。读书是最廉价的兴趣,也是最体面的爱好。什么都不喜欢,可以喜欢读书,真的喜欢读书,又比喜欢什么都强。
家里到处都是书,床头、沙发、厕所,哪都摆着几本书。办公室,宿舍,也这样,办公室的地上,靠近门的纸箱子里,装的也是书。都是我精挑细选的,花了不少钱,也耽误了不少功夫,在没有到手之前,还怀着一份期待,但很多至今没有开封。看着她们,常有些愧疚,感觉自己是个负心人。占有而不是阅读,这种心理和商家相似,他们卖的不是书,而是商品。房子是用来住的,书呢,书是用来读的。
读过很多的书,这绝不是自夸,虽然心里有点沾沾自喜。涉及的范围很广,几乎到了无所不读的地步。不要问我收获,因为我推崇“不求甚解”读书法,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读过!”别人提到一本书时,我得意的说。就像一个孩子,面对另一个孩子向他炫耀某种美食,他不屑的说:吃过。虚荣在读书这件事上自古就有。“吃过”意味着在生活上不比你差,“读过”则意味着在知识上不比你差。但知识的差距不全由读过多少决定。
每个人在选择书籍时都有自己的偏好,这些五花八门的偏好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熟悉。熟悉的作家、熟悉的题材体裁、熟悉的风格,甚至熟悉的出版机构。读熟悉的书,就像和熟人对话一样,没有阻隔。但读着读着,就把自己读成熟人。阅读也就像是熟人见面一样,无聊的寒暄。书籍既可以为你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门,也可以把你关在屋子里,让你以为这就是世界。
读书可以让人获得什么,我真的说不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自然法则,读书不受此限制。都说读书可使人知识丰富,但我的经验是,读得越多,越确认自己的无知。明白自己无知并不是坏事,怕的是不以为自己无知,还自以为是。读书可以使人失去很多,包括虚妄。
诱惑小孩子读书和强迫他们读书是一样的,只是看着更温柔一些,但对读书来说,它是温柔的杀手,让读书的兴趣死于无形。为什么读,是不用回答的问题,因为任何答案都不可避免的带有偏颇。就像为什么吃饭、为什么呼吸一样,事实上不需要给出答案。想一想也是可以的,想不明白也无所谓,想不明白不是也要吃饭、呼吸吗?倒是很多自以为想明白的人,主动地不吃饭、不呼吸了。不为什么读,是对为什么读最好的回答。
几十个人,上百个人,组成一个群,共读一本书,是个好办法,至少可以把一些人裹挟进来,带着他们一起读。但我不喜欢。我不愿意被裹挟,也不愿意裹挟别人。像登山一样,我喜欢独辟蹊径,一个人钻进一条小路,领略不一样的风光,有一个追随者就够了,称同伴更适合。寂静的山林里,我们默默前行,看到一处险峰或美景,相顾一笑,会意在心。读书不是治愈孤独的良药。孤独的人喜欢读书,读书还会让人更孤独。
写了那么多的东西,少说也有几百万字吧,还指的是能找到的。不少人劝我出书,也曾想过,但又不敢。让平庸的文字流传到世上,是一种罪过,但我又写不出不让自己觉得平庸的文字。博尔赫斯说:我不是一个很好的作家,但我是一个优秀的读者。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读者,对我来说,那就足够了。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